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 » 全国各地资讯 » 辽宁 » 正文

全球报道:沈阳市浑南区 筑“高”逐“新”再出发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12-26  来源:人民网
核心提示:原标题:———沈阳市浑南区做大做强高新技术产业纪实2018年收官在即,沈阳市浑南区交出这样一份发展“成绩单”:高新技术产业产
原标题:———沈阳市浑南区做大做强高新技术产业纪实

2018年收官在即,沈阳市浑南区交出这样一份发展“成绩单”: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20%,高新技术企业总数两年翻一番,新获批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去年的3.3倍,科技小巨人企业数量居全市第一,诞生东北地区首家独角兽企业……科技部火炬中心最新评价结果显示,沈阳高新区在全国综合排名上升5位,至第39位。

令人欣喜的数据背后,浑南区高新技术产业实力、创新能力集中凸显。

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提出的“以培育壮大新动能为重点,激发创新驱动内生动力”要求,辽宁省、沈阳市积极扶持、全力推动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尽快搭建形成多点支撑、多业并举、多元发展的产业发展格局。

置身大格局,谋划大发展。浑南区明确,从培育主体、优化环境、聚集资源等方面入手,进一步做大做强高新技术产业,加快推进产城融合发展,全力打造沈阳开放创新主阵地,努力走出一条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优势充分释放的发展新路。

一张抢眼的发展“成绩单”

分析这张抢眼的年度“成绩单”不难发现,一批优秀企业用自身的跨越式发展绘出了浑南区高新技术产业稳步发展的成长曲线。

在今年平昌冬奥会闭幕式和冬季残奥会闭幕式上,来自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的多台移动机器人与中国轮滑演员及听障演员两度上演人机共舞的精彩“八分钟”,接连刷新世界对于“中国智造”的认知,创造了大型机器人完美协作的世界范例。

同样是在机器人领域,我国机器人与智能制造领域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中国科学院大学机器人与智能制造学院,我省首个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国家机器人创新中心,规划建设人工智能孵化器等八大产业平台的机器人未来城项目相继启动,一个高度发达的“雨林式”机器人产业生态圈正在浑南区稳步构建。

健康医疗领域,东软医疗系统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全球首台与医生智慧链接的超高端CT、全球首台悬吊双中心七轴智能血管造影系统等创新产品首次发布,被业界评价为“对于国产医学装备产业水平的整体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沈阳通用机器人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我国首台质子放疗机器人治疗床交付用户,产品多项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与此同时,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列入六大国家研究中心“矩阵”的我国新材料领域重要创新平台——沈阳材料科学国家研究中心成功揭牌;芯源公司自主研发的我国首台高产能前道匀胶设备“奉天1号”顺利出厂;富创精密刻蚀反应腔等产品开始大批量应用,产值实现倍增;拓荆科技连续两年入选瞪羚企业和“中国半导体设备五强企业”榜单……

以龙头骨干企业为支撑和引领,浑南区机器人、IC装备、生物医药、健康医疗、民用航空等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实现20%以上增速。区域内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12家,总数达到338家,两年翻了一番;新增科技小巨人企业49家,总数达到132家,为沈阳各区县之首;瞪羚企业达到8家,增长60%;获批科技型中小企业240家,为去年的3.3倍。

高新技术已经成为极具辨识度的浑南标识。“大树”之侧,各类孵化器、众创空间内还聚集着一大批高成长性的“苗企业”,众多项目正在加速产业化步伐。

上扬曲线背后的深图远谋

“创新之苗”如何长成“参天大树”?中国独角兽企业榜单中首个出现也是至今唯一一个东北企业——植根浑南的蓝卡健康集团实现了惊人发展。企业负责人坦言,蓝卡的成长,源于脚下这片创新的土壤。

创新,是浑南与生俱来的城市基因。

这里,创新资源占全省总量超过四成,聚集着东北大学等47所高等院校,中科院金属所等各类科研院所110余家;成长起东软、新松等一批国内外行业领军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占据沈阳“三分天下”;我国规模最大的机器人产业基地——新松智慧园已经投产,东北最大的区域超算中心已经运营……

今年以来,浑南区科技服务体系更加完善。新增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院士工作站20个;科技服务业机构总数达512家,从业人员2.2万人;新增科技条件平台服务机构21家,占沈阳总数的1/4;中科院沈阳国家技术转移中心成果转化基地投入运营,覆盖“研发-中试-产业化”全生命周期的科技服务体系初步形成。

创新创业环境进一步优化。建起全国首家“金融双创示范基地”,中关村双创大街、东大优客工场建成运营;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达到54家,占沈阳市“半壁江山”,培育企业及创业团队3500余个。

“有成绩,但更有空间。”盘点之余,浑南区主要领导感受更为深切的是“区域发展短板尚在,肩上责任重于千钧”。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

之于辽宁,聚创新之力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旧动能转换提供强大支撑,是实现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和高质量发展不可偏离的实践路径。

之于沈阳,紧抓战略性新兴产业,突出高新技术,大力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以增量推动结构优化,以创新促进产业升级,是其在辽宁振兴中当好龙头、作出表率的必然选择。

置身国家、省市发展大格局,浑南区进一步找准定位、精准坐标,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进而确立“做大做强高新技术产业,加快推进产城融合发展,全力打造沈阳开放创新主阵地”。

这是摒弃了“小成即满”思想,而立足全局、放眼未来的深省和远谋。浑南,用智用力,奋勇担当。

稳擎“高新”大旗领军振兴

目标定,方向明。

浑南区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全局性、基础性工作抓紧抓实抓好。目前,全区行政审批事项减至168项,精简率达36.8%,审批时限压缩80%;“最多跑一次、一次不用跑”事项达到107个,占高频审批事项的80%;实施联评联审和容缺审批、推行“订制化+”服务,投资项目审批整体时间平均缩短2个月,市级重点项目审批办结率沈阳市领先。

锁定产业发展规模不大、企业“山多峰矮”、产业链条过短等问题,浑南区一方面以企业和项目为核心,做优民营企业和实体经济,加快以产促城、产城融合发展步伐;另一方面,瞄准重点产业、关键领域开展经贸合作、招商引资,加快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双创示范基地建设,积极培育创新主体、优化创新环境、聚集创新资源,打造沈阳开放创新主阵地。

深度开发“原字号”。推动现有企业升级改造、扩产扩量,实施工业“双增计划”,促进新松机器人、东软医疗、富创精密、沈飞民机等优势企业加速发展;制定“高企—瞪羚—独角兽”科技型企业阶梯式成长培育方案,加强政策支持和金融服务,力争明年全区高新技术企业达到400家以上、科技小巨人企业达到150家、瞪羚企业达到1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300家。

培育壮大“新字号”。高标准推进民用航空产业园等产业园区建设,推动产业要素链式聚集、集群化发展;建好国际软件园、东网科技大数据中心等支撑性平台,培育壮大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经济;加快京东商城“亚洲1号”二期、敦煌网沈阳丝路跨境电商服务基地等项目建设,推动电子商务产业率先达到千亿元规模。

扩大开放合作。结合临空经济示范区、沈阳港建设和“一带一路”建设实施,大力引进境外资金和外商投资项目;支持东软集团、通用电气、蓝英自动化等企业参与海外并购和产能合作;深化京沈对口合作,加强与沈阳经济区、环渤海经济圈以及周边地区协同发展,努力在人才交流、产业对接、园区共建和模式复制上实现新突破。

稳擎“高新”大旗,浑南区向着高质量发展目标全速进发。

(责编:王斯文、孝媛)
免责声明:本文若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刻删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全球资源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