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建设国家公园省 展现大美青海情
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供图
“突出生态的重要性、环保的前置性、治理的先导性,紧紧扭住国家公园省建设这个关键之举,保护‘中华水塔’,当好地球卫士,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不断扩大生态普惠民生福祉,为美丽中国增色添彩。”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这段话有途径、有举措,彰显爱国、为民情怀,掷地有声、催人奋进。
过去一年,全省各族干部群众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实施“五四战略”,奋力推进“一优两高”,“生态”二字浓墨重彩地书写在了青海大地上。
再接再厉,再上一层楼,必须紧紧扭住国家公园省建设这个关键之举,深化三江源、祁连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不断扩大生态普惠民生福祉,充分展现“国家公园省、大美青海情”的独特魅力,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
国家重要的“生态屏障”“战略要地”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大局出发,把青海生态环境保护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作出一系列重要批示指示,反复强调青海是重要“生态屏障”“战略要地”,提出了“三个最大”“两个事关”的定位,为我们深刻认识青海在全国大局中的特殊地位,做好青海工作的特殊重要性提供了新视角。
“青海的生态地位重要而特殊,不可替代、不可复制。”列席省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的省生态环境厅厅长汤宛峰说,保护和建设好青海的生态环境,不仅是保持青海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而且对维系整个长江黄河流域的生态平衡、国家生态安全,促进中下游地区生态环境改善和经济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生态,青海最大的价值、最大的责任、最大的潜力,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重托,为青海阔步前行指明了新方向、拓展了新视野、带来了新机遇,这也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在青海具体化的新要求。”省政协委员、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副局长田俊量说,我们必须始终坚持新发展理念,立足“三个最大”的省情定位,遵循发展规律,大力实施生态报国战略,坚定不移地走好循环、低碳、高效的绿色发展之路。
总结改革开放40年宝贵经验,与时俱进深化“三个最大”省情认识,我们深切感受到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建设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只有坚持生态保护优先,奋力走好具有青海特色的绿色发展之路,才能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增长点、高品质生活的支撑点、展现新青海精神的发力点,才能让青海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
实现天蓝、山绿、水清、环境美,首要任务就是保持源流健康。我们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保护好三江源头的冰川、雪山、草原、森林、湿地、湖泊、河流和生物多样性,这是全国人民对青海的重托,也是青海人民必须肩负的神圣责任。
新起点、新使命、新征程,建设国家公园省,展现大美青海情,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聚焦“一优两高”战略部署,咬定青山不放松,坚决打赢生态保护这场硬仗。
富有青海特色的国家公园体制探索之路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就是幸福。”汤宛峰说,我省始终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全面深化,生态环境保护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思想认识程度之深、污染治理力度之大、制度出台频度之密、执法督察尺度之严、环境改善速度之快前所未有,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美丽青海揭开崭新一页。
更登尖措是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扎陵湖乡尕泽村一名生态管护员,一家三口原来有1333公顷草场,40多头牲畜。随着三江源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深入人心,更登尖措主动变卖牲畜,举家迁往县城居住。更登尖措说:“这里是国家的公园,这也是我的家,我把家保护好了,就是对国家的贡献。”
截至目前,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已设置生态公益岗位17211个,完全实现“一户一岗”,户均年收入增加21600元。
“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受到国务院通报表扬。”田俊量说,改变原来的“九龙治水”局面,彻底解决执法监管“碎片化”问题,理顺自然资源所有权和行政管理权的关系,取得实实在在、有目共睹的成效和突破性进展,走出了一条富有青海特色的国家公园体制探索之路。
创新举措带来明显成效。
水獭,被称为河流生态系统良好的指示物种。2018年初,在三江源地区,来自北京的野生动物调查小组一个月内记录到了40多次野生水獭活动,这意味着三江源存在着健康的野生水獭种群。不但水獭种群得到恢复,青海湖裸鲤资源蕴藏量比2002年增长34倍,藏羚羊、中华对角羚种群数量均比保护初期增长2倍以上,藏野驴、雪豹、白唇鹿等濒危动物种群数量恢复增长。
这是实现三江源头好生态,一江清水向东流的最好见证。
完成造林27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7.26%,涵盖水面、湿地、林草的蓝绿空间占比超过70%。淘汰燃煤小锅炉789蒸吨,主要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83.4%,湟水河出省断面IV类水质全面达标。推动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示范省建设,国家清洁能源示范省规划获批,“绿电9日”连续供电再创世界纪录。
盘点“生态成绩”,一个个生态亮点浓缩出最生动的答案,一个个绿色奇迹正在被创造,青海已然进入高质量绿色发展的新轨道。
2018年以来,我省标本兼治,统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召开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构建具有青海特色的生态文明体系。推进三江源、祁连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制定国家公园示范省建设总体方案。与中科院共建三江源国家公园研究院,编制实施三江源国家公园5个专项规划,生态管护员实现“一户一岗”。全面建立五级河湖长体系,生态红线划定方案通过国家技术审核,县级土地利用规划调整工作全面完成,自然保护区内的矿业权全部注销。扎实推进各类重点生态工程,承办全国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现场会,启动湟水流域规模化建设试点……
一年以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大胆地试、勇敢地改,青海人民干出了一片新天地,广袤高原生机勃发,各族群众绿色获得感显著提升。
前景可期的“国家公园省、大美青海情”
长期以来,青海秉持新发展理念,不懈探索符合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展、符合经济规律的高质量发展、符合社会规律的和谐正义发展之路,应势而动、顺势而为,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理念,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基本形成以绿色能源、绿色产业、绿色消费、绿色农牧业为架构的绿色发展方式,初步实现经济增长由生产要素驱动向要素与效率共同驱动、效率与创新联合发力转变,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奠定了物质基础、厚植了绿色底蕴。
2019年,当梦想照进现实,启动国家公园省建设,推进生态保护工程,促进绿色生产生活……让生态文明建设深度融入青海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方面、各环节和全过程,构建生态环境保护大格局,青海坚定不移。以生态优先的理念来推进经济发展、社会保障、民生改善的多赢局面,路基就在脚下。让青海蓝、河湖清、山川绿永驻高原大地,我们任重道远。
深化三江源、祁连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筹办好首届“国家公园论坛”和“世界自然遗产地论坛”,编制国家公园省建设总体规划,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自然保护区为基础、各类自然公园为补充的自然保护地管理体系,做整合优化、体制创新、资金保障、科学管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典范。
树立全域共建理念,建立“三线一单”管理机制,完善“天地一体化”生态环境监测评估预警体系,扎实推进、谋划重点生态工程,守护好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继续实施大规模国土绿化提速行动,不断提升全省蓝绿空间占比。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体系,进自然资源集约开发利用和生态保护修复。
大力倡导绿色价值观,统筹实施清洁生产和超低排放改造,鼓励企业充分消纳清洁能源,构建系统完备的固废分类收运、处置和循环利用体系,推进“绿色细胞工程”,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生态保护建设,倡导养成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
我们坚信,全省上下一定会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青海的绿色发展方式一定会不断升级、日趋完善,青海的绿色发展之路也一定会越走越宽阔、越走越敞亮,也一定会展现“国家公园省、大美青海情”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