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3700亿国资巨头进入评级行业 中国国新战略重组大公资信
4月18日,沉寂许久的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公资信”)正式被国资进行战略重组。重组之后,3700亿国资巨头——中国国新控股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国新”)将正式进入评级行业。中国国新表示,将在监管部门的指导下推动大公资信苦练“内功”,重塑品牌。
去年八月,大公资信遭到重罚,被交易商协会暂停其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市场相关业务一年。此后,大公资信频频传出裁员等消息。随着国际评级机构获准进入中国,大公资信想要重新崛起,将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
推动大公资信重塑品牌
4月18日,中国国新战略重组大公资信签约仪式在京举行。中国国新党委书记、董事长周渝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莫德旺,党委委员、总会计师刘学诗,大公国际信用评级集团董事长关建中出席签约仪式。
中国国新表示,当前,在落实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要求的大背景下,信用评级在风险揭示方面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为进一步完善运营国有资本的功能,履行央企责任,推动高质量发展,经与大公国际信用评级集团友好协商,双方一致决定对大公资信实施战略重组。
资料显示,中国国新于2010年12月22日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由国务院国资委代表国务院履行出资人职责,2016年初被国务院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确定为国有资本运营公司试点的两家中央企业之一,是在国家授权范围内履行国有资本出资人职责的国有独资公司,是国有资本市场化运作的专业平台。
据介绍,中国国新聚焦试点目标和功能定位,积极探索市场化、专业化资本运营模式,目前基本形成了“5+1”业务格局,即基金投资、金融服务、资产管理、股权运作和境外投资5大板块,以及央企专职外部董事服务保障1个平台。
截至2018年底,中国国新资产总额突破3700亿元,公司年度净利润突破70亿元。
战略重组大公资信后,中国国新表示,将在监管部门的指导下推动大公资信苦练“内功”,重塑品牌,以建设“世界一流”评级企业为目标,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确保大公资信的独立性;加大研发投入力度,提高评级专业能力;加强内控体系建设,提升合规管理水平;建立长效激励约束机制,激发骨干员工的积极性,努力为市场客户提供与国际接轨的更加优质、专业的评级服务,为我国评级行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应有的贡献。
面临更激烈的竞争
去年8月17日,大公资信遭遇重罚。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在其官网发布公告称,经交易商协会2018年第8次自律处分会议初审、2018年第9次自律处分会议复审,决定给予大公资信严重警告处分,责令其限期整改,并暂停债务融资工具市场相关业务一年。
交易商协会称,经查,2017年11月~2018年3月,大公资信在为相关发行人提供信用评级服务的同时,直接向受评企业提供咨询服务,收取高额费用。同时,在交易商协会业务调查和自律调查工作开展过程中,大公资信向协会提供的相关材料存在虚假表述和不实信息。
官网显示,大公资信成立于1994年,是获得中国人民银行和原国家经贸委共同批准成立的全国信用评级机构,拥有政府监管部门认定的全部评级资质,能够对中国资本市场除国债外所有债务工具和参与主体进行信用评级。
大公资信虽然被中国国新战略重组,但面临的市场竞争愈发激烈。今年1月底,国际三大信用评级机构中的标普获准正式进入中国开展信用评级业务。显然,大公资信想要重新崛起,将面临更多的强劲对手。
信用评级行业对外开放是稳步扩大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银行曾表示,当前中国金融市场国际化进程不断加快,国际评级机构的引入,有利于满足国际投资者配置人民币资产的诉求,也有利于促进中国评级行业评级质量的改善,对中国金融市场的规范健康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封面图片来源:摄图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