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财经 » 财讯 » 正文

全球经济观察:非常挑战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非常”出手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02-05  来源:中新网
核心提示:(经济观察)非常挑战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非常”出手中新社北京2月5日电 (记者 李晓喻)冬将尽时,一场意外严寒侵袭美国中西部和东

(经济观察)非常挑战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非常”出手

中新社北京2月5日电 (记者 李晓喻)冬将尽时,一场意外严寒侵袭美国中西部和东部地区,多地气温逼近或刷新当地历史上最低气温纪录。

资料图:北极寒流将袭击美国,数以百万计居民面临可能破纪录的危险低温。
资料图:北极寒流将袭击美国,数以百万计居民面临可能破纪录的危险低温。

从去年罕见热浪席卷北半球,到如今美国遭遇严寒,极端天气频出折射当前全球气候变化加剧。此前,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已发布报告警告说,现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所有国家采取“前所未有的紧急行动”。

但应对气候变化之难,恰恰就难在行动上。用英国《金融时报》的话说,有人否认全球变暖,有人“只是做出要解决问题的样子”。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已经采取行动。这个过往采暖主要靠煤炭的国家正大力发展清洁能源,风电、光伏发电装机规模和核电在建规模均居世界第一,清洁能源投资连续9年位列世界第一,累计节能量亦为世界第一。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不仅“自善其身”,还在积极推动各国共同应对气候变化。

中国是“维护者”。在美国宣布退出《巴黎协定》后,为维护全球气候治理“大气候”,中国高层多次表达支持《巴黎协定》、推进全球气候治理进程的态度。

2018年联合国卡托维兹气候变化大会前夕,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二十国集团(G20)布宜诺斯艾利斯峰会上号召各方继续为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提供政治推动力。中国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亦在峰会期间与法国外长勒德里昂、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共同举行气候变化问题三方会议,呼吁各国体现担当、采取行动、加强协作。

在气候大会举行的领导人峰会期间,中方代表、生态环境部部长李干杰再次表达了中方推动落实《巴黎协定》、支持大会取得成功的积极意愿。

在国际社会多不看好卡托维兹气候大会前景之际,中方的坚定态度无疑为各方注入了信心。

此外,中国还积极推动“基础四国”共同发声,主动与小岛屿国家、最不发达国家、非洲国家沟通,共同维护发展中国家整体利益。

中国是“搭桥者”。中国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李高对中新社记者回忆说,卡托维兹气候大会期间,围绕《巴黎协定》实施细则谈判,主要缔约方立场分歧很大,谈判多次陷入僵局。

彼时有观察人士认为,全球气候治理正面临《巴黎协定》达成以来最严峻的挑战。如果此次气候大会无果而终,不仅《巴黎协定》可能失灵、失效,多边主义和全球气候治理也将遭遇重大打击。

在此情况下,中国代表团一边劝说对实施细则某些技术性问题不满的发展中国家从大局出发,避免在最后阶段重开谈判;一边与美欧等发达国家磋商,推动他们在国家自主贡献、透明度、资金等议题上照顾发展中国家合理诉求。

李高透露,在大会最后阶段,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别代表解振华受联合国秘书长、《公约》执行秘书和大会主席委托,就关键问题展开斡旋。经中方推动,各方终于在大会延期近30个小时后形成了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使本次气候大会取得成功。

中国的努力受到国际社会赞赏。用古特雷斯的话说,中方在卡托维兹气候大会达成解决方案过程中“发挥了中心的作用”。

今后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步伐将进一步加快。生态环境部称,眼下正在加紧落实2030年应对气候变化目标,研究到2035年应对气候变化目标和到本世纪中叶的长期低碳发展战略,推动应对气候变化工作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统筹融合,并扎实推进国内碳市场建设。中国还将继续参与全球气候治理,为2019年联合国气候峰会做好准备。

“这是中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需要,中国不会因为暂时的经济下行压力而放松对应对气候变化的要求。”李高说。

在美国二氧化碳排放量不降反升、巴西环境部长干脆不对减排做出新承诺的情况下,中国依然坚定走低碳发展道路,不仅有利于自身和全球经济转型,也将为全球气候治理注入持久动力。(完)

原标题:经济观察:非常挑战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非常”出手
【编辑:张燕玲】
免责声明:本文若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刻删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全球资源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公益慈善栏目 赞助本站可以扫描支付 | 免费推广计划 | 全球资源网顾问团 | 帮助中心 | 企业文化 | 关于我们 | 全球信息中心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本站对所有发布的信息不承担任何责任,用户应决定是否采用并承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