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 » 全国各地资讯 » 青海 » 正文

全球报道:青海 科技发展大跨越 创新引领谱新篇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08-14  来源:人民网
核心提示:【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行进青海看发展】青海:科技发展大跨越 创新引领谱新篇1949年,以中国科学院成立为代表,各地区各部门

【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行进青海看发展】

青海:科技发展大跨越 创新引领谱新篇

1949年,以中国科学院成立为代表,各地区各部门相继开始布局建立一批科学研究机构。70年来,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吹响向科学进军的号角,到改革开放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从跨越新世纪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到党的十八大后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再到确立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从零开始的科技探索中,全国各地的知识分子和科学家响应国家号召纷纷赴青支边、建功立业,从农林、畜牧兽医、地质、工业等方面相继组建了科研和技术推广机构,科技队伍迅速壮大,全省科技管理、科学研究体系初步形成,拉开了青海科学技术蓬勃发展的序幕。

70年的创新探究和科技发展之路上,青海的经济发展伴随着科技创新能力的增强同步壮大,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围绕解决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技术问题部署科技创新工作,推动经济发展转方式、调结构,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及发展模式,为青海的生态建设、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提供新动力,拓展新空间,有效支撑了我省生态文明建设、产业发展和民生改善,也推动着我省向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持续前进。

青海中控太阳能发电有限公司一期(10MW)塔式太阳能热发电工程实现并网发电。省科技厅供图

变中求新,以省情实际“量体裁衣”,把创新的价值发挥在刀刃上

着力生态文明建设,推动青海绿色发展,是青海这个生态大省经济发展的基本原则。转变为生态优先的发展战略,我省在着力筑牢生态安全屏障上下足了功夫。

“创新在我省的经济发展中一直起着重要的引领和带动作用,推动着我省主导产业健康、可持续的发展。在如今充满发展机遇的环境下,只有结合我省自身发展实际为前提的创新,才能让它发挥最大的价值。”省科技厅巡视员、副厅长毛学荣说。

围绕三江源地区、青海湖流域、祁连山地区、柴达木地区、湟水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开展技术集成与示范。青海大学畜牧兽医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马玉寿带着他的团队成功驯化选育出了我国第一个根茎型牧草新品种——青海草地早熟禾,成为黑土滩种植的首选草种,被中国牧草品种审定委员会定为“野生栽培品种”,破解了三江源地区“黑土滩”治理的难题。

除此之外,在祁连山煤田矿区采用覆膜种植适宜草种技术恢复木里煤矿渣山生态植被覆盖度达65%,实现了煤田矿区种草复绿。

立足省情定位,积极组织“三个最大”重大科技专项研究工作,围绕支撑三江源、祁连山国家公园等建设,加强退化草地修复治理、沙漠化防治、水资源综合利用,促进生态畜牧业可持续发展。

2008年青海率先在全国迈出“草地生态畜牧业”的探索步伐。2014年,晋升为全国唯一一个草地生态畜牧业试验区。2015年6月,总投资4000万元的三江源智慧生态畜牧业平台建设项目正式启动。到今年,项目完成验收,可以通过运用草畜平衡核定技术、智能称重、遥感、GIS以及地面调查等手段,为草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精准化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撑。这种畜牧业现代化平台的建设,不仅转变了传统畜牧业生产方式,大幅提高了繁殖效率及生产性能,还能实现产品全程追溯,提高畜牧业生产效益。

新中求进,充分发挥后发优势,力争后来居上,现实现“弯道超车”

8月中旬,正是青海高原最炎热的时候,位于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塔拉滩的光伏发电园区内, 609平方公里的草原上除了白色的羊群,还有一排排光伏板随着太阳发出幽蓝色的光。这里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光伏发电园区,规划光伏总装机容量1902.5万千瓦,已并网发电449.5万千瓦,累计完成投资450亿元。目前已经入驻光伏发电企业43家。谁能想到就是这片生态与经济共行的地方在2012年光伏园区开建时还是一片茫茫的荒漠。

党的十八大以来,新兴产业以强劲的发展劲头成为了青海经济重要的组成部分。

围绕清洁能源示范省建设,开展多能源电力系统互补协调调度与控制技术研发,建立多能源电力系统调控模式并推动示范工程落地,为实现新能源发电的高效并网和消纳以及电网安全运行提供了技术支撑;到目前为止,已建成年产5000吨锂离子电池用电解铜箔生产线,年新增产值5.4亿元。“青海盐湖金属镁项目试车中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完成了10万吨金属镁生产线试生产关键工艺技术攻关,在国内首次进行了镁锭铸造R134a气体保护技术的工业化应用研究;此外,历时5年,全部建成青海省光伏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心成为国际上光伏组件种类及系统运行方式最全、容量最大的百兆瓦太阳能光伏发电实证基地。

从无到有,新能源、新材料这两个“后来者”乘着好政策的春风,充分发挥后发优势,实现了产业发展的“弯道超车”。

进中突破, 迎难而上,打破技术瓶颈的封锁

今年上半年,我省建成了年产5000吨无水氯化锂、1000吨金属锂产业化示范线,填补了我省氯化锂、金属锂产品空白,金属锂产能为全国第一,为建设千亿元锂产业提供核心技术支撑。

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我省就已经开展盐湖资源的调查与评价。到2009年,钾肥生产在实现了4次技术革新后,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垄断,解决钾肥生产中收率低、产品质量差、成本高等难题,生产工艺和产品质量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实现了我国钾肥生产工艺的更新换代。

党的十八大以来,科技创新走上了发展的快速路,盐湖资源的开发利用也在自身前进中不断寻求新的突破,成为了我省在盐湖化工领域打破封锁的途径。

察尔汗盐湖资源开发动态数据库模型建设与管理应用项目完成并获奖;盐湖金属镁关键技术取得新进展,实现了以金属镁为核心的循环经济全产业链条贯通;氯化锂高效萃取技术和金属锂电解效率提升方面实现技术突破……经过多年的努力,青海盐湖产业以钾、钠、镁、锂等为主的循环经济产业链条基本形成,产业集群、企业集群雏形初显。

除了已有的盐湖资源,我省在生物医药领域也充分利用特色资源不断突破技术难题,推动特色生物医药产业发展。

在生物医药领域,通过包虫病研究攻关获得的多项技术填补了我省包虫病治疗空白;黑果枸杞通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食材审核列入终止审查目录;“梓醇片”获得国家中药一类药物临床试验批件,实现了我省自主研发一类新药临床批件“零突破”。

70年的科技创新,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发展机遇,不光是生态的建设、新兴产业的发展、盐湖化工领域技术的突破、特色生物医药产业的推进,农牧业现代化、工业信息化都在创新的驱动下蓬勃向前。餐桌上越来越多的蔬菜品种、高铁的建成通车、越来越智能化的生活无一不彰显着我省科技发展大跨越给生活带来的巨变,也能看到建设创新性省份的步伐将越走越快。

(责编:王红玉、杨阳)
免责声明:本文若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刻删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全球资源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公益慈善栏目 赞助本站可以扫描支付 | 免费推广计划 | 全球资源网顾问团 | 帮助中心 | 企业文化 | 关于我们 | 全球信息中心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本站对所有发布的信息不承担任何责任,用户应决定是否采用并承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