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 » 全国各地资讯 » 江苏 » 正文

全球报道:江苏民营"冠军企业"融入世界 风雨中摔打成长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12-25  来源:人民网
核心提示:原标题:江苏民营 冠军企业 融入世界 风雨中摔打成长当前,世界经济深度调整,外部环境深刻变化,民营企业搭乘全球经济的列车,

原标题:江苏民营 冠军企业 融入世界 风雨中摔打成长

当前,世界经济深度调整,外部环境深刻变化,民营企业搭乘全球经济的列车,可谓是机遇与挑战并存:既能拥抱更广阔的市场,也面临着更多更复杂的情况。

记者在调研中发现,或产品全球营销,或人才全球优选,或企业全球布局……采取全球化策略的“冠军企业”占了45家企业中的八成以上,这也给了我们一个鲜明的启示——以前,全球化主要是大型企业的事;如今,全球化已成为各种规模企业都需面对的现实选择。积极融入世界,在风雨中“摔打”成长,是民营企业做大做强的重要路径。

拥抱全球,“扬帆远航”

12月19日,信达生物制药(苏州)有限公司与美国Incyte公司达成战略合作和独家开发协议,共同推进“Pemigatinib(FGFR1/2/3抑制剂)”等3种单药或联合治疗在中国的临床开发与商业化。

这是“信达生物”继与美国“礼来”“Adimab”、韩国“Hanmi”等公司合作后又一次重大国际合作。这家由海外归国人才俞德超博士2011年创建的公司,致力于开发、生产和销售用于治疗肿瘤等重大疾病的创新药物,短短7年时间,已一跃成为中国生物制药行业翘楚。

“组建一支国际水平的团队,利用国际化的资本,搭建国际水平的技术平台,开发面向国际市场的产品。”在“信达生物”首席运营官周勤伟看来,企业的快速崛起离不开坚持“四个国际化”的发展路径。

和“信达生物”一样,融入全球,成为大部分民营“冠军企业”的重要增长动力。从具体路径看,除了“引进来”,还有相当多的民营“冠军企业”选择“走出去”,拥抱更广阔的市场。

在常州,江苏海鸥冷却塔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吴祝平向记者坦言,冷却塔研发制造本身就是个“细分行业”,而同行又比较多,国内市场增长空间有限。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让“海鸥”发展步入快车道。公司当年就在马来西亚设立境外第一家子公司——“海鸥”亚太公司,走出迈入国际市场的第一步。通过参与全球化竞争,目前,“海鸥”产品已出口到30多个国家和地区,海外最终客户多数为世界500强企业。

“走向全球也就打开了更大的市场。”本报调研组特聘专家、江苏省社科院社会政策研究所副所长王树华指出,虽然目前全球形势较为复杂,但随着新兴国家的经济实力持续增长,世界市场的潜力空间还在不断增加。而以全球视角来看,即使狭小的细分市场也会有可观的市场容量。

“栉风沐雨”,直面挑战

尽管全球市场是块“诱人的蛋糕”,但并不是谁都有本事“大快朵颐”。选择全球化,也意味着要承受因之而来的各种“风雨”洗礼。

首先,总体而言,中国尤其是江苏低成本的比较优势正逐步丧失,仅靠成本优势进军全球市场的民营企业在竞争力上面临更大的挑战。

江苏鹏飞集团总裁王家安对此感受很深。始建于上世纪50年代的“江苏鹏飞”,其核心产品“回转窑”已占据全球四分之一的市场份额,但企业也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成本压力,“欧洲同行自动化应用程度在提升,同时还在压缩人工成本”。

在王家安看来,“全球化过程中,经历风雨在所难免。直面挑战的关键,是不断找到提升利润空间的新路径”。

今年6月,“江苏鹏飞”总承包实际水泥产量3000吨/天的生产线在土耳其阿勒市竣工投产。这个合同金额5000万美元的“交钥匙”工程,包括从石灰石破碎、水泥包装发运、工程设计、设备采购与供货、机电设备安装及调试到人员培训等一体化项目,是“江苏鹏飞”从单纯的设备制造向服务制造延伸的探索。“我们正着力打造形成以大型工业窑炉和节能粉磨设备为核心的工程总承包产业链,以增强优势,提升国际竞争力。”王家安说。

全球市场的差异与变化,对企业的适应能力也是一大挑战。

作为全球领先的高性能纤维经编增强复合材料制造商,常州市宏发纵横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知全球市场的复杂性。“每个国家的法律政策是不一样的,有不同的税收、不同的规章,还有不同的习俗,进入一个新市场必须做足充分准备。”公司副总经理季建强说。

尽管风险重重,但受访企业家们普遍反映,经历全球化风雨洗礼的企业,往往能在“摔打”中获得更好成长。

“融入世界有风险,但也能分散风险。”总部位于淮安的江苏共创人造草坪有限公司是全球最大的人造草坪制造商,产品畅销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美国是其第一大市场。尽管受到中美经贸摩擦的影响,但公司董事长王强翔还是充满信心:“我们有能力克服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挑战。”他介绍,公司的产品附加值较高,化解成本压力能力较强;同时,“共创”正谋划到其它国家开设工厂,以规避经贸摩擦的影响;另外,还将更大力度开拓其它海外市场,“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融入世界,优选路径

那么,想搭乘全球化“班列”的企业,从这批“冠军企业”身上能学到哪些“攻略”?

——敢于与“巨人”同行。

11月3日,江苏太平洋精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夏汉关再次带队去德国考察。这家位于泰州的公司已连续20多年不间断派团队到国外考察交流。

“小企业也有大眼光。我们公司从创办之初就对标国际标杆企业。”夏汉关回忆说,上世纪90年代初,“齿轮精密成形”技术只掌握在个别发达国家的企业手里,“精锻科技”下决心进入这一领域,多方学习,积极攻关,最终成为中国精锻齿轮行业首家上市公司。

“‘人口红利’时代已经过去,现在是技术竞争时代,进军国际市场,必须知己知彼。小企业也要敢于与‘巨人’同行,不断对标找差。”夏汉关说。

——广泛调研审慎决策。

记者发现,“冠军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比较谨慎,都是在进行广泛的海外市场调研后,才作出系统化的审慎决策。

位于海安的江苏威尔曼科技有限公司,其电梯信号系统在多个国际电梯品牌中的占有率超过50%。

“全球化不是‘拍脑袋’决定的,我们前期对海外客户进行了大量调研,充分了解每一个细分海外市场的特点,据此才制定融入全球的系统推进战略。”公司运营副总经理严加伟说,企业从主要生产电梯零部件到重点研发电梯信号系统,从以制造为主到以研发驱动,都是根据市场调研结果确定的。

——努力打响自主品牌。

“刚走向国外市场时,我们只能用别人的品牌,因为国外消费者压根不认来自中国的‘好孩子’。”好孩子集团董事局主席宋郑还坦言,企业为海外品牌做代工的阶段,即便有能力自主设计、制造产品,却只能做幕后的“隐形冠军”。但是,打造自主品牌,始终是“好孩子”的梦想。

2014年,“好孩子”完成对德国著名高端儿童用品公司CYBEX和美国百年知名婴童企业Evenflo的全资收购,拿下欧美两大市场。在欧美有了较大影响后,集团才顺势打造了自主高端gb铂金品牌,一上市就获得全球追捧。

本报调研组特聘专家、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学院副院长冯瑞教授认为,全球化不只是把在国内制造的产品销售出去,更重要的是建立成熟的全球价值体系,放眼全球,整合研发、生产和营销等要素资源,力争让自主品牌成为世界品牌。他同时也提醒,融入全球并不等于放弃国内市场。当前,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尤其需要统筹利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内外兼修”,才能让企业立于不败之地。(杭春燕 付 奇 许海燕 梅剑飞)

(责编:孟二波、张鑫)

免责声明:本文若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刻删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全球资源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