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店群演:光影世界中的浮躁与喧哗
4年前,电影《我是路人甲》成为横店群演的高光时刻。电影的大型海报至今仍贴在横店群演集聚地——国防路群演公会服务部的墙上。紧挨海报的文化墙上,则写着“横漂风采——梦”。
岁末年初,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来到横店,置身横漂广场,置身横店群演中,会发现大多数群演是在熬生活,这里有着太多小人物的辛酸苦涩。很多人一开始的好奇心与冲动,成为日复一日地机械式“上懒工”,梦碎了,一脸茫然;有些人混成特约演员,拿着略高的薪酬,等待成名的机会;有人漂上十年,依然无法扎根,口袋空空,为每个月300块房租发愁……
而在“影视寒冬”的当下,这里又增添了太多怪诞不经、骚动不安。
冲动而来
迷茫着、煎熬着
演员公会将所有群演的收入标得明明白白,普通群演一天100元,公会抽成10元,拍戏过程中淋雨、抹“血”、躺尸、披麻戴孝、剃鬓角、过夜等额外增加工资,演妓女工资翻倍。但100块钱多难挣,只有群演知道。
2019年12月27日中午12点,群演李云所在的剧组准时吃午饭。穿着古装戏服的他领一个盒饭在屋檐下吃完,就顺势坐在古式建筑的台阶上休息了。当天天未亮,“群头”就召集群演集合来到拍摄地,在穿上戏服,由化妆师给戴上头套后,一天的拍摄很快开始。
李云这次饰演的是古代集市上的卖菜老农,没有台词,也无需任何演技,与被导演安排扛麻袋、拉人力车相比,演菜农着实轻松。小摊商贩和几十位来回走动的市民,一起营造了热闹的集市氛围,用来做主演的背景板。
今年是近50岁的李云来横店的第六个年头,他已记不清进过多少剧组,演过多少角色,最得意的成绩是在《如懿传》中饰演一个喇嘛,一天赚了500元,以及做过一次男明星的替身,一天赚了1000元。
李云是山西的农民,每年卖完家里果园的桃子后,他就到横店做群演。相比于种地,李云觉得拍戏的绝大多数时光是快乐、舒坦的,天未亮就出发对他来说不是事儿。
在横店已熬了一年的刘学,来自吉林,他一路打工南下,在看完《我是路人甲》后,决定做“横漂”。他说来时的自己带着梦想,但一年过去了,却发现这是没有出路的工作。“激情已耗尽。先看看情况,明年不行,就走了。”
上海人李洋是普通群演中为数不多的大学生。“闯荡横店”是他人生规划的一环。他说自己还年轻,在横店磨练5年也才20多岁。做了半年群演,李洋发现自己的“机会”还挺多,说句台词、做个复杂动作,导演都会让他上。这是因为普通群演中没有几个人能把一两句台词说利落。李洋说很少有人去听课学习,但他是抱着锻炼自己的目的而来,会去公会上表演课,也会在剧组毛遂自荐。
李洋发现抱着新鲜感来横店的人,很容易就会陷入迷茫和煎熬之中,很容易自我否定,因为做群演其实并没有出路。“如果你想明白以后会离开,那么就做现在想做的事。而如果没想明白,在横店很快就成为生活没有色彩的机械人,天天上懒工。”
没有可能的进阶
与跟潮流的发财梦
李云、王亚龙、李洋属于横店基数最庞大的普通群演一族,有数万人之多,处在横店群演生态的最底层。
横店的群演分为群众、群特(小特、中特、大特)和特约三种,还有特殊的跟组演员、武行等。群众没有台词,几乎没有动作表演,群特有一定的台词、动作和镜头,有的“大特”工资能到1000元每天。群众和特约演员找工作的方式不同,前者在微信群里抢活,后者则要到剧组送资料、面试。
群众还是特约,在大家一脚踏入横店那一刻就注定了。学历低、非科班出身的做群众,而表演专业的毕业生,那些年轻靓丽的男孩、女孩来到横店就是特约。群众与特约有着无法逾越的鸿沟,其中的门槛包括形象、专业、普通话水平等。除非有过硬的个人才艺,群众到特约的进阶毫无可能。
“影视寒冬”到来,剧组减半,失去了出工机会的群演,相当一部分开始在横店拍段子、做直播。各大短视频平台上,充斥着横店群演们的段子,点击量高的,都是群演之间狗撕猫咬的事情,有的则标题惊悚,夺人眼球,如“千万富翁投资影视失败,横店住桥洞”“农村大叔撩18岁小妹妹成功牵手”“小伙馒头下酒,想起爸爸号啕大哭”等。博眼球的视频可以轻松赚钱,不少群演不再等戏,而是一天更新几条段子。横漂广场是横店网红们扎堆的地方,他们不再聊剧组、拍戏,而是聊点击量,聊拍谁最能涨粉,聊拍什么能发财。
一位群众演员说,来横店的什么人都有,有的人连房租都交不起,却天天做着各种发财梦;有的人待了十年,仍是吃了上顿没下顿;有些人当群演有了优越感,以为自己真的成了演员,即便饿肚子也不去打工;有的人见人就借钱,花完再借……
是什么让他们
脱离群演身份
因为戏少缺活,做群演两年后,周如兰交了300元学费,学会了骑马,现在成了横店马队为数不多的女骑兵,刚在一个剧组完成女星赵丽颖的马戏替身工作,大多数时候她则穿上男装铠甲拍骑马戏。
周如兰现在一边做骑手一边拍短视频,在各大平台发布,内容多与群演相关,比如揭秘如何做替身、寻找影视剧拍摄场景、如何在横店做群演等,尽量不拍离奇、污浊的内容。
在横店,非科班出身,想混成一个特约演员,得需要十八般武艺齐全。王亚彬就是这种人,他会演奏二胡、唢呐、笙、古琴等乐器,会喷火、吞剑、火流星等杂技,还会骑马、武术、戏曲、说书……有了这些绝活就能在剧中谋得一个小角色,比如在《女医明妃传》中他饰演的就是戏子王二;在《鹤唳华亭》中是乐队指导;在《大明风华》中则是喷火人。演出机会都是他在各个剧组递资料争取来的。
原本做夜场歌手的魏劲松来横店三年,因为“嗓子亮、皮肤白、演技好”成了有名的角色演员,人称“横店第一公公”。他承包了在横店拍摄的古装大剧的太监角色。多年唱歌练就的台词、表演功力,让魏劲松面对长达一两分钟的古文圣旨从不惧怕,现场收音,绝不拖戏。
魏劲松现在常驻横店当表演老师,不做网红,不炒作自己,专教群演演戏。魏劲松说,有追求的群演并不多,很多人来到横店其实也没什么目标,穿上剧组给的衣服就完了,没有思考,没有觉悟,一天天上工、下工,有空就进网吧,当着玩物丧志的“横漂”,他最欣赏的是想演戏的人。
周如兰不愿意与那些好吃懒做的群演结交,鼓励她继续走下去的是群演中真正转型成功、学到一技之长的人。这些人经过在片场的摸爬滚打后,转型跟组人员,成为选角导演、制片人、道具师、化妆师、灯光师、场务等,真正脱离了群演身份,在影视行业扎根。“这么多励志的故事,横店网红们都不拍,他们拍了太多博眼球的段子,让横店群演形象受损。”周如兰对此有些耿耿于怀。
魏劲松曾给横店群演写过一首励志歌曲《影视梦之歌》,有一句歌词是“我们横漂人,手拉手心连心,多出精品闪耀银屏……”他希望来横店的群演能踏实演戏,有责任心,最重要的是三观正。
原标题: 迷茫着、煎熬着...横店群演中有太多小人物的辛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