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科技聚焦:南极臭氧洞恢复 将延迟十年以上

   2019-12-23 中新网6230
核心提示:最新气候科学建模显示南极臭氧洞恢复时间或将延迟十年以上科技日报北京12月22日电 (记者张梦然)一项最新气候科学建模显示,如果

最新气候科学建模显示

南极臭氧洞恢复时间或将延迟十年以上

科技日报北京12月22日电 (记者张梦然)一项最新气候科学建模显示,如果近期三氯氟甲烷(CFC-11)排放增长持续下去,可能会让南极臭氧洞的恢复时间延迟10年以上。目前认为,CFC-11的排放水平和变化趋势仍有许多不确定之处,且新增排放并未找到来源,但如果能设法快速暂缓,则可以将这一延迟时间控制在几年以内。相关研究发表于20日英国《自然·通讯》杂志。

在排放到平流层的源于人类活动的氯中,约有四分之一来自CFC-11,其产量也一直受到1987年《蒙特利尔议定书》的控制。根据议定书的规定,2010年开始逐步淘汰CFC-11的使用,议定书生效后,科学家曾预计南极臭氧洞将于21世纪下半叶早期恢复到1980年的损耗前水平。我国于1989年9月加入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1991年6月加入议定书。近30年来如期实现了蒙特利尔议定书规定的各阶段履约目标,截至今年5月统计数字,中国淘汰“消耗臭氧层物质”(ODS)占发展中国家淘汰量一半以上。

2018年,有报告称CFC-11排放自2005年以来并未出现预期的下降,但这一研究在方法和精度上有较大不确定性,不能对排放源做较为准确的定位,因此新增CFC-11排放尚未找到来源。

在最新研究中,英国利兹大学研究人员马汀·奇珀菲尔德及其同事,构建了一个最新的、详细的大气化学输送模型,调查了这些额外排放对极地臭氧恢复造成的影响。

研究团队分析了CFC-11排放的三种可能趋势:一是立即停止排放;二是以一定的排放水平继续;三是在未来10年里逐渐停止排放。模拟显示,排放对臭氧洞的影响迄今较为有限。但是,如果排放以一定的水平持续,臭氧恢复至1980年水平的时间或延迟约18年。如果排放在未来10年里逐渐减少,延迟的时间约在两年左右。

而稍早之前的报告认为,要全面回答CFC-11的排放问题,可能还需要更多的研究。

总编辑圈点

气候变化在全球范围内都是热点话题,但应对气候变化,绝不只能挂在嘴边,真正付诸行动才行。国家要行动起来——根据统计数字,中国在淘汰“消耗臭氧层物质”方面可圈可点。公众在日常生活中也要行动起来——这需要让大家真正认识到气候变化对人类生活和生存的实际影响,将认识提升转化为行动。

【编辑:房家梁】
原标题:南极臭氧洞恢复时间或将延迟十年以上
 
举报收藏 0评论 0
更多>相关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说点什么吧
更多>同类资讯
  • qqzyw999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公益慈善栏目 赞助本站可以扫描支付  |  免费推广计划  |  全球资源网顾问团  |  帮助中心  |  企业文化  |  关于我们  |  全球信息中心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帮助中心
本站对所有发布的信息不承担任何责任,用户应决定是否采用并承担风险。全息元宇宙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