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科技 » 网络 » 正文

全球报道:在宇宙里违规开车是科幻作家的特权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02-10  来源:网易
核心提示:(原标题:在宇宙里违规开车是科幻作家的特权)科幻作家们天然就拥有“在宇宙中违规开车”的权利,敢于梦想,创造出一部部让人惊

(原标题:在宇宙里违规开车是科幻作家的特权)

科幻作家们天然就拥有“在宇宙中违规开车”的权利,敢于梦想,创造出一部部让人惊讶的优秀作品。

中国首部以太空历险为背景的科幻大片《流浪地球》在2月5日上映,首日票房超过2亿元,2月8日即晋级为春节档电影总票房第一。根据电影专业媒体预测,这部电影的票房总收入或将达到53亿元,进入中国电影史上票房总收入前三名,成为名副其实的“大片”。

有意思的是,对于这部电影的评价却呈两极分化。科幻作家朋友们大呼过瘾,称“开启了中国科幻电影元年”;批评者则颇为激烈,直言称“不及格”,是“烂得不能再烂的渣片”,是“反人类”。这些反应可以说颇具代表性,因为“中国科幻电影”对于我们来说,实在是太陌生了。

科幻是一种文学。对于这个定位,很多批评者尤其是科学家朋友可能不是那么清楚。所以很多人吐槽《流浪地球》的一些科学设定,如“重核聚变”是伪科学、“地球被木星引力俘获”不合理,这都是过度地把科幻等同于科普的结果。

其实,美国的科幻电影也是延续了好莱坞大片“唯恐天下不乱”的传统。比如《2012》的灵感取自玛雅文明考古里的一个错误概念,又加上了“中微子性质发生变化”这样一个极不靠谱的设定,就把地球几乎给“毁灭”了。“毁灭世界”是科幻作家们的一个乐趣,只有在这样宏大的历史背景下,才凸显人类在宇宙中孤独不安的困境,凸显人性在各种矛盾之中的挣扎。

现在流行一个说法叫“强行科普”,就是借用流行话题来展开比较有趣的科普解释。对于从事科普工作的我们来说,这当然是一个很有利的切入方式。不过对于买票看电影的观众来说,我们可不能要求他们是准备接受科普教育才去买票的。就像《星际穿越》一样,在电影院里能够感动观众的,一定是悲欢离合的人间真情故事,而不是“最权威的引力科学顾问”或“史上最准确的黑洞形象”。

让科幻回归文学吧,让观众在电影院里欢笑、感动和流泪。哪怕出了电影院大门,他们就匆匆忙忙奔向饭馆,看电影时那一刻的感动一定还留在他们心里。这才是作为娱乐、作为文学的电影最重要的。

所以说,虽然《流浪地球》的设定“不符合科学”,但是就像年轻的刘启一样,而希望也总是寄托在年轻一代人身上。即便如《星际穿越》《星际迷航》等科幻大片,拯救地球、拯救人类的也总是年轻人。而科幻作家们天然就拥有“在宇宙中违规开车”的权利(刘启就是违规开车的主儿),敢于梦想,才让他们的作品不落窠臼,创造出一部部让人惊讶的优秀作品。

其实,刘慈欣的同名原著只是一部中短篇小说,能够改编成今天我们所看到的电影,已经让人大开眼界。电影的科学设定或许存在不少科学硬伤,故事情节设定可能还不尽合理,演员的表演也还略显生硬,不过这都没关系。重要的是,国产“科幻电影”这个类型从此挤入了春节强档,让更多人,尤其是孩子们开始思考地球、太阳和人类的命运。

韩佳鹏 本文来源:新京报责任编辑:韩佳鹏_NN9841
免责声明:本文若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刻删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全球资源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网站首页 | 公益慈善栏目 赞助本站可以扫描支付 | 免费推广计划 | 全球资源网顾问团 | 帮助中心 | 企业文化 | 关于我们 | 全球信息中心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本站对所有发布的信息不承担任何责任,用户应决定是否采用并承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