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 » 全国各地资讯 » 广东 » 正文

全球报道:深圳将于1月29对黄木岗立交桥进行拆除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01-27  来源:人民网
核心提示:原标题:黄木岗立交桥本月29日开拆昨日,笋岗西路黄木岗立交桥拆除前的准备工作加紧推进。图为工人正在进行搭建脚手架、拆除部分
原标题:黄木岗立交桥本月29日开拆

昨日,笋岗西路黄木岗立交桥拆除前的准备工作加紧推进。图为工人正在进行搭建脚手架、拆除部分道路设施等工作。 深圳特区报记者 刘羽洁 摄

记者1月25日从深圳市政府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黄木岗立交桥将于本月29日开始拆除,工期共20天,标志着备受关注的黄木岗综合交通枢纽建设正式启动。

据悉,该交通枢纽工程将于2022年建成通车,届时将实现地铁黄木岗站7、14、24号线的三线无缝换乘,使黄木岗片区功能定位进一步优化,交通运行效率明显提升。

为什么要拆除 ?

建设高品质城市发展空间需要

黄木岗立交桥为什么要拆除?市轨道交通建设指挥部办公室主任李福民介绍,这是基于多方面考虑作出的决策。

拆除立交桥是地铁14号线建设需要。深圳地铁14号线是我市轨道交通四期工程中一条重要线路,该线的建设对于实施东进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工程建设进展顺利,全线31个工点中已有28个全面开工建设。 14号线在黄木岗设站,与既有7号线、规划24号线形成地铁换乘枢纽,是影响轨道交通线网服务水平和效率的重要换乘节点。受立交影响,该枢纽至今未能开工建设,严重制约了14号线的开通运营。

据介绍,该枢纽位于黄木岗立交桥下,与立交桥7个桥台和24根桩基冲突,车站建设及换乘大厅需进行桩基托换。一次托换如此众多的桥梁桩基,在国内尚属首次,桩基托换施工将对立交桥带来较大的安全隐患。

拆除立交桥是优化片区城市功能的需要。黄木岗片区地处深圳市中心,是深圳市未来城市发展的重点区域。但目前黄木岗立交周边,城市分割较为严重,景观效果差,建筑密度较低,慢行系统缺乏,附近片区的发展也受到了巨大的制约,主要表现为:一是人行过街极为不便,影响片区的融合;二是对周边地块交通服务水平较低,特别是市二医院门前常年拥堵,市民投诉不断;三是受立交影响,公交停靠站设置较远,乘客使用不便;四是立交体量庞大,城市景观较差。

因此,综合考虑轨道交通换乘、提高运营服务水平、确保运营和桥梁安全的需要,市政府决定利用14号线黄木岗地铁建设契机,拆除黄木岗立交桥,优化片区城市功能,提升片区交通运行效率,打造高品质的城市发展空间,对该片区的市政交通(道路交通和轨道交通)、土地利用、慢行系统等进行全面提升。

施工时间需多久?

20天完成立交桥拆除

据悉,立交桥拆除是枢纽建设的前提条件,为了减少立交桥拆除期间对周边道路交通和居民出行影响,市政府决定利用我市春节期间交通量、人流量较小的时间窗口,于29日0∶00-2月17日24∶00期间(共20天)封闭笋岗西路、泥岗西路、华富路、华强北路进行拆桥施工。

市轨道办提醒,拆桥期间过境车辆可利用外围干道、快速路绕行;市二医院、体育馆等周边单位和小区车辆保证通行;途经黄木岗立交的54条公交线路全部改道运行,并开行2条免费微循环线路;地铁7号线照常运营,地面步行系统保证通行。立交桥拆除后,地面交通调整为平交灯控路口,笋岗西路、华富路、泥岗西路双向六车道通行。

2019年2月18日至2022年底,拆除立交桥后将优先建成南北向临时钢便桥,实现南北向和东西向的快速通行。在此期间,华强北路继续封闭;37条公交线路维持调整,17条公交线路恢复原线路走向,取消2条免费微循环线路;保证周边片区的车辆和行人出行。

未来如何规划?

实现3条地铁线一站无缝衔接

据介绍,黄木岗立交桥拆除后,将按照“站城一体化”的理念,打造交通一体化、功能一体化、空间一体化的综合交通枢纽。

实现轨道交通的便捷换乘。通过对黄木岗既有立交系统拆除及改造,将原分离设置、通道换乘的7、14、24号线进行整合,实现无缝衔接,提升轨道交通出行体验。

改善优化道路交通。打造“一桥一隧”结构,南北向采用桥梁、东西向采用隧道、地面采用平交的交通组织形式,将城市道路与轨道交通相结合,优化市政交通接驳,实现地上、地面、地下交通体系的快捷转换。

全面升级慢行系统。建立地面、地下无障碍的步行系统,消除立交对城市割裂的影响,联系枢纽周边地块。

打造高标准地下空间。采用引景入城——利用带状天窗、下沉广场、生态廊道和立体绿化等,渗透地上地下空间边界,形成连续的景观空间,保存城市自然生态底蕴,延续城市生态脉络,实现引光入城、引绿入城、引风入城。

改善周边片区出行。将立交规模缩小,拉大与北环立交距离,改善北环进口拥堵;华强北路从海馨苑北侧提前接入华富路,简化五岔路口为四岔路口;设置地下车道,与市二医院规划车库连接,将进出医院的车流与立交车流分流,改善市二医院交通现状。

实现站城一体,都市再生。结合城市更新,以“一核、五轴、多点”的规划理念,以轨道交通为核心,通过5个轴带有效连接体育中心、市二医院、华富村、华强北商业街、笔架山公园、中心公园等多个城市区域,形成集多种功能为一体的综合型城市地下空间新典范。

(责编:胡苇杭、牛攀)
免责声明:本文若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刻删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全球资源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