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愿坐在宝马里哭,也不愿坐在自行车上笑。”当年某婚恋节目女嘉宾的言行激起观众的强烈反应。不久前,当事人对此事做出解释,称上节目是“去工作的”,“我接到指示拒绝男嘉宾,他演的是个归国的富二代,觉得我说话不妥完全可以剪了不播……”一时舆论哗然,节目进程预设“剧本”,嘉宾听命表演,后期断章取义,是谁非要把故事说成触目惊心的“事故”?为了悬念效果,综艺真人秀事先安排桥段或许还情有可原,但是制造卖点以至于乱象丛生,就免不了触及社会价值底线。(2月25日《文汇报》)
综艺真人秀本来是以真人真事示人而吸引观众的,但现在的综艺真人秀却以编故事为能事,甚至人为制造“事故”,那还是真人秀吗?
浙江大学特聘教授吴飞认为,“娱乐不等于低俗媚俗,娱乐不等于没有价值追求。”用泛娱乐的手法剪辑制造矛盾不可取,释放将道德情感物质化的错误价值信号更是对公序良俗的挑战。胡编乱造、低俗媚俗的综艺真人秀,或许能博得观众的眼球,让观众哈哈一笑,但节目的价值不大,文化品位不高。
为什么综艺真人秀会乱象丛生呢?
有从业者透露,心机“下套”,强行“人设”,后期剪辑随心所欲,几乎成了某些综艺真人秀的常规套路。综艺真人秀有个“真”字在里面,就不要假,但现在的综艺真人秀在未录制前导演已经定好了主题,是让艺人或参与人员按照导演的安排来演戏或来“填空”的,这还是综艺真人秀吗?影视作品是编剧编造的,即使是编造的也要根据事实“改编”,也要符合客观原则,也要遵从艺术规律。综艺真人秀怎么能胡编乱造呢?在圈内有一种声音,“综艺好不好,一半看演员阵容,一半看后期”,优秀的综艺节目不是依靠艺人的优秀表演,而是依靠策划和剪辑,这就是导致综艺真人秀“信任危机”的根源。
综艺真人秀要以真实为原则。从明星秀“角色”造“人设”,到呈现真实的生活,综艺真人秀的改变不仅涉及文化产品的升级换代,更应成为观察今天社会发展的切口。当然,综艺真人秀要秀“真”,更要有“善”的引领,必须传递正能量和正确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