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科技 » 区块链 » 正文

全球区块链:智观 区块链技术的特征和使用条件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12-05  来源:搜狐网
核心提示:区块链是一个旨在去中心化的技术,是网络时代的信任弱化和虚假不实信息传递便利化的防范和补足保障机制。要理解区块链在未来互联

区块链是一个旨在去中心化的技术,是网络时代的信任弱化和虚假不实信息传递便利化的防范和补足保障机制。要理解区块链在未来互联网体系中的作用,还需要认真梳理这一问题所涉及到的三个方面: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类信息交换的方式,互联网时代的信息交换方式。

信任是人类社会的衍化基础。人类社会演进和强大的最根本原因就是合作和组织,进而通过工具创造实现对地球的统治。人与人之间的合作最重要的基础就是信任。中国的一句古话“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非常直白地点明了合作所需要的信任基础。可以说,人类社会进步和文明根本上有赖于社会的信任基础,社会基础的信任有多强,该社会群体的文明程度就有多高。

人类信息传递的一切目标都是通过信息交换而获得信任。人与人之间若想实现高效合作,彼此之间的信息传递方式是重要抓手。信息传递手段和方式的进步,使得人与人之间可以更大规模地、在更加复杂的环境里,及时有效地调整彼此之间的行为,使得组织更高效,合作更融洽,效果更显著。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与人之间的合作范围正在变得越来越大、越来越广。

互联网时代的信息交换特点。互联网时代飞速发展的二十多年里,新技术带来信息交换方式的重大变革,并迅速蔓延至整个地球,互不相识的陌生人之间的接触边界不断加大。互联网时代人与人之间信息交换从直接转向间接,设备的中转、中介在实与虚之间产生了一个夹层,导致信任不足和舆情发酵的速度和广度都超越了过去数千年人类所建立和掌控的处理方法,社会的诸多方面尚无足够的时间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完整制度约束体系。

为解决互联网时代信任不足的问题,需探讨改善信任环境,建立互联世界的规范秩序,确保信息的传递速度与效率快速提升的基础上,在信息的真实性验证和确认机制之间找到平衡。由此,社会信用机制在互联网体系下的种种需求催生了区块链技术。

一、区块链是互联网体系的约束制度

区块链是通过技术建立制度的一种方式,是一种比法律更加依赖技术的规则,是具有追朔源头、记录过程、不可篡改等特征的执法体系。在信息不完全的条件下,证据、过程、记录具有不完全性,需要第三方权威来帮助法律体系的建立和执行。在互联网体系下,数据具有易复制性、便捷传输、容易篡改;同时点对点的信息传输,实现了去中心化,其实是去权威化,加之信息获取成本低廉,同时缺少有效的约束监督机制,致使众多机构看似在为客户提供免费便利的遮掩下大肆搜罗汇集数据,乱象丛生。互联网体系下的数字社会需要由对应的技术规则来实现执法体系,区块链是在信息完全的假设下实现数据执法体系的基础技术。

从技术层面来看,区块链是一个跨学科技术的集合体,使用了数学中的密码学、计算机科学的数据库和代码组成的合约编程,少数服从多数的防欺诈的博弈机,互联网中社区互动参与的激励机制和可信证据链的法律规则等多门科学技术。不同学科的人看到了区块链的不同侧面:数学家看到的是密码学、素数、不对称加密;计算机专家看到的是分布式数据库;会计学家看到的是分布式记账的账本;金融学家看到的是激励机制和价值共识、信任;法学家看到的是不可篡改、存证;经济学家看到的是博弈论、信息不对称;社会学家看到的是投票权、社区互动。

从应用视角来看,区块链表现为一个分布式的共享账本或数据库,具有去中心化、不易篡改、全程留痕、可以追溯、集体维护、密文存储,及多重备份互相校验等特点。这些特点确保数据上链后可以很大程度地保证“真实性”与“透明性”,为区块链参与者各方之间建立持续的信任关系奠定基础。此外,由于区块链能够解决各应用场景的信息不对称而导致的信任不足问题,进而实现多个利益主体之间的协作信任与一致行动,因而区块链技术能够为不同应用场景提供增益价值。

二、判定区块链使用场景的条件

根据区块链的上述特点,使用区块链的应用场景除了需要具备互联网体系下的数字化内容之外,还需具备以下三个方面的特征和要求:需要加密和数据安全;需要存在多方利益关联,并具备彼此关联的连续存证(社区活动);需要改善信任达成共识。

加密是指数据需要一定程度的隐秘性,不适合完全公开,只能在一定范围和条件下公开。通过加密机制,具备查看信息权利的任何机构可以通过秘钥解码查看,没有查看资质的外部不可见数据内容。存证属性主要是指数据的不易篡改,整个过程都留下痕迹,可以追溯源头,且具有社区活动的不断演进特点,是多阶段合作和重复博弈的结果。

连续存证的必要性在于,数据存在多期迭代,并且前后期产生的数据之间有比较强的关联或依托,如果前期的数据被修改或篡改就会对后期的结果或行动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对数据的真实性和原始状态需要有比较完整记录,如果发生分歧的时候,可以通过使用追溯或存证功能诉诸法律等处罚手段。如果没有连续性的要求,对链的要求就不必要。

共识是指分配机制和制度安排得到多数参与者的同意和认可,形成共识,构建信任。此时,系统中无法找到一个中心化的机构来很好的协调利益各方,但可以通过区块链的POW机制根据进展过程中的作用和价值实现各方利益的平衡和分配,从而容易建立和达成共识,在发展过程中逐步调整和恢复彼此之间的信任。

实际应用中大多数场景一般不会同时涉及这三个方面的问题,如果只存在其中的某一方面问题,基本可以通过其他的机制或技术来更好地实现。如果数据没有任何隐秘性的要求,例如交易所的数据,则不需要加密;使用加密只能是导致效率的降低,使用区块链不但达不到增效,甚至会南辕北辙。如果数据不存在多期迭代,只是一次性产生,或只是多次传输、转手,则对数据加密或认证即可,这类数据只有“块”的特点,没有“链”的特征,非要强行地增加“链”特征只会增加成本,不会增效。对有的数据而言,共识虽然很重要,但是涉及的利益关联方只有两方或三方,达不到“共”的要求,这样的场景完全可以使用谈判,或是第三方中介协调即可很好完成,使用区块链就显得有些多余。还有很多场景是存在天然的权威机构,使用中心化就能解决问题,我们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就在于中心化地集中力量办大事,无需特意使用一个非中心化的、冗余量巨大的体系,这类应用也是不需要区块链的场景。

三、区块链技术与社会发展水平的对应

目前,在公链领域所需要的技术基础都还很薄弱或不具备实用性,同时,公链所假设的完全无信任条件与现实社会的很多应用场景也并不匹配。在防盗和防攻击方面,银行普遍采用的中心化系统集中保护和整体防范手段,具有较强的抵御外界攻击能力;然而仅仅采用区块链技术的比特币交易所却经常发生攻击和被盗事件。在安全防范方面,中心化和分布式各有利弊,仅从安全角度来看,区块链不但没有优势,甚至是弱于中心化的方式,由于链上的内容是多个备份,任何一个备份被攻破都会导致失窃。区块链的另一个重大缺陷是冗余成本,对资源的消耗随着节点的增加是几何增长,有比较高的运行成本。区块链更多的优势应该是激发共识,在中心化无法有效协调的时候,改善共识,兼顾安全。

与目前人类社会结构比较相适应的是联盟链,联盟区块链实际上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民主集中制原则在数据领域的体现。联盟链不论在数据安全性、共识基础、存证冗余,或是激励机制等方面都已做到较好的平衡,从目前技术条件看已经具备一定程度的实用性。但联盟链也同样存在缺陷和不足,同样带来了类似公链的冗余、耗能和降效,只是程度上的差异。与中心化相比运行的效率明显偏低,如果不是中心化无法实现,也没有使用的必要。

四、区块链应用场景

从上述的一些基本特征来看,区块链目前最好切入的三个领域:发币,游戏,以及征信或泛征信。第一个应用实际上内含最好的激励手段,是区块链天然合适的应用场景,但非中心化的发币受到已经存在的国家利益的限制甚至是禁止;第二个应用是虚拟的世界,其社会价值有一定程度的局限;第三个应用——征信是唯一合法且存在刚需的场景,前两个场景提供的是“正向激励”,而征信可以从“惩罚”的方面提供“负向激励”,不用法币而实现激励机制。目前绝大部分的与实体相关或打着区块链整合数据的服务基本都可以归结为泛征信类。“人不可信,则万物难可信,人若可信,则万物易可信”。区块链与实体经济的结合,其运行的最基本条件是征信体系的建立,区块链与实体经济的结合基本上都可以划分为泛征信。

区块链是一种基于数据和信息的技术,如果数据和信息的产生源头是错误的、不可信的,则再复杂的技术也不可能改变和纠正错误的信息。区块链不能代替加工制造的实体经济,它只是在数据和信息传递方面有所作为,从改善实体经济活动参与各方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降低交易所需要的信息处理和防备成本等方面助力实体经济发展。只有从源头上解决人与人之间的可信问题,建立完全可信的信息传递中介才有意义。随着万物互联,将来的生产领域和数据制造的源头都由机器人来替代,源头的问题也就根除了,到时也许区块链的作用也就结束了。在人机过度的时代,区块链将作为一个重要的机制来约束、防范信息传递的虚假和欺骗。

任何技术都具备双刃剑的特征,差别在于使用的程度、范围和方向。如果没有抱持一个尊重常识、尊重客观规律的心态,而是怀着过高、过激的期望盲目发展,那么技术最终只会带来伤害。过去几十年我们有很多深刻的教训。区块链的运行存在非常巨大的冗余,只有一些必要的场景才需要使用该技术,经济体系中大部分的领域是没有必要使用去中心的区块链的。目前比特币的运行已经花费巨额的电费,如果大量的不必要项目都采用这种模式将会是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

五、区块链行业风险防范的措施建议

目前,最大的风险就是盲目地上项目。从客观技术的角度看,区块链基本上还不具备大面积使用的条件,尚出于技术待等突破的前期准备阶段。要在区块链领域能够实现对世界的领先,首要任务就是率先突破目前区块链无法大规模使用的技术瓶颈。底层技术的突破是需要坐冷板凳的,甚至是需要等待很长时间,随着相关领域技术跟进才能实现。为此,区块链领域工作最需要的是埋头攻克基础技术,只有基础技术的进一步突破,才会形成推动区块链与实体经济相结合的环境。特别需要警惕和防范两类现象出现,一是类似电动车行业的虚假繁荣,不少企业根本没有在技术上下功夫,只是通过项目套取政府资金的补贴;二是类似网贷行业的无序发展教训。

目前,大部分企业的区块链项目根本不具备使用区块链的环境条件,绝大多数的应用项目都是在利用区块链的名头浪费社会资源。对于此类问题,建议对区块链相关项目的支持重点瞄准基础逻辑和底层研究,在应用方面可只提供沙箱式的环境条件支持。在支持投入的时机选择上,多考虑未来的跟进或类似期权等方式,少使用早期投入和过早的扶植,对还看不清楚前景和成效的项目,政府和公共资金不做先期投入;也可以考虑采取类似分级基金的方式,让项目主导方作为劣后,作为风险承担的主要力量来配置。

关于“在发展中规范”和“在规范中发展”的关系问题,我们有很多在发展中规范的行业最后都变得很难规范,例如最近的网贷。建议在区块链领域的发展中,尽早介入一定的规范,容许一定程度的发展中规范,同时也注意在发展过程中及时建立规范,大幅降低试错的成本。

区块链目前最需要的是基础和底层的攻关和研究,与实体经济的深度结合应从解决信息不对称的整合方面发挥助力作用,从对人的诚信约束入手,通过征信体系建立可信和低运转成本的数字经济新模式。在可选的一些应用场景应该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以试点或沙箱式的探测为主开展区块链应用项目。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免责声明:本文若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刻删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全球资源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网站首页 | 公益慈善栏目 赞助本站可以扫描支付 | 免费推广计划 | 全球资源网顾问团 | 帮助中心 | 企业文化 | 关于我们 | 全球信息中心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本站对所有发布的信息不承担任何责任,用户应决定是否采用并承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