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 » 中国频道 » 正文

全球报道:没有城市病的北京城市副中心怎么建 这七方面是重点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01-11  来源:中新网
核心提示:原标题:没有城市病的北京城市副中心怎么建 这七方面是重点中新网1月11日电 北京城市副中心未来要建设没有“城市病”的城区是出

原标题:没有城市病的北京城市副中心怎么建 这七方面是重点

中新网1月11日电 北京城市副中心未来要建设没有“城市病”的城区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对此,北京市副市长隋振江今日表示,建设一个未来没有“城市病”的北京城市副中心,是为北京解决“大城市病”作出示范,要未雨绸缪,防“城市病”于未然。他介绍,未来将以七个方面作为着力点,建成一个没有“城市病”的北京城市副中心。

点击进入下一页

资料图为“雄安第一标”——雄安市民服务中心航拍。 中建三局供图

国务院新闻办今日上午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河北雄安新区和北京城市副中心规划建设有关情况,北京市副市长隋振江在会上做出如上回应。

——更合理地确立城市布局和结构,以和谐宜居为标准,将人口密度控制在0.9万人/平方公里以内。现在核心区人多、密度大,城市的拥堵情况就多一些,需要在城市布局上进行合理控制。同时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结构,大幅度提高生态空间规模,城市副中心有40%是生态空间,不是绿就是水,一般新城从来没有过这样高的生态空间规模。

——建立更良好的职住关系,将产业用地和居住用地比例从现状的1:1.3调整到1:2,到2035年达到平衡,基本实现在副中心工作、在副中心居住。鼓励功能兼容和复合利用,就近满足居民工作、居住、休闲等需要。完善住房体系,建立完善的住房保障体系和商品住房调控体系。加强与公共交通耦合,实现居住区与重点功能区轨道交通一次换乘便可到达。

——建立更加便捷的公共交通体系,城市副中心的规划轨道交通线网密度达到1.1-1.2公里/平方公里,密度还是比较高的。建立更舒适的绿色交通,构建小街区、密路网,建设230公里的城市绿道,让市民在水岸、公园、街巷、广场充分感受到步行的魅力。

点击进入下一页

资料图:位于雄安新区的“华北明珠”白洋淀。中新社记者 翟羽佳 摄

——打造更优良的生态环境,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开展大规模植树造林,实现人均绿地面积达到30平方米,贯通163公里的连续滨水岸线,营造宜人的滨水环境。

——建设更韧性安全的城市保障体系,建设碧水资源循环利用中心等新型市政设施,兼顾城市的市政功能与景观服务需求,建立自然生态的海绵城市体系。

——打造更均衡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组团中心和家园中心,构建5-15-30分钟生活圈,满足居民多层次的生活需求,让城市更有温度。建设国际一流的文化设施,主要是城市副中心级的文化设施,从规模和等级上是地区级,展现历史底蕴和文化品位,满足居民精神文化需要,让城市更加包容。

同时,隋振江指出,城市副中心不是一张白纸,还有不少老城区,现在100平方公里大部分还是建成地区,需要以新促老、新老融合,在实施过程中开展老城双修——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弥补老城功能上的不完善,让人民群众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要合理把握节奏,保持历史耐心,逐步治理“城市病”,通过建设未来没有“城市病”的城区,更积极、主动地对接中心城区非首都功能疏解,进一步提升中心城区特别是核心区的城市环境和运行质量,保障中央政治中心功能的有效高效运作,做好“四个服务”,这是城市副中心建设的主要目标。

免责声明:本文若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刻删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全球资源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公益慈善栏目 赞助本站可以扫描支付 | 免费推广计划 | 全球资源网顾问团 | 帮助中心 | 企业文化 | 关于我们 | 全球信息中心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本站对所有发布的信息不承担任何责任,用户应决定是否采用并承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