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让城市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让百姓看到更多蓝天白云、繁星闪烁,呼吸到更清新的空气,拥有更优美的水环境,这是南宁努力的方向。
今年,南宁市以中央环保督察反馈大气污染、水污染问题整改为重点,持续强化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编制了污染防治攻坚战“1+4”文件,全面落实河湖长制,保护和改善水环境,严格执法重拳整治,牢牢守住生态环境安全底线,蓝天常在、碧水长流成为美丽南宁的生态底色,一幅生态文明的新画卷正徐徐展开。
抓住重点
大气污染防治首战告捷
还市民一片蓝天,是市委、市政府作出的庄严承诺。
根据环保部门的数据显示,截至12月27日,市区空气质量达标天数比例为93.3%,较去年同期提高0.8个百分点,预计今年南宁市环境空气质量将实现连续两年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全年优良率预计将达到93.4%。
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南宁市对环保工作的高位推进,齐抓共管。今年,南宁市以落实城市治理“制度建设年”活动和大气污染防治“百日攻坚”行动为抓手,持续发力,推进城市大气环境治理。制定《南宁市大气污染防治攻坚三年作战方案(2018—2020年)》,印发《南宁市环境空气质量持续稳定达标规划》及《南宁市大气污染防治2018年度实施计划》等文件,持续巩固深化扬尘污染治理,创新开展道路积尘负荷走航监测,年内累计走航监测道路1827千米,配合制定完善扬尘污染治理考评、奖励、督查问责等制度,实现制度化控尘。
工业排放、尾气排放治理也不松懈。南宁市对涉气企业24小时在线监控,深入分析、科学预警,确保企业达标排放;加强道路执法监管,加强尾气检测及“冒黑烟”举报查处,狠抓重型车辆尾气管控,持续狠抓露天秸秆禁烧及烟花爆竹禁限放等工作,编织一张全方位的监测网络。
此外,南宁市首次将五县及武鸣区纳入常态化考评,推进市区和各县空气质量同步稳定上升。
源头治理
百姓“水缸”安全得到保障
今年1—12月,南宁市10个河流断面三类水质达标率为100%,其中7个断面水质为二类,二类水质比例与去年持平。国家、自治区考核南宁市的6个河流断面均能达到相应水质目标要求,特别值得肯定的是,在市环保系统以及各城区、开发区的不懈努力下,4个国控断面今年8—12月持续稳定达标。
今年,南宁市紧紧围绕“治水、建城、为民”的城市工作主线,以落实河湖长制以及开展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和流域水环境治理“百日攻坚”行动等为抓手,采取坚决有力、务实管用的措施,全力保护和改善水环境。
目前,南宁市正按照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整改工作要求,根据“一河一策、先试先行、全面推进”的基本思路,对全市黑臭水体再排查、再整治、再推进,全力加快污水处理能力建设、污水管网改造与建设等工作,同时持续巩固和提升已消除黑臭水体河段的整治成效。
南宁市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常年保持100%。2018年4月,南宁市荣获第一批全国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城市称号。
主动担当
生态文明建设硕果累累
12月,南宁再次承办国家级盛会——中国生态文明论坛南宁年会,并实现了论坛年会历史上的多个“第一次”。这是生态环境部、研促会乃至全国业界对南宁生态文明建设成效的肯定,也是南宁市一直以来对生态宜居、绿色发展的不懈追求,更是南宁市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具体实践。
与会嘉宾表达了对南宁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的肯定,“南宁的生态环境天蓝、地绿、水清,给我们的印象非常好。要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也需要城市管理者动脑筋想办法,南宁将这一理念转换成了‘天蓝、地绿、水清’的生动实践,形成了生态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在实地调研环节,与会嘉宾对南宁的生态文明建设给予高度评价并表示,南宁自然资源禀赋处处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生态宜居城市的典范。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朱广庆表示,希望南宁生态文明建设成效为我国中西部后发展地区、民族区域自治地区、沿边沿江沿海地区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借鉴可复制的样板和经验模式。
通过此次盛会,南宁将“青山环城、碧水绕城、绿树融城”美名传。
重拳整治
牢牢守住生态环境安全底线
前11个月,全市共查处行政处罚案件412件,处罚金额达1778万元。
环境违法,必定处罚。这一年,南宁市严格执法重拳整治,全市生态环境安全底线牢牢守住,实施火电、造纸等21个行业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计划,限期整改不稳定达标排放污染源企业,组织开展“小散乱污”非法企业(作坊)排查清理,共排查出“小散乱污”企业386家,已开展清理整治206家,拆除、关闭和取缔180家。建立环境信访热点、重点案件梳理机制,强化督查督办、重大环境违法线索调查、信访案件办理情况网上公示,年内全市各环境信访受理渠道共受理环境信访投诉案件11179件次,较去年同期下降11.4%,实现自2015年以来的“四连降”。年内全市启动应急预警处置涉突发环境事件7起,通过及时响应及科学应对处置,没有引发造成或扩大环境污染,全年无突发环境事件发生。
南宁市按照年初提出的“市区声环境质量改善攻坚年”要求,持续保持对噪声污染的严控态势,通过完善制度体系、开展监测及信息发布、强化监管执法、开展专项整治等系列举措,着力解决噪声扰民等群众投诉反映的热点问题。(记者 杨盛 实习生 农兰翠 通讯员 彭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