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电商巨头用购物节频繁“秀肌肉”,全渠道打造新零售
本报讯 上周,“818”购物节来袭,“剁手族”又一次迎来狂欢。去年“双11”,天猫当日的成交额达2135亿元。今年“618”期间,京东累计下单金额达到2015亿元。而此次“818”,苏宁易购仅用时1分28秒,家电3C整体成交额就突破10亿元。从“双11”到“618”再到现在的“818”,一年三大电商购物节,可以说是各电商零售巨头“秀肌肉”的最佳时机。
平台不断探索新零售模式
8月18日凌晨,苏宁易购发布818发烧购物节实时战报。第一小时内,全渠道订单量暴涨251%。仅用时1分28秒,家电3C整体成交额突破10亿。818购物节开始后,各品牌在家电第一渠道你追我赶,贴身肉搏,销售暴增。苏宁悟空排行榜数据显示,一小时内,家电榜魁首易主高达24次,平均每2.5分钟变换一次。今年的“818购物节”,苏宁发布了零售黄金法则,与另外两大购物节相比,苏宁依靠自身优势打造的全场景智慧零售,优势正在逐渐凸显。
大概没有多少人能想到,一个始于2009年11月11日、当年销售额仅5000万元、共27个品牌参与的网络促销活动,在9年后竟成为远超想象的“超级购物节”,并与6月18日、8月18日这两个日期一起,成为了消费者购物习惯的一部分。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由阿里、苏宁和京东主导的三大电商购物节,在促进电商企业自身业绩增长的同时,不但悄然培养起消费者的购物节文化,也带来了零售行业的变革。但若深入分析,我们会发现,电商购物节不只是购物狂欢节,在其背后,是电商平台不断创新探索零售新模式,也是一个不断进行消费升级并蕴含巨大潜力的消费市场。
玩“套路”得不到人心
在移动互联网下半场,电商平台应不断提高消费者购物体验,提供更多个性化、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打造高质量的购物节,真正让消费者得到实惠并不被套路,实现平台、商家、消费者多赢的局面。如此,电商购物节才能成为持续助力消费升级的一个消费文化符号。
购物节的体验并非总让人称心如意,伴随而来的是关于价格的争议、质量的质疑。如何进一步提高购物节电商购买体验、在非购物节期间也能通过日常促销很好满足消费者需求、引导“细水长流”式的消费习惯……这些都是下一步留给电商平台思索的重点。
值得欣慰的是,目前各大电商平台就已着手提高购物节大促的用户体验,发力点不仅在于产品价格,“品质优、物流快、体验好”成了多方努力的方向。市场竞争日趋理性,对于行业良性发展是极佳信号。几家电商平台摆脱“剑拔弩张”的状态,打造高质量的购物体验也极为重要。
新零售重点还在于“零售”
据尼尔森统计,中国便利店的渗透率从去年的32%上升至今年的38%。第一太平戴维斯中国区商铺负责人朱兆荣指出,以前在城市里2—3万平方米的大型超市非常普遍,但现在这些大型超市开始回归到2000—3000平方米的规模,甚至更小的面积。
在这一轮新零售运动中,此前不被看好的苏宁却凸显了优势,似为新零售而生。因为苏宁原来就有线下零售的基因,十年前就是打破线上线下的破圈者。从最初的零售店到连锁店,再到综合购物中心,又发展不同的业态,毋庸置疑苏宁对于线下商业的资源整合上经验丰富。现在,苏宁又继续布局柔性零售,弹性门店,以立体网络进行线上线下双向导流。
就在8月17日,苏宁小店正式升级“商品+服务”的模式,推出服务品牌“生活帮”。苏宁小店总裁鲍俊伟介绍,生活帮服务专区升级后,可涵盖家电维修和清洗、家政保洁、甲醛治理、家电回收和安装、收发快递等8大服务项目。有了生活帮,意味着社区居民家门口就相当于有了收发快递、家电维修和清洗、以旧换新的新渠道。
业内人士指出,线下零售的优势在于客户的体验,在未来,随着新零售的不断深入,单纯的线上或者单纯的线下都将不复存在,因此,在这种趋势之下,线下零售商想要更好的生存下去,就必须管理好自己的用户,借助于大数据等新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做好全渠道零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