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财经频道:业内人士 让科创板为硬科技创新提供更多“弹药”

   2019-07-23 中新网13740
核心提示:视频:什么是科创板?一分钟动画了解一下来源:央视网 松禾资本创始合伙人厉伟呼吁: 让科创板为硬科技创新提供更多“弹药”本报

视频:什么是科创板?一分钟动画了解一下来源:央视网

松禾资本创始合伙人厉伟呼吁:

让科创板为硬科技创新提供更多“弹药”

本报记者 刘传书

“模式创新赚钱很快,但我依然呼吁创投机构,尤其是中国本土的创投机构,多拿一些‘弹药’用在支持硬科技创新上。”7月22日,万众瞩目的科创板迎来了首批25家挂牌上市公司,作为投中其中最多企业的投资人松禾资本创始合伙人厉伟对记者表示,在松禾资本的投资逻辑中,有核心技术、能解决卡脖子难题是选择项目的必要条件之一。

记者通过公开资料梳理发现,这25家公司中,除了苏州华兴源创科技之外,其余24家背后均有创业投资机构的身影。据不完全统计,至少涉及61家投资机构。其中,国有机构深创投和民营机构松禾资本分别收获4家,在这一次的科创板挂牌中表现最为突出。同时,北极光创投、架桥资本、力鼎资本、启赋资本、元禾控股、中信证券旗下投资机构均收获2家首批科创板挂牌上市公司。

在科创板首批挂牌上市公司中,松禾资本投的光峰科技为天使阶段投资的,方邦电子为VC阶段投资的,虹软科技和天宜上佳为PE阶段投资的。按照首批25家挂牌上市公司来计算,松禾资本此次的命中率高达16%。

厉伟告诉记者,这4家企业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企业的掌舵者同样也是公司的核心技术人员。他们为什么能获得成功?作为这4家企业的投资人,厉伟将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归结于创始人“企业家+科学家”的特征。

李屹带领光峰科技用了13年打破传统光学巨头垄断,让世界看到中国激光。苏陟在带领方邦打破日本在电磁屏蔽膜领域的垄断征程中,曾为了攻克某个涉及剥离力的技术难题,进行了数万次试验。吴佩芳用“一伙人,一件事,一辈子”的坚定信念,推动高速列车制动闸片国产替代。邓晖鼓励员工要做伟大的产品,把虹软做成一家拥有世界领先技术且能为全球客户和消费者带来真正价值的影像视觉技术公司。

作为中国技术创业协会副理事长,厉伟告诉记者:“项目能否成功,只靠科学家的情怀远远不够,还要有企业家的商业头脑和适应市场需求的意识。这4家企业的负责人对市场的判断是非常准确的,要么是瞄准了中国紧缺的技术现状,要么看准了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发掘了技术在当下及未来巨大的应用场景。”

在厉伟看来,这是市场导向和技术导向的重要区别。一些创始人身上科学家的特质太明显,往往忽视市场需求,陷入“唯技术论英雄”的情结里,很难在市场的激烈竞争中跑出来。

厉伟认为,科创板的设立,向科技型企业以及专注科技投资的创业投资机构释放了积极信号,也会对整个投资生态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促使更多的PE/VC给予硬科技投资更大的关注和支持。

谈到过去几年模式创新领域的不理性现象,厉伟不禁有些扼腕叹息。“试想,如果将这些资金投入到硬科技项目上,那么现在中国或许会在更多的技术领域有更强悍的实力。我呼吁创投机构,尤其是中国本土的创投机构,多拿一些弹药用在支持硬科技创新上。尽管硬科技需要较长时间的技术储备,投入大量的研发和时间,需要投资机构有足够的勇气和耐心,但一旦成功,无论是财务上的回报,还是价值上的体现,对一个投资人来说都是值得骄傲一生的。”

“基于人口、资金、模式的传统红利已经向人才、生态、技术等的新型红利转换。首批25家科技企业科创板挂牌上市,拉开了中国版‘纳斯达克’的序幕。我相信,这也将推动更多的创业投资机构进行策略上的调整。”厉伟说。(科技日报深圳7月22日电)

原标题:业内人士:让科创板为硬科技创新提供更多“弹药”
【编辑:姜贞宇】
 
举报收藏 0评论 0
更多>相关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说点什么吧
更多>同类资讯
  • qqzyw999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公益慈善栏目 赞助本站可以扫描支付  |  免费推广计划  |  全球资源网顾问团  |  帮助中心  |  企业文化  |  关于我们  |  全球信息中心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帮助中心
本站对所有发布的信息不承担任何责任,用户应决定是否采用并承担风险。全息元宇宙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