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单车、充电宝等纷纷提价,共享服务市场融资规模也开始缩水
共享经济涨价,是必然出路还是“割韭菜”
有关专家认为,共享经济业态竞争趋于理性,很多平台都减少了补贴,涨价也就不难理解
近日,摩拜单车公布新版计费规则,从10月9日开始在北京调整计价方式。摩拜单车用车费用由起步价和时长费两部分组成,新版计费规则起步价为骑行30分钟以内收费1.5元,骑行超出30分钟,每30分钟收费1.5元。购买骑行套餐仍是前两小时免费,超出部分按每30分钟1.5元收费。
除了美团旗下的摩拜单车,此前滴滴旗下的小蓝单车和青桔单车,哈啰出行旗下的哈啰单车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价政策。
共享单车越来越贵,是不少消费者的切身感受。1.5元的起步价,意味着比普通公交车的价格还要贵。事实上,不只是共享单车,共享汽车、共享充电宝也都集体涨价。
那么,涨价背后有哪些原因?是必然出路还是“割韭菜”?消费者的态度如何?近日,《工人日报》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共享经济集体涨价
张皓是一位共享单车的“忠实用户”,手机里安装了三四个相关APP。他也是一位老用户,经历了共享单车高补贴、“骑车能赚钱”的发展初期,也感受过出地铁时“一车难寻”的火爆,再到如今难拿到手的小黄车押金。现在,他又感受到了新变化——共享单车集体涨价了。
张皓家住在朝阳区劲松二区,到劲松地铁站的距离约为1公里,下了地铁还要骑1.2公里到单位。他算了一笔账:“如果上下班两头都要骑单车,一天往返是6元钱,骑共享单车的花销已经逼近地铁出行的成本。”
作为共享经济的“新成员”,虽然共享充电宝增长势头不减,但也难逃涨价的命运。“前几天在一家餐厅用共享充电宝,才用了1个多小时,系统就扣了5元。起初我还以为是系统有问题,仔细一看才发现是涨价了。”在北京国贸工作的刘兰柯告诉记者,她公司附近一家餐厅租借的充电宝已从过去的1元/小时,涨到了3元/小时。
记者通过走访发现,北京地区还有不少餐厅里的共享充电宝,已经由每小时1元涨到了每小时2~3元。
而共享汽车也从2018年开始涨价,有的平台调整了计费方式,增设了“起步价”。
竞争趋理性 涨价成必然
共享产业当初都是资本市场的宠儿。据国家信息中心年报显示,2017年,我国共享经济融资规模约2160亿元,比上年增长25.7%。交通出行和生活服务领域融资规模位居前二,分别为1072亿元、512亿元。共享单车和共享充电宝就属于这两个热门领域。
然而,仅仅一年过去,随着资本热潮的冷却,共享服务市场融资规模开始缩水。
国家信息中心发布的最新年报显示,2018年,我国共享经济领域直接融资规模约1490亿元,同比下降23.2%;交通出行融资规模降至419亿元,生活服务领域融资规模则降至185亿元。
“从行业层面来说,涨价是必然趋势。共享单车行业经历过‘跑马圈地’之后,企业需要通过精细化运营来实现自我‘造血’。合理的价格体系,有利于行业的理性发展。”对于涨价问题,哈啰出行的相关工作人员如此回应。
其实,寻找一个好的商业模式,一直是共享经济行业的难点和痛点。如何把共享生意快速变现,是行业内一直在探索的问题。
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李俊慧认为,此前共享经济业态下各个平台普遍是“赔本赚吆喝”。类似共享单车“免费骑”以及网约车平台“巨额补贴”,其实都是亏本的。当前,共享经济业态竞争趋于理性,很多平台都减少了补贴,涨价也就不难理解。
更重要的是提供优质服务
对于共享经济的集体涨价,一些消费者表示不满,认为这是在“割韭菜”,但也有一些表示理解。
“涨价未必是坏事,合理涨价可以让公司更好地运营。如果他们能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我愿意为更好的出行体验买单。”面对涨价,张皓持乐观态度。
李俊慧认为,对于涨价要理性看待,这些平台减少补贴或小幅涨价,对于弥补前期亏损至关重要。但这并不意味它的涨价无上限,价格最终还是取决于市场供需,供大于求就降价,供不应求就涨价,供求平衡价格也就相对稳定。“如果价格涨得过快过高,但没有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和更独特的体验,那么涨价就是‘自掘坟墓’的做法。”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程华认为,供需关系从根本上决定了价格的波动,需求或者供给任意一方改变,都会打破原有的平衡。
程华认为,涨价对于共享产品来说是一种运营手段,企业希望用稀缺性的产品和消费者的习惯性消费来提高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网约车等共享产品的盈利能力,“但是,更重要的是如何提供优质服务。留住用户才是一切经营行为考量的根本”。
周怿
|
【编辑:房家梁】
原标题:共享单车、充电宝等集体涨价 是必然还是割韭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