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 » 全国各地资讯 » 新疆 » 正文

全球报道:生态文明润泽美丽新疆(一线视角)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1-01  来源:人民网
核心提示:原标题:生态文明润泽美丽新疆(一线视角)《 人民日报 》( 2019年12月31日 05 版)坚持绿色发展和生态保护,推动自然资本大量
原标题:生态文明润泽美丽新疆(一线视角)

《 人民日报 》( 2019年12月31日 05 版)

坚持绿色发展和生态保护,推动自然资本大量增值,足以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的增长点、成为长远进步和永续发展的发力点

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的努力,让生态修复与绿色发展逐步成为现实

“一座从沙漠中‘生长’出来的村庄”。来到新疆和田市吉亚乡团结新村,第一感觉是惊奇和震撼。这个深入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年轻村子,新建于2014年,是和田市实施的一项重点民生工程。短短5年时间,一座绿树掩映、瓜果飘香的新村拔地而起,树起了民族团结互助的样板,也挺立起向沙漠进军、实现沙漠有效治理的不屈精神。

吃一口长在沙地大棚里的和田葡萄,从舌根甜到心头。这个甜,何尝不是生态治理与绿色发展之甜?新疆虽然有伊犁河谷、额尔齐斯河谷这样气候湿润、生态优良的“绿色走廊”,但从全疆范围看,“平沙莽莽黄入天”的景象,南北疆都较为多见。大片的沙漠和戈壁,距离海洋数千公里之遥,加上广袤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共同造就了新疆特殊的生态禀赋。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对新疆长远发展、长治久安极为重要。正是着眼于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新疆,近年来新疆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不断夯实绿色发展、生态保护与修复、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改革三大基础,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这一深刻哲理,在新疆许多地方都能找到有力印证。在阿尔泰山南麓的可可托海,废弃矿坑经过生态修复,摇身一变成为风靡网络的工业旅游景点。在塔里木河下游,持续了20年的生态输水,让干涸的台特玛湖得到重现、濒死的胡杨林得到复苏,塔克拉玛干沙漠与库木塔格沙漠合拢的生态危机得到化解。牺牲生态环境无法实现长足的经济增长,坚持绿色发展和生态保护,推动自然资本大量增值,足以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的增长点、成为长远进步和永续发展的发力点。努力实现治沙与治穷相互促进,经济转型与生态修复齐头并进,才能从根本上取得生态文明与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的多赢。

事在人为,人可胜天,关键在于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在乌鲁木齐飞往和田的航班上,笔者偶遇一位出差的乌鲁木齐市干部。一路上,从独库公路“美到堵车”,到越野车不能“擅闯”罗布泊,生态旅游与环境保护成为聊天的主要内容。他说,水资源对于新疆发展具有极端重要性,乌鲁木齐市规划建设乌鲁木齐河分洪工程,从乌拉泊水库上游修建一条渠道引水至柴窝堡湖,实现“分洪补湖”,不仅有助于柴窝堡湖区域生态环境修复,也可以让汛期肆无忌惮的洪水得到合理疏导和利用。把有限的水资源科学调配、集约使用,推进污染防治、流域治理,推广节水灌溉和防沙治沙……这些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的努力,让生态修复与绿色发展逐步成为现实。

历史地看,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大计。在新疆,无论是使用了千百年的坎儿井,还是见证了屯垦戍边的“林公渠”,珍惜善用水资源、保护建设好生态,堪称绿洲文明长盛不衰的密码,也是造福子孙后代的积善之举。新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必能实现跨越发展和生态保护协同共进,不断增进各族群众的改革发展获得感。

(作者为本报评论部编辑)

(责编:杨睿、马亮)
免责声明:本文若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刻删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全球资源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