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林县医疗卫生服务县乡一体化改革五周年暨健康扶贫工作现场交流会举行
先试先行大胆探索 开创县乡医改新局面
10月26日,由民建中央人口和医药卫生委员会、民建广西区委主办,中共上林县委、县人民政府承办的上林县医疗卫生服务县乡一体化改革五周年暨健康扶贫工作现场交流会在上林县召开。记者了解到,上林医改模式探索出便民惠民新路子,破解医改难题,走出特色“健康扶贫”路 。
现场 村民看病直夸太方便了
在上林县医疗集团白圩分院,一栋栋崭新的医疗大楼拔地而起,一件件民生实事在白圩镇落地生根,这里的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就医环境质量都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以往白圩镇覃排村村民覃女士看病都要乘坐中巴车到县城看病,来回一个多小时。自从上林县推行医疗改革后,她和其他村民到白圩分院就近看病,来回仅需30分钟。覃女士直夸道,镇上的检查设备与县城的差不多,检查结束后还能赶回去做工,而且医保报销后只花了很少的钱。
黄君书原来是上林县人民医院麻醉科副主任,2017年被任命为白圩分院院长。他说,一体化改革后,县人民医院对分院进行人才支援,周边的群众小病基本都在分院就医。
记者了解到,一体化改革后,通过分级诊疗、双向转诊,提高了报销比例,减轻了患者的负担。村民在分院报销比例达到90%(贫困户可达到90%以上),在县医院总部和市三级医院,报销比例分别为75%和60%。
措施 主动转变职能、下放权力
上林县委、县政府把医改列入“一把手”工程,落实主体责任,主动转变职能、下放权力,压实各成员单位职责,各项决策有效落地。
上林县实行“三不变”“三统一”:机构设置和行政建制不变、乡镇卫生院承担的公共卫生服务职能和任务不变、收费标准不变;人员、业务、财务统一管理,并完善政府投入机制,在原预算基础上,每年安排不低于1000万元财政资金,用于添置乡镇卫生院的医疗设备。
上林县乡镇卫生院成为县人民医院的“分院”, 变成了“一家人”。县医院从人才、技术、管理等方面对乡镇卫生院进行全方位帮扶,卫生院的人员、业务和财务由县医院统一管理、调配,从而实现医疗资源的共享和盘活。
推行基层首诊负责制和医学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制度,按照分级诊疗原则,大病、重病、急救、大手术主要在县人民医院,专科、中医治慢病分流到妇幼分院、中医分院治疗,小病、慢病、常见病、小手术在乡镇分院治疗,在乡镇接诊的病人,可以到县人民医院任何科室检查治疗,康复期又转到乡镇卫生院,极大地方便了群众看病就医,也减轻了县级医院压力。
2016年起,上林县医院正式推行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住院不收押金政策,出院也只需交纳个人应承担的医疗费用部分,有困难无法一次性付清的,还可以向医院申请分期付款。同时,从2018年9月开始全面实施医保政策、大病保险、民政救助制度及贫困村医保再报销“一站式”信息交换和即时结算服务。
上林县还在南宁市率先推出“优化门诊特殊慢性病认定流程,畅通办卡渠道”,成立“基本医疗保险门诊特殊慢性病评审专家库”,统一办理流程,建立绿色通道。
影响 实现7个方面新变化
通过一体化改革,上林县医疗卫生服务实现了几个方面的新变化。改革前,上林县人民医院和乡镇卫生院属于竞争对手,乡镇卫生院医治不了的病人,宁可往县外、市级医院转治,也不转诊县人民医院。改革后,县人民医院和乡镇卫生院变成“一家人”, 关系得到了好转和促进,“双向转诊”让双方互惠互利,达到共同发展目的,实现患者、县人民医院、乡镇卫生院三方受益。
居民看病也由“看病难”变为“随时看”。改革前,乡镇病人转诊到县级医院,要重新检查、再次交费。改革后,在“双向流动、双向转诊”模式下,实行基层首诊负责制和医学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制度,群众不再重复检查。群众到乡镇卫生院就医,经诊断后,对危急重病人通过双向转诊“绿色通道”,直转县级医院治疗;对需动手术但难度不是很高的,可以请县人民医院本部专家医生到乡镇卫生院实施手术,免除病人来回奔波之苦,农村患者在基层就能享受到县级医院的医疗服务。
由“双负担”变为“双减少”。改革前,病人到医院看病费用较高,陪护人员费用也不少。改革后,群众在当地看病,方便家属对病人的陪护,家属只需探望、送饭,陪护和农活两不误。此外,病人在乡镇卫生院住院治疗费用比市、县医院低,治疗新农合报销比市、县医院高。(记者 韦薇)
原标题:上林:先试先行大胆探索 开创县乡医改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