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行品牌战略 原创能力是关键
除了日韩大客户的流逝,欧美的外单也不景气。唐寿喜告诉记者,原来一笔单子一般都有五六千至上万件,而现在只有二三千件。在她看来,按照目前的行情,只做外贸,将会是一条死胡同。
2011年年底,烟台曾提出建设“中国女装名城”,鼓励大量代工生产的服装企业,培育适合自己的品牌。目前,前期调研工作已基本结束,下一步将进入材料申报过程中。烟台市服装行业协会秘书长娄礼仁说,在全面调研中,也发现许多问题。尽管烟台拥有2000多家服装企业,七成生产女装,但八成为中小企业,且大都为外贸加工企业,自主品牌相对较少。
受人民币升值,欧债危机,人工成本上涨等影响,不少微小服装企业倒闭。娄礼仁说,年销售收入在2000万元以上的规模以上服装企业也受到影响,企业数量由去年年底的232家,减少到目前的不到210家。
烟台市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6月份,烟台市规模以上服装产量为11791.7万件,同比下降0.1%,其中,纺织服装类收入100.53亿,同比下降12.7%。
面对外单的流失,不少服装企业由外贸转内销,着眼国内市场,培育自己品牌,不再“看别人眼色行事”。娄礼仁介绍,比如长年做外贸加工的烟台盛泰服装有限公司,在代加工的基础上,培养了童装品牌“卯卯哥”,其品牌在市场上的评价很是不错。
原创赢得话语权 品牌还需要多方积淀
如果说,由外贸代加工到创建自主品牌,是烟台服装行业发展的新方向。早在10多年前,烟台市服装行业协会副会长、烟台市荣超针织有限公司总经理孙超的举措,可谓是一次华丽的转身。服装企业的转型,他有相当大的话语权。
孙超回忆道,1995年―2005年十年间,是外贸加工服装企业疯狂的扩展时期。当时,地方政府提供许多税收政策,不少韩国、日本企业纷纷来烟台投资,加之服装企业门槛低,最低几千元便可成立一家小型服装厂。一时间,服装代工行业热火朝天。
“为自己干活,总比给别人干活舒服。”在服装代工行业黄金期,孙超做了几年代加工,便转向当时大部分服装企业不愿涉足的自主品牌,培养自己的品牌――荣超。主打运动休闲服饰以及保暖内衣,销往西北、东北、华北等地区。
孙超称,创建自主品牌,设计研发是企业面临的一个难题。相较于深圳、上海等地服装设计的氛围,烟台尽管是一个服装产量大市,但设计研发人才紧缺。“目前,上万元都难聘到一位合适的设计师。”孙超说,一些年轻有创意的服装设计师,宁愿在南方大城市挣几千元的工资,也不愿到烟台来月挣万元。
对于目前服装企业的转型,孙超表达了自己的担忧。由于生产工艺简单,风格流行,转型企业大都扎堆培养休闲品牌,致使质量参差不齐,市场混乱。为了拓展新的产业链,去年,他开始涉足童装行业,并在韩国注册了“小超人”、“小金鼠”等品牌,打造“韩风”童装。
由外贸加工,到培养自主品牌,企业的转型需要一个过程,也必经一个“阵痛期”,建议“多条腿”走路娄礼仁称,在服装品牌上,烟台具有一定的基础和优势。山东是全国服装产业大省,烟台是山东重要的服装生产基地。“烟台服装产业始终位居全省前两名,有些指标甚至位列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