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快新特” 高质量发展的主旋律
“赣江新区成立两年来,围绕新区‘两区两地’的战略定位,按照‘理念新、定位高、布局特’的要求,通过抓产业、育动能;抓项目、促投资;抓改革、求突破,新区的经济社会事业实现了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呈现出‘快新特’的主旋律。” 赣江新区经济发展局局长陈江宁如是解读新区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特点。
快:主要经济指标快速增长
欲一马当先,须快字领先。赣江新区经济建设之“快”,集中体现在“经济增速快、产业聚集快、企业落户快”这三个方面。
经济增速快。在全国19个国家级新区中,赣江新区各项经济指标增速均位居前列,处在第一方阵。与2016年的排位相比,2018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前进1位、列第7位;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速前进1位、列第2位;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前进2位、列第3位;地方公共预算收入增速前进2位、列第6位,这些数字所呈现出来的经济增速是令人振奋的。
产业聚集快。新区围绕光电信息、智能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有机硅、现代轻纺六大主导产业整体推进。如今,六大主导产业的主营业务收入突破了千亿元大关,达到1800亿元,占新区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的85.5%,可谓立下了汗马功劳。
企业落户快。两年来,新区市场主体数量实现了翻番,企业户数达19299户,注册资金达4531亿元,个体户(正常)户数达28430户,注册资金达43.8亿元。同时还形成了欧菲光、智慧海派等一批年产值过百亿元企业以及格特拉克等一批年产值过50亿元企业。
新:落在项目建设和推进上
正所谓:大项目快发展,小项目慢发展,无项目就难发展。
两年来,赣江新区始终把项目建设放在心里、挺在前面、抓在手上、落在实处。两年来,新区共推进新建、续建项目350个,总投资达3500亿元。其中,有江铃30万辆新能源汽车等8个50亿元以上项目,欧菲光等60余个10亿元以上项目,还有240余个亿元以上项目。
另外,一大批事关新区全局发展的重大、重点项目也陆续开工建设、投产运行,为新区日新月异的变化以及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
特:先行先试的政策优势
国务院在批复赣江新区成立时,给了新区一个政策大红包,那就是赋予了赣江新区“先行先试”的政策“特许”。
自新区成立以来,从省委、省政府到新区自身,都围绕“特”字做文章、谋突破、求发展。新区的“特”实质上就是政策的“特”。从省委、省政府出台的《关于赣江新区管理体制的意见》《关于支持赣江新区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文件,再到26家省直部门出台的支持新区发展配套政策,无不突出强调这“先行先试”。
另外,新区围绕人才、金融、行政审批、中医药产业等方面,出台了20多项政策措施。比如相对集中许可权制度、全省首推多项投资审批制度、企业登记制度、“证照分离”制度等一系列的创新制度,简化了审批程序,激发了企业科技创新的活力,为新区形成磅礴发展之势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顶层设计:构建“1323”的现代产业体系
产业兴则新区兴,产业强则新区强。
赣江新区在参照借鉴其他重点国家级新区建设、深入分析自身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坚持顶层设计、规划先行,编制出台了《赣江新区产业发展规划》及《重点产业专项规划》,提出了构建“1323”新型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现代产业体系的思路。
“1”:一大特色主导产业——光电信息,主攻方向:智能终端、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LED。
“3”:三大优势支柱产业——高端智能装备、新材料、现代轻纺。其中,高端智能装备主攻方向:汽车及零部件、智能制造装备、智能家电、轨道交通装备;新材料主攻方向:有机硅、石墨烯、特种金属材料;现代轻纺主攻方向:纺织服装和服装设计。
“2”:两大战略培育产业——生物医药和新能源,新能源主攻方向是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
“3”:三大服务支撑产业——绿色金融、临空产业、创意设计。
同时,为有效整合物流资源,赣江新区正在系统谋划“多式联运”,并积极围绕新区公路、铁路、机场及港口物流资源情况,抓紧编制出台《赣江新区物流业发展规划》,切实用超前的规划引领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只有产业强才有经济强。三年成规模,五年大发展,赣江新区要实现这个目标,希望在产业,出路在产业,成效也在产业。”陈江宁这般诠释产业与经济的内在关联。 (姚文滨 陈晓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