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 » 全国各地资讯 » 广东 » 正文

全球报道:2018年广东中医系统总诊疗人次达1.91亿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01-23  来源:人民网
核心提示:原标题:“信中医、爱中医、用中医”渐成广东人的习惯“岭南膏方节暨国医论坛”在广东省中医院养生广场举行。资料图片站在梅州市

原标题:“信中医、爱中医、用中医”渐成广东人的习惯

“岭南膏方节暨国医论坛”在广东省中医院养生广场举行。资料图片

站在梅州市蕉岭县三圳镇卫生院中医馆前,红白主色调中式装饰、外墙上粘贴着中医经络图、空气中弥漫着浓郁中药味,让人仿佛置身于古代大医馆中。走进中医馆内,中医康复室、诊疗室、理疗室应有尽有。近年来,广东推动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成为广东中医药发展众多亮点之一。

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省中医药局局长徐庆锋在2019年全省中医药工作会议上透露,截至2018年底,广东全省有中医医疗机构2.08万个,中医床位数5.6万张,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4.32万人。以占全省10.8%的床位数、15.7%的执业(助理)医师数,广东中医药系统向社会提供了1.91亿的总诊疗人次,占全省的22.8%。

尤其令人瞩目的是,广东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实现量与质的双提升,59家县级公立中医院得到升级改造,基层中医诊疗量占34%,名列全国前茅。如今,广东人民“信中医、爱中医、用中医”已成为生活一部分,中医药越来越受到欢迎。

 打通中医药服务“最后一公里”

基层中医诊疗量占比34%

如今在广东基层,中医馆已成为百姓养生调理和康复治疗的首选场所,但在过去,居民能享受到中医服务并非易事。从医30年的梅州市新铺镇中心卫生院医生谢平说,以前镇卫生院没有中医馆,也没有中医医生,群众要想看中医只能去到县里。

2017年,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的意见,明确3年各级财政统筹投入500亿元,实施七大类18个项目,软硬件同步推进,全面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其中,就包括了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

历时三载,广东强基层从规划布局到蓝图落实,逐步显现效果。如今,粤东西北地区59家县级公立中医院升级建设稳步推进,37家基建项目已全部开工,22家配置设备项目基本完成,第一批4000间村卫生站已基本完成规范化建设,将发挥中医药优势,完善中医科、中药房设置。

笔者获悉,2019年,广东将加快推进县级公立中医院升级建设项目,37家已开工的基建项目将在年内完成,争取3年建成,5年投入使用。

“广东正大力建设中医药服务体系,打通中医药服务‘最后一公里’,建成一个贯穿县(区)、镇(街道)、村(社区)的三级服务网络。”徐庆锋说。

中医药强基层,同样需要人才。如何让高素质中医药人才“下沉”到基层?目前,广东组建了中医医联体142个,34家三甲公立中医医院派出了648人对口帮扶75家基层医疗机构。

此外,广东各地还提供了不同的“解题方法”:中山市中医院邀请国医大师禤国维、唐祖宣等人,设立名医工作室,带徒传薪,手把手教学;云浮市引进了本科以上学历人才,直接纳入编制管理,至少服务基层5年,同时给予数额不等的人才补贴费。

广东还将中医药人才建设纳入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中,实施订单定向培养农村中医药人才,每年招收250名中医专业学生,从源头上增加中医人才供给。为了留住人才,广东全面提高基层中医药人员待遇水平,将边远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岗位津贴从每人每月500元提高到1000元,村卫生站医生补贴由每村每年1万元提高到2万元。

中医药发展需要强有力的“领头羊”。截至2018年,广东21个地级市卫生健康部门独立设置的中医药管理机构由2012年的10个增加至18个,其中云浮还成立了独立的副处级中医药局,河源、肇庆、汕头3个地市成立了内设的中医药局,广东中医药管理体系逐步健全。各地市的中医医院也纷纷成立基层指导科,部分乡镇卫生院设立中医管理科,提高基层中医药管理效能。

目前,广东100%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97.88%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和88.6%的村卫生室有能力提供中医药服务,基层中医诊疗量占比34%,各项指标均处于全国前列。

 助推中医药“走出去”

粤港澳构建中医药发展共同体

2018年年底,首届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大会在深圳举行。大会上,三地代表签署了4个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项目,并围绕着“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名师带高徒计划”和“中医治未病服务合作项目”两大主题,交换了九大合作项目文件。

《中医戒烟科研计划》是三地签署的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项目之一。参照香港博爱医院中医戒烟项目的模式和治疗方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将在粤港澳大湾区开展中医戒烟科研项目,观察中西医戒烟的疗效和社会成本对比,从单一试点逐步拓展至多中心研究,为戒烟治疗提供科学有效的标准方案。

徐庆锋表示,如今,构建“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发展共同体”具备良好基础,“中医药发展在建设健康大湾区、推动大湾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动形成优异的人文环境等方面大有可为”。

目前,广东正协助筹建香港首间中医医院,有望在2024年顺利落成和开业。香港食物及卫生局局长陈肇始表示,2018年10月份以来,香港中医药界已举办了超过100项不同的活动,让更多香港民众认识中医,了解中医。

2011年起,澳门与珠海横琴共建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致力于打造中医药产业与文化“一带一路”的国际窗口。2018年,依托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中医药产品海外注册公共服务平台(横琴)”,累计注册99家企业,培训239名葡语系国家医护人员。

2018年,广东中医药对外交流不断深入,接待了俄罗斯、哈萨克斯坦、捷克等国家和港澳地区中医药代表团约200人次来访;中医医疗代表团赴巴新和斐济交流合作;江门市“中医关怀团”出访美洲国家,开展义诊和学术交流。广东还成功申报了4个国家中医药国际合作项目。

疟疾、艾滋病和肺结核并称为全球三大传染病。2007年,在非洲国家科摩罗,广州中医药大学青蒿素抗疟研究团队设计了“快速灭源灭疟”的方案,仅花费8年时间,就成功帮助科摩罗三岛实现疟疾零死亡,发病人数减少了98%。

科摩罗的抗疟成功,形成了适合非洲国家的、以复方青蒿素群防群治、全民服药为主的快速清除疟疾“中国方案”,为不少国家带来了福音。

2018年,广东抗疟疾团队走进了南太平洋岛国巴布亚新几内亚,顺利实施了巴新基里维纳岛复方青蒿素清除疟疾示范项目。经过3轮服药后,目前基里维纳岛的疟疾病例显著下降。项目实施第四个月,基里维纳岛人群疟疾平均感染率下降为千分之三,下降幅度超过93%。

“中医药产品、技术和服务正快速走入国际市场。”徐庆锋说。

 中医药文化深入人心

去年全省治未病服务总人次近1000万

近年来,广东各地兴起膏方养生热潮。每逢霜降立冬,街坊们纷纷到附近的中医院、中医馆,看中医、辨体质、听建议、尝膏方,抓紧时机调理身体,全省各地中医膏方节出现“人潮汹涌”的热烈场面。例如从2010年起举办的广东省中医院膏方节,已计吸引了数十万人参与。

一直以来,中医强调“上工治未病”,核心要义就是重视增强体质,让人们不生病、少生病、晚生病。广东就是全国第一个构建中医预防保健服务体系的试点省份。目前,全省有184个医疗机构建立治未病科,2018年全省治未病年服务总人次近1000万,全省65岁以上老人和0—36个月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率分别为48.47%和60.68%,高于国家要求。

在治未病服务显示度和形象不断提升的同时,广东制定了治未病行业规范标识和中医治未病数据直报与绩效评估平台建设方案,让中医药健康服务更加规范。“我的健康我做主”,广东积极推动中医药文化的广泛普及,提升街坊们的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目前,广东已建成11家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数量居全国首位。这些基地分布在珠三角和粤东、粤西地区,成为普及中医药健康文化的重要载体。

在健康养老服务上,中医药也发挥着独特的优势。2018年,广东出台了《广东省促进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发展的实施方案》。在广州,海珠区沙园街的居民早已享受“中医药+健康养老”的好处。

广州沙园街道办事处副主任黎广淮介绍,沙园街以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与广东省中医院联合开展了中医特色医养结合服务试点,为常住长者提供中医特色健康监测评估、康复护理、慢病管理、中医特色理疗、健康资讯和宣教等服务,还为行动不便的老人提供居家上门服务,“真正把医院的专业护理送到家,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减少患者往返医院次数、降低他们医疗费用。”

在家庭医生的“医药箱”中,中医药也占据了一席之地。徐庆锋介绍,在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中,广东目前有部分地区提供了小儿咳嗽、哮喘等13个中医诊疗特色的服务包,将逐步实现每个家庭医生团队都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

徐庆锋表示,建设健康广东,要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健康为中心。2019年,广东省中医药系统将通过建高地、育名医、补短板、强基层、促产业、扬文化,全面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和水平,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中医医疗保健服务,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

撰文:黄锦辉 李秀婷 粤杏林

(责编:牛攀、陈育柱)

免责声明:本文若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刻删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全球资源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