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纽约时报》1月10日发表香港基金管理公司太盟投资集团(PAG)首席执行官单伟建的文章《为什么美国企业需要中国消费者?》称,美国发动关税战原本是为了伤害中国,但这没有发生。而且,如果这场冲突最后拉低了中国消费者的需求,那全世界的企业都要跟着遭殃。报道如下:
文章称,苹果公司近来账面盈亏乃至整体市场所受到的冲击之大,突显了中国——以及中国消费者——对于美国企业已变得多么重要。
文章提到,苹果销售额约有520亿美元来自中国,是其第三大市场。依赖中国销售的科技公司并非只有苹果。据估计,高通的这一数字是150亿美元,约占其总销售额的65%,这家芯片制造商的技术在很多苹果智能手机中都有使用。其他在中国下了大赌注的包括因特尔(销售额的24%)、美光科技(51%)和德州仪器(44%)。
这些数字很清楚地表明,那种认为中国是“世界工厂”、用廉价商品冲击全球市场的观念严重落伍了。像出口和盖楼筑路一类的投资已不再是中国增长的主要引擎。出口占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已从2006年的36%降至2018年的20%。用关税追打中国的出口——如特朗普政府试图在做的那样——某种程度上是在打一场昨日之战。
文章称,近年来,中国经济已转变为更依赖国内居民消费的模式,即普通中国人给自己和家人买东西的方式。过去十年来,中国私人消费的增长已经超过了整体经济增长速率。2018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了6.5%,居民消费约占该增长的五分之四。中国如今是世界上增长最快的消费市场,其中私人消费约占5万亿美元,超出世界总额的10%。对中国消费者辛苦挣来的人民币展开的争夺日益激烈。
文章以智能手机市场为例称,在2016年的时候,苹果还是在中国领先的手机制造商。但到了2018年第三季度,中国电信公司华为以23%的市场份额成为第一。中国的智能手机制造商Oppo、Vivo和小米分列二、三、四位,苹果则以9%的占比排到了第五位。智能手机销量全球领先的韩国三星则几乎消失,它尚未从电池存在危险过热问题的盖乐世Note 7智能手机的惨败中恢复过来。
文章称,甚至一度为美国消费者所主宰的行业,现在也日益向中国转移。例如通用汽车在中国的销量高于北美。对于全球的电影人而言,2018年中国票房总计约90亿美元,相比之下,同年北美则将近120亿美元。
文章认为,那些面向中国消费市场的公司——无论本身是否在中国——都有着极大的潜力。纵使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中国的消费者市场也将继续增长,并将继续成为任何全球企业必须高度重视的市场。
文章称,美国发动关税战原本是打算通过打击中国对美国的出口来伤害中国的,可这没有发生。如果继续施加关税,贸易战虽然会伤害到中国的企业,但它也已经伤害了如此多的美国企业。如果这场冲突最后拉低了中国消费者的需求,那全世界的企业都要跟着遭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