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 » 全国各地资讯 » 江西 » 正文

全球报道:不让农民工流汗又流泪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01-27  来源:人民网
核心提示:原标题:不让农民工流汗又流泪图为江西省南昌市法律援助中心律师杜静怡(右)在南昌市解决企业拖欠工资联合清欠办公室“蹲点”办公

原标题:不让农民工流汗又流泪

图为江西省南昌市法律援助中心律师杜静怡(右)在南昌市解决企业拖欠工资联合清欠办公室“蹲点”办公。

1月23日,农历腊月十八。

明晃晃的太阳从赣江上空升起来,驱逐着冬日里的丝丝寒意。

位于赣江边上的江西省南昌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新办公大楼的南侧一层是劳动维权大厅,南昌市解决企业拖欠工资联合清欠办公室就设在这里。

上午9点刚过,《法制日报》记者见到南昌市法律援助中心律师杜静怡时,她正提着一袋资料,匆匆走进联合清欠办公室,开始一天忙碌的工作。

南昌作为中西部农业大省江西省的省会城市,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一半以上。尤其是近年来,省内外来昌务工的农民工逐年增多,由此也带来了各种社会问题和法律问题。

“春节前后,是农民工欠薪问题多发期和频发期。”陪同记者采访的南昌市司法局法律援助处处长涂华刚介绍说,每年1月1日起至农历大年三十,市法援中心都会选派一名律师,前往联合清欠办公室“蹲点”上班,为全市“治欠保支”提供法律服务。

话音刚落,一名50多岁的男子焦急地走进办公室,冲着杜静怡就操起了一口地道的南昌话:“我做了三天三夜的活,好不容易把台子搭起来,老板却拖欠我工资,人也找不到,打他电话不接,还把我‘拉黑’,叫我弄办哩(怎么办)?”

原来,男子姓樊,年前经人介绍给私人老板邬某搭建展台,完工后却被拖欠2400元工资。樊某既不知道邬某的个人相关信息,也未签订书面协议,只有口头约定。现在唯一可以佐证的,就是樊某与邬某的微信聊天记录。

“微信聊天记录的证明力不如书面材料。”杜静怡耐心地给樊某分析道,你可以起诉,首先要查找邬某的个人身份信息,但走法律程序时间比较长。由于欠薪金额不大,最好还是协商解决。“这样吧,我给邬某打个电话试试。”

在记者见证下,杜静怡打开手机免提拨通了邬某的电话。得知杜静怡的律师身份并经她一番劝说后,邬某当即表示,将主动找樊某协商,妥善解决此事。

有了这个结果,樊某心情一下子好了许多。“以后务工前记得签合同,免得发生纠纷时自己吃亏。”离开时杜律师的一句话,让樊某连连点头称是。

下午两点,记者又来到有着江西“首府首县”之称的南昌县采访。然而,在南昌县法律援助中心,却并未见到律师。

律师去哪了?正当记者疑惑时,南昌县法律援助中心工作人员徐欢欢道出缘由:该中心主任徐国保和承办法援案件的律师万贤贤正在县人社局现场处置一起农民工纠纷。

于是,记者马不停蹄赶往南昌县人社局。原来,一个月前,宜春市高安籍务工人员聂某在南昌县某建筑公司务工,凌晨在公司宿舍休息时突发疾病,经抢救无效死亡。聂某家属要求赔偿。徐国保和万贤贤已数次和死者家属沟通,并为其提供法律援助。

“从法律层面分析,聂某非上班期间发病,界定为工伤存在一定的难度。”万贤贤说,法援中心目前正积极联系其所在公司,争取协商解决好这一纠纷。

“感谢政府!感谢律师!”聂某的哥哥从百里之外的高安市赶来,在得到法援中心帮助后,他由衷地表示感谢。

离开县人社局,记者又来到了小蓝工业园。该园区是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园内落户企业多,矛盾纠纷也多。“过去,农民工极端讨薪事件时有发生。”小蓝经开区社会发展部部长伍有其介绍说。

近年来,该园区认真落实全市解决企业拖欠工资联合清欠办公室关于“治欠保支”工作要求,积极与当地司法所及法援中心联动,坚持源头治理,集中力量加大欠薪隐患排查力度,目前没有发生一起农民工欠薪事件。

南昌市司法局局长涂慧玲告诉记者,南昌全力打造“法援惠民生,助力农民工”法律援助品牌,为农民工提供普惠、公益、可选择的优质高效公共法律服务,确保法律援助服务在农民工就业各行业及维权各环节“全覆盖”,探索出具有地方特色的“南昌模式”。

2018年以来,南昌市共办理各类法律援助案件3301件,受援人数达3342人次,为受援人挽回经济损失或取得经济利益3407万余元。

□ 记者手记

为农民工维权讨薪,是岁末年初的一道必解难题。

“不能让农民工流汗又流泪。”南昌市法律援助中心主任熊晓峰的一句话,从一个侧面道出了法援律师的为民情怀。

2018年,南昌法律援助机构围绕民生工程这一主题,大力开展“精准法律援助服务年”活动,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网络公交站台等舆论阵地,宣传法律援助,并通过全面设立律师事务所法律援助工作站(点)、落实法律援助值班律师制度、进一步规范法律援助经费使用等措施,努力创建“法援惠民生,助力农民工”法律援助品牌,让法律援助惠及更多的百姓群众。

法律援助开辟了一条“维薪绿色通道”,为农民工撑起了法律“保护伞”。同时,通过法律援助,不仅维护了农民工合法权益,也引导着农民工依法理性维权。(记者 黄辉 实习生 曹鑫 文/图)

(责编:帅筠、邱烨)

免责声明:本文若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刻删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全球资源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