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情 奋斗者)义乌“中国红”经济火爆 折射“世界超市”70年发展巨变
中新网义乌10月2日电(记者 奚金燕) 国庆期间,义乌正迎来新的订货高峰。一面面五星红旗从这座“世界超市”,被打包发往中国各地。一抹抹中国红,飘扬在大街小巷,挥舞在人们手中,为节日更添喜庆氛围。
“大家日子越过越好,表达爱国之情的情绪就更为强烈了。”这些天,义乌小商品市场经营户祝瑞棠一直忙着接单、发货。他说,做了23年旗帜生意,今年是生意最好的一年,销量可以说是猛增,“看到那么多人来买,我的内心也很激动,感觉自己做的事情很有意义。”
像祝瑞棠这样经营旗帜生意的在义乌还有一百多家,无论是手摇旗,还是壁挂旗、旗座、红旗贴纸等等,销量都非常可观。红火的“中国红”经济背后折射出的是义乌市场强大的活力和韧性。
义乌是中国外贸出口的风向标之一。上世纪80年代的义乌一穷二白,全县“一条马路七盏灯,一个喇叭响全城”。由于土地贫瘠,许多胆大的义乌人冒着被扣上“投机倒把”帽子的风险,摇着拨浪鼓走街串巷,鸡毛换糖。这群“货担郎”也是最早的一批弄潮儿。
1982年,义乌宣布开放市场,一时间周边县市被“围堵”的摆摊人如潮水般涌来。打破禁锢后,义乌市场快速发展,历经5代变迁11次扩建,现在的义乌国际商贸城经营26个大类180万个单品,一走进去就像被吞没在“小商品的海洋”。
开放之初,义乌人从未想过有一天会把生意做到海外;来自巴基斯坦的阿酷,也没想到,有一天他会把一个中国的城市当成家。
2000年,在别人的介绍下,阿酷来到义乌,淘到了一批物美价廉的五金,带回巴基斯坦后十分受欢迎。此后他便经常来义乌采购,现在已经定居在义乌,成为了新义乌人。
阿酷刚到义乌的这两年,见证了义乌市场发展的两个重要节点: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WTO,义乌外贸迎来春天;2002年,义乌国际商贸城一期投入使用。
与此对应地,前来义乌“淘金”的外商也呈直线上升,现在每年来义乌采购的外商超过50万人次,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3万多名境外客商常驻义乌。
2014年,依托“一带一路”倡议,义新欧中欧班列开通,义乌迎来新的发展机遇。盟德西班牙商品中心董事长周旭锋敏锐地捕捉到这一巨大商机,开启了新的淘金之旅——通过首趟去马德里的班列,运送了两个集装箱的义乌小百货。
“成本不比海运贵多少,时间却从原来的40天缩短至十几天,节省了一半时间!”尝到甜头后,周旭锋就成了中欧班列的铁杆货主,“原来就进口酒类,现在扩展到休闲食品、生活用品等。”
随着“义新欧”的来回飞驰,越来越多的“中国制造”成功飞出国门,促进了中欧市场深度融通。今年1~8月,义乌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累计出口904.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0%。(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