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主业、深化改革、注重创新。山东高速集团——
走高质量发展的“高速路”
在工程管理部,大家恨不得一路小跑干工作。按他们的话说,今年由山东高速投资建设的高速公路将如“下饺子”一般接连通车,而且全部要提前通车,不这么干哪行?
18年前,389公里的京福(京台)高速山东段、141公里的潍莱高速是山东高速集团成立时仅有的“家底”。18年来,从“一条半高速公路”到拥有高速公路、铁路、港口、物流等交通全产业链,山东高速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国企改革发展之路。
理念引领,做强主业产业链
7月26日上午,由山东高速投资建设的济青高速改扩建工程(小许家以东段)正式建成通车,引领我省正式迈入八车道高速公路新时代。
通车当天,记者驾车行驶在这条被誉为“黄金通道”的高速路上,视野开阔,逐渐将时速升到120公里,风驰电掣的感觉很棒。
2018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时,对推动基础设施提升提出明确要求。
“这集群那集群,交通跟不上难成群。”2018年的全省全面展开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动员大会上,省委书记刘家义指出,山东交通的发展慢了。
面对新形势、新要求,作为我省大交通行业领头雁的山东高速坐不住、等不起,认真分析自身功能定位、比较优势和资源禀赋,得出结论:
山东高速是靠路桥起家的,是靠工程建设发展的,无论发展到什么阶段,坚守主业的初心不能变。只有为公众提供高品质的服务,才能赢得群众、赢得顾客、赢得效益。
“既承担好政治责任、社会责任,又取得好的利润,这才是优秀国企应有的水平和担当。”山东高速集团董事长邹庆忠方向明确。
在这一理念之下,自年初以来,山东高速主动承担了10条821公里高速公路建设任务。该集团“十三五”期间承担的13条总里程1168公里、总投资1326亿元的高速公路建设任务,目前已建成8条,全部提前通车。今年,将有4条共463公里的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占山东全年高速公路计划通车里程的3/5。尤其是历时四年再造新济青,不仅扩宽了路面,更赋予其绿色、科技、智能等新内涵,为再塑“山东的路”这一金字招牌吹响了冲锋号。
公路之外,山东高速在整个大交通行业里也大有作为:将投入161亿元成立的4家公司整建制划入山东铁路投资控股集团,支持我省高速铁路建设;牵头组建渤海湾港口集团,整合东营、滨州、潍坊三市港口;统筹运营“齐鲁号”欧亚班列,提前半年完成省政府报告中提出的全年开行目标;充分发挥金融板块优势,成立规模50亿元的新旧动能转换产业基金……
推进改革,激发企业新活力
实践证明,山东高速集团每一次发展壮大,都是抓住了改革的机遇。国有企业混改,成为山东高速面临的又一次发展机遇。
“混改不是口号,而是增强企业活力、控制力、影响力和抗风险能力的重要途径。”深化企业改革,邹庆忠把混改作为了重中之重来抓。
“重”,首先体现在力度大、范围广。
去年12月,制订两年计划,要求所有三级企业2019年全部签订实质性混改协议,并有1/3的企业完成工商变更;到2020年全部完成工商变更,比省国资委确定的任务目标提前了一年。
其次是方法多、模式新。
山东高速铁建装备公司将中铁二十三局作为战略投资者引进,建成了全国第一家工厂化高铁轨道板生产基地,研发出全国第一条高铁CRTSIII型轨道板智能化流水生产线,当年建设当年投产达效,收入、利润实现3倍以上增长。
在山东高速信联支付公司办公楼的走廊里,记者看到正在研发的各大技术项目进度都清晰地标注在大展板上。作为我省第一批员工持股试点企业之一,公司目前拟持股员工占30%,持股比例12%。当员工利益和公司利益绑在了一起,员工的工作和创业热情得到了极大提升,信联支付公司创造了多项全国第一。
记者在蹲点采访期间,还见证了山东高速与潍坊市的一场签约仪式。作为推进混改、创新高速公路投资模式的尝试,地方政府通过拆迁费用作价入股的方式与山东高速合资成立项目公司。山东高速首创的“共建共享”模式加快了项目建设进度。
改革,是向外的,也是向内的。
采访过多个山东高速二级权属单位后,记者发现其工作积极性还来自于差异化的考核制度。摒弃过去“一刀切”的考核模式,山东高速根据所处市场环境和功能定位,将近三十家权属单位分为充分市场竞争类、依托资源竞争类、特许经营类三类,根据分类区别设定目标增幅和绩效薪酬系数。每个权属单位负责人的薪酬,与单位利润情况直接挂钩,基本年薪、绩效年薪都实现动态管理。如果业绩突出,可以拿到超额利润提成,获得任期绩效奖励;如果工作落实不到位,有可能只拿到基本年薪。“突出绩效导向,就是要引导权属单位积极应对市场竞争,加快提质增效升级,实现国有资本保值增值和企业高质量发展。”山东高速人力资源部部长庄勇作出了解释。
组织机构改革也进行了探索。去年底,山东高速注入230多亿元优质资产成立建设管理集团,专门负责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建设、管理,为我省新增了一个高速公路投资建设平台。专业团队干专业的事,大大提高了高速公路建设进度,京台高速改扩建工程不到3个月就打通了施工便道,完成了过去大半年才能干完的活。
科技创新,点燃高质量发展引擎
顶着烈日看青银高速禹城段路面维修施工,记者一瓶矿泉水还没喝完,一段路已经铺好。施工人员告诉记者,新版本的热再生机组加热效果突出,拌和均匀稳定,工作效率高,有效保证了摊铺压实效果和路面平整度。
今年4月份,山东高速自主研发的2.0版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机组正式下线。这套设备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16项国家专利,可以在废旧沥青100%利用前提下,实现对各类路面病害的快速修复,与同类产品相比可提高生产效率20%,节省燃料成本30%。
在山东高速铁建装备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记者看到,生产出的高铁轨道板没有一丝瑕疵。然而研发之初惨重的损失仍让公司总经理樊文波记忆犹新。
“由于工艺复杂,在量产阶段很多设计指标达不到要求,甚至出现2000多块有瑕疵的产品。”2000块是什么概念?樊文波告诉记者,那是1800万元。
挫折激发了大家的科研斗志。经过反复实验摸索,铁建装备公司成功研发出全国第一条高铁CRTSIII型轨道板智能化流水生产线,成品率从开始的80%提升到目前的100%,产量也由原来的每天60块提升到每天120块,产品远销海内外。
重视科技,发展就有后劲,经营就有效益。山东高速设立科技创新发展部,建设科技研发(创新)中心,增设科技研发专项资金,整合省级平台科研资源,给予获得国家技术奖的团队和个人最高100万元奖金,让成果完成人连续3-5年每年提取不低于7%的成果转化利润……
一系列激励机制和奖励措施的出台,激发了创造活力,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科技成果: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省部级以上科技奖项66项,省部级特等奖、一等奖24项,授权专利372项,国家级工法6项、省部级工法132项……
一条条高速通达八方,一座座桥梁横跨江海,凭借坚守主业,深化改革,注重创新,山东高速正奋力奔跑在高质量发展的“高速路”上,为我省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领航,为山东新旧动能转换提供支撑保障。(常青 马继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