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冬日不等闲 春来笑开颜
1月28日,德江县桶井乡玉竹山上,安正春与10多名果农聚在柑橘地里,跟着农技专家学果树修剪新技术。他说:“这个冬天我们都苦练本领,为新年产业丰收做准备!”
安正春家住玉竹山上的高井村,现在在山上的果园当管理员。他告诉记者,过去“冬闲人也闲,在家围火炉,出门就打牌。”而今产业发展起来了,“既能学技术,还能拿工钱。”
桶井乡是全省20个极贫乡镇之一,玉竹山是该乡脱贫攻坚最难啃的“硬骨头”。山上石头多土地瘠,周边村寨数千人世代种传统作物,过着穷苦日子。
3年前,当地能人刘继权回乡,在玉竹山流转土地千余亩种柑橘、桃李,并套种金丝皇菊。如今果园成林,菊花满山,数百村民加入合作社,就近务工、产业分红。
去年,果园初产,但效益并不理想。李继权总结原因说:“都因管理技术跟不上。”
这个冬季,全省掀起脱贫攻坚“冬季充电”热潮,当地政府请来农技专家上山传送技术,刘继权还花重金从成都请来水果种植专业团队,协助管理果园。
“我们要让极贫乡花更香、果更甜、景更美,群众日子更好。”德江县委常委、桶井乡党委书记吴飞说,时下,该乡23支讲习队伍120余名讲习员正在各村开展“冬季充电”讲习活动,为今脱贫摘帽做准备。
“整县摘帽”是今年德江的目标。该县利用“冬季充电”大讲习活动,全员行动、全力备战。德江县委书记商友江说:“按照抓具体、抓深入的要求,我们结合实际为干部群众充电蓄能,以增强干劲、激发动力,决战贫困。”
过去一年,德江县深入推进产业革命,经过春风行动与夏秋攻势等攻坚,花椒、中药材、生态畜牧业等产业随风生长、遍地开花。从“老三样”到“新农特”,抓好农民培训、补齐技术短板至关重要。
去年12月起,该县利用全县334个“新时代农民(市民)讲习所”,组建500余人的县乡村三级讲习员队伍,持续开展“冬季充电”深化农村产业革命。
冬闲人不闲,技术送下田。该县选派80名农技专家深入各乡镇有针对性地开展种养殖培训,并以农业园区等为依托建立30个农民讲习所产业实训基地,请“土专家”、“田秀才”等上田园课、讲产业经。
技术跟上来,观念转过来。该县采取“领导干部带头讲习、帮扶干部走访讲习、技术骨干专题讲习、青年先锋以身讲习”等形式,以讲习阵地、网络微信及文化活动等为载体,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推动思想转变,激发干部和困难群众的内生动力。
寒冬渐去,春的脚步临近。遍布德江乡村的产业园区,果树、花卉、茶叶等积蓄一冬的能量,新枝待发、新芽欲吐。(杨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