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郝佳 统筹/刘姝蓉】7月4日晚,新闻联播刊播国际锐评《中美合作是民心所向》,概述了一封100名美国专家学者及政商界人士撰写的联名信,信里称“美国视中国为敌只会适得其反”。其中,美国前驻华大使芮效俭的名字在署名之列。大白新闻注意到,这位“中国通”美国外交官生于南京,曾在父亲任教的成都金陵大学度过7年时光,四川话一度说得比普通话溜。1991年至1995年,他在中美双边关系困难之际担任驻华大使,亦见证了中国经济起飞。近日他指出,美国应充分重视两国关系中的合作层面。
7月4日,新闻联播刊播国际锐评《中美合作是民心所向》。(图片截取于央视新闻)
新闻联播国际锐评:《中美合作是民心所向》
7月4日(今天)晚间,新闻联播刊播了国际锐评《中美合作是民心所向》。锐评指出,美国《华盛顿邮报》3日刊登一封100名美国专家学者及政商界人士的联名信,称中国不是美国经济敌人,华盛顿不存在一个“同中国全面对抗的共识”,美国视中国为敌只会适得其反。
据报道,这封公开信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傅泰林(M. Taylor Fravel)、美国前驻华大使芮效俭(J. Stapleton Roy)、卡内基国际和平研究院研究员史文(Michael D. Swaine)、前美国务院代理助卿董云裳(Susan A. Thornton)和哈佛大学荣休教授傅高义(Ezra Vogel)执笔,另有95位美国学术界、外交界、军界及商界专家联合署名。
大白新闻注意到,这封公开信里表达了对美中关系恶化的担忧,指出这种状况不符合美国或全球利益。
公开信认为,中国不是美国经济上的敌人,也不相信中国在每个领域都对美国的国家安全构成威胁,中国很清楚与西方开展温和、务实的合作符合中国利益。
公开信指出,美国敌视中国并试图将中国与全球经济脱钩,这种做法将损害美国的国际角色和地位,伤害所有国家的经济利益。如果美国强迫其他盟国在经济和政治上敌视中国,只会伤害美国和盟国的关系,最终可能导致美国自身的孤立。公开信还强调,中国的参与对当今国际体系以及气候变化等全球性议题非常重要。
信的末尾写道:“我们认为,这封公开信得到大量签名就清楚地表明,不像有些人认为的那样,华盛顿并没有一个共识支持对华整体对抗的立场。”这封公开信一经发表,得到美国媒体的广泛关注。
美国前驻华大使强调:应正视中国崛起
大白新闻注意到,在联名致信的百名美国专家学者中,美国前驻华大使芮效俭的名字赫然在列。据了解,芮效俭出生在中国,素来与中国人民交好,也是一名“中国通”。
美国前驻华大使芮效俭(图片来源:中新社 张蔚然 摄 )
芮效俭1935年生于南京,1岁时随父母回到美国,1938年再次回到中国,并在父亲任教的成都金陵大学校园度过7年时光,直到10岁。由于其特殊的成长经历,他一度四川话说得比普通话还溜。
1948年,芮效俭全家从美国再返中国,他先后在南京和上海求学,1950年返美;1978年,他重返中国大陆,出任美国驻华联络处副主任,参与建交谈判;1991年至1995年,他在双边关系困难之际担任驻华大使,既见证了中国经济起飞和两国领导人多次会晤,也不得不应对一些摩擦和紧张,包括“银河号”事件、美国对台军售、时任台湾地区领导人访美等。
这位美国前驻华大使2016年接受采访时说,过去几十年来,他一直在和中国打交道。他认为中美两国管控紧张关系的能力,比上世纪80年代好太多了。他反对美国任何试图改变中国政治体系的做法。
5月17日,芮效俭在纽约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美国应务实处理对华关系,摒弃意识形态,充分重视两国关系中的合作层面。
他指出,美国如何看待中国的崛起及中国的发展道路,深刻影响其处理对华关系的措施。在他看来,新兴大国和守成大国之间存在竞争是“自然的”,应理性看待。美中之间存在竞争是事实,存在广泛的合作空间也是事实,不应只看到前者而忽略后者。
芮效俭还认为,美中两国不仅要在应对气候变化等全球性挑战方面展开合作,在诸多事关世界和平与安全的问题上,如在朝鲜半岛局势等区域议题,双方也要加强协调与相互理解。
外交部发言人:我们对中美关系抱有信心
7月4日,外交部发言人耿爽主持例行记者会时,被问到如何看待“百名美国政要及知名专家学者联名致信特朗普”一事。
耿爽回应道,他注意到这封公开信正式刊发,对信中理性、客观的声音和观点表示肯定。另外,他又强调了四个重点:
第一,中美不是敌人。中美建交40年来,两国关系历经风雨,取得了历史性发展,不仅给两国人民带来了巨大利益,也促进了世界的和平、稳定、发展、繁荣。40年的风雨历程证明,中美这两个历史文化、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完全不同的大国完全可以在不冲突、不对抗基础上,实现相互尊重、合作共赢。
第二,合作是中美唯一正确选择。我们多次说过,中美合则两利、斗则俱伤,合作比摩擦好,对话比对抗好,两国利益高度交融、合作领域广阔,不应落入所谓的冲突对抗的陷阱,而应实现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这符合两国根本利益,也是国际社会的普遍期待。
第三,我们对中美关系抱有信心。中美两国人民之间有着朴素友好的感情。两国在经贸、人文、地方等各领域交往互动频繁,已经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利益交融的局面。正是这种千丝万缕的联系增加了中美关系的韧性。一个健康、稳定的中美关系是两国民心所向,大势所趋。
最后,我想再次强调,绝不能让矛盾和分歧来定义当前的中美关系,更不能让偏见和误判来左右未来的中美关系。我们相信,客观、理性、包容的声音终将战胜那些偏执、狂热、零和的主张。【资料来源:央视网、新华社、中新网、上观新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