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孩子”又发烧了!最近一段时间,流感成为家长们重点预防的疾病,医院儿科的门急诊量井喷式增加。戴口罩、勤通风这些普通的防护手段,家长们多少了解一些,但总会“防不胜防地中招”。安医大二附院儿科主任医师刘德云提醒,周围有大量流感病例时,可考虑药物防护;一旦出现症状,要及时就诊,尽量在流感发病时间48小时内接受抗病毒治疗。
流感是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也是一种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的疾病,主要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人与人之间的接触或与被污染物品的接触传播。一般秋冬季节是其高发期,所引起的并发症和死亡现象非常严重。
“流感起病急,虽然大多为自限性,但部分因出现肺炎等并发症可发展至重症流感,少数重症病例病情进展快,可因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和/或多脏器衰竭而死亡。”据刘德云介绍,重症流感主要发生在老年人、年幼儿童、孕产妇或有慢性基础疾病者等高危人群。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显示,全球每年约20%—30%的儿童罹患季节性流感,在某些高流行季节,儿童流感年感染率可高达50%左右,其中5—9岁年龄段的儿童感染率最高,重症和死亡病例常发生在2岁以下的儿童。
“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的首要有效手段,可以显著降低接种者罹患流感和发生严重并发症的风险,家长应首先考虑此预防方式。”但针对今冬流感疫苗紧张的局面,刘德云给出建议:如果孩子预防针没打上,自身抵抗力较差,所处环境又有流感多发状况,可采取药物预防的办法,如:服用抗病毒药物奥司他韦,按每天每公斤体重2-3毫克服用量,每天一次,连续服用10天。
刘德云强调:药物预防不能代替疫苗接种,只能作为没有接种疫苗或接种疫苗后尚未获得免疫能力的重症流感高危人群的紧急临时预防措施。此外,抗病毒治疗的治疗时机很重要。流感与普通感冒相比,典型的临床症状包括急起高热、全身疼痛等,在有流行病学的基础上一旦出现这些症状,家长最好带孩子及时就诊,尽早给予抗流感病毒治疗,不必等待病毒检测结果。发病48小时内进行抗病毒治疗可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缩短住院时间;发病时间超过48小时的重症患者依然可从抗病毒治疗中获益。非重症且无重症流感高危因素的患者,在发病48小时内,也可考虑抗病毒治疗。
此外,日常生活中应做到:加强孩子的身体锻炼,少带孩子去人多拥挤的地方,在非雾霾天气多带孩子去户外健身,例如:爬山、跑步等运动,增加孩子的抵抗力与免疫力,避免被传染。平时应保持房屋通风,注意手卫生,多喝水,保证睡眠质量,注意饮食安全,少吃油腻食品,多吃蔬菜、水果等绿色食物。(郑慧 记者 杨赛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