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 » 全国各地资讯 » 贵州 » 正文

全球报道:好花正红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01-24  来源:人民网
核心提示:原标题:好花正红1月8日,一场冬雨下个不停。在广袤的涟江大地,仍然到处活跃着脱贫攻坚队忙碌的身影。在惠水县雅水镇道力村,有一

原标题:好花正红

1月8日,一场冬雨下个不停。在广袤的涟江大地,仍然到处活跃着脱贫攻坚队忙碌的身影。

在惠水县雅水镇道力村,有一支别样的脱贫攻坚队。10名驻村干部中,女干部就有7名,是名副其实的“巾帼”驻村工作队。

这支“巾帼”队队长叫吴咏梅。尺子、小锄头、测亩仪,是她随身携带的三件“宝贝”。进组入户,只要用得上的地方,她都会用“宝贝”量一量、挖一挖、测一测,“别看宝贝虽小,里面却装着全村321户脱贫攻坚的大事。”

吴咏梅只是驻村干部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的一员。

2015年以来,惠水县从全县各个部门、镇(街道)选派3000余名干部,组成脱贫攻坚队,奔赴全县201个行政村,其中贫困村66个,深度贫困村39个。

“把群众当亲人”,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有的干部刚拔掉“针头”就回到村头;有的干部夫妻二人、父女两代“同上阵”;有的干部积劳成疾……他们用脚步丈量村情民意,用实干挑起扶贫重任,把脱贫成效写在涟江大地上,让贫困群众的“幸福指数”节节攀升。

解民忧——

从“另眼相看”到“刮目相看”

李俊杰,一名“90”后驻村干部。2017年3月,作为县文化旅游局一名普通干部,被选派到好花红镇石头关村驻村。

“一个小毛孩,会种田,会养猪?”刚到村里的李俊杰还没安顿好,就有村民开始质疑了。

“最先内心也很彷徨,我到底能为乡亲们做什么?”拄着拐杖,刚从医院输液回来的李俊杰告诉记者,因为驻村经常走山路,左脚已患上急性关节炎,一发作就需要理疗。

面对村民的质疑,李俊杰没有打退堂鼓。从上任第一天起,他就一头扎进了繁忙的工作中,每天早出晚归,用了半个月时间,挨家挨户将全村走访个遍。产业发展、危房改造、修路通水、看病就医……村民们的所想所盼,一桩桩、一件件难事和实事,李俊杰不但记录在厚厚的笔记本上,更是记在心上。

一次次走访,一次次谈心、一次次行动,拉近了彼此的距离。李俊杰给记者举了一例。

“贫困户周建华的母亲生病,二次报销他不会弄。”李俊杰说,其实他也没遇到过。但他硬是开着私车、带周建华跑县城、弄资料,最终报得3000多元医药费。就因这件事,周建华挺感动,“如今的周建华,担任了大石头组组长,成了我的‘大拍档’。”

无独有偶。2018年3月,省编委办选派调研员周奠苏到石头关村任驻村“第一书记”。

“这些城里派来的干部又是来走过场!”一开始,群众的不理解、不配合,路边闲置的水泥柱、佛手瓜苗木等,让他措手无策。

周奠苏没有气馁,与村民多次真诚的交流,他找到了群众的心结——“种那么多,卖不出去怎么办?”为此,他花了1个多月的时间不停往贵阳跑,终于让村佛手瓜基地成为全省30个监狱食堂的蔬菜供应点。村民们由衷叹服:“就信他,准没错。”

“要让群众信任你,你给群众说过的话就要做到。”李俊杰和周奠苏驻村的共同感受,道出了全县3000余名驻村干部一心为民的心声。

聚力量——

从“散兵游勇”到“战斗堡垒”

从惠水县摆金镇盘井村到好花红镇金田村,两地相距50余公里。这两个地方,因为夫妻二人的驻村工作,成为各自心中的牵挂。一个是盘井村驻村工作队队长陈雪松,一个是金田村驻村干部周璇璇。

“我所有精力和时间都放在工作上,一刻也不敢放松。”80后的陈雪松坦言,爱人周璇璇由最初的不理解变成支持,还主动申请驻村,虽各守一方,但目标一致。

2018年8月,陈雪松从县政府办选派到深度贫困村——盘井村。“我们抛妻弃子,来这里就是要干出成绩来!”陈雪松的这句话激发了脱贫攻坚队14名工作队队员的干事热情。

将脱贫攻坚队实行网格化包保工作机制,成立了党建、水电路等六个专班,并创新“六每工作法”,即每天一次工作例会;每天为群众办一件实事;每晚一次学习;每周组织一次卫生评比;每半年一次学生奖励;每年一次脱贫表彰,从制度和人心上凝聚驻村工作团队力量,并激发全村群众共同参与脱贫攻坚。

2018年,盘井村贫困发生率从2014年的30%降至2.3%。解决了1682人的农村安全饮水问题,完成农村“组组通”路面硬化2.2公里,发展海花草产业400亩,实施农村危房改造47户,群众生产、生活面貌焕然一新。

“脱贫攻坚,关键在人。”县委书记万庆华说,2018年,惠水县明确41名县处级领导干部分片区包保,104家县直部门挂帮201个村,组建201支驻村攻坚队3019名干部包村扶贫,7213名干部结对帮扶20590户贫困户。干部下沉,战斗堡垒明显增强,凝聚成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磅礴力量。

扶“志智”——

从“等靠脱贫”到“我要脱贫”

“扶贫的关键是扶志扶智。”说起两年来的基层扶贫经历,王佑镇党委书记左明江感慨颇深,“扶贫不是扶懒汉,要让老百姓动起来。”

2016年8月,左明江从县委督查考核局局长来到王佑镇。这里是全县唯一一个地处麻山腹地的乡镇,距县城78公里。“王佑不脱贫,我决不离开!”作为党员干部,左明江深感肩上的重任,“越是偏远的地方,贫困群众越是需要我们!”

用心帮、用情说,首先做好思想扶贫。无论是群众会、入户走访还是新时代农民讲习活动,他都善于用群众听得懂、记得住的语言广泛讲解脱贫政策。邀请有威望、正能量足的“乡贤名嘴”,利用赶乡场等有利时机,持之以恒强化,激发贫困户脱贫主体意识。

王佑镇生态良好、森林覆盖率70%。左明江围绕农业做文章,因地制宜走生态扶贫产业之路。2016年率先在伙塘村、王佑村、团坡村引进百香果种植项目600亩,成功开启扶贫产业第一步,激发了村民自信心。

“从‘等靠要’到‘我要种’,尝到产业甜头的村民参与产业扶贫的热情高涨。”左明江给记者说了一例:昌明村贫困户花仁安2018年春季自发种植辣椒20亩,增收3万余元。秋冬又种植红菜苔20亩,长势良好。

目前,王佑镇百香果产业已实现助农增收577.4万元,贫困户户均增收2500元。

惠水县坚持把扶志和扶智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从观念更新、技能培训、村民自治入手,持续开展群众教育。累计开展各类讲习3260场,受众达18万余人次。大力推广“参与式扶贫”等做法,引导农民群众向上向善。

解民忧,聚力量,扶“志智”,惠水县广大驻村干部用心用情服务群众,换来了同频共振、携手并进的干群关系,谱写了决战脱贫攻坚战的宏伟篇章。

硕果累累。2018年,全县贫困发生率从2014年的20.45%降至1.24%,比2017年下降6.34个百分点。13个贫困乡镇全部“减贫摘帽”,108个贫困村“出列”,累计减少贫困人口18645户77712人。

日新月异。通组路连接千家万户,优质米、花卉苗木、中药材等主导产业向规模化、标准化、现代化迈进;教育医疗住房“三保障”高质量推进,易地扶贫搬迁4204户17683人,快步过上好日子。

惠水,好花正红!(赵勇军)

(责编:邓庆雨、陈康清)

免责声明:本文若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刻删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全球资源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关键词: 好花正红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