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 » 全国各地资讯 » 贵州 » 正文

全球贵州频道:与大时代共成长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1-12  来源:人民网
核心提示:原标题:与大时代共成长——贵州省人大常委会设立40周年回顾1980年1月,省五届人大二次会议在贵阳召开,选举产生了我省第一个人民
原标题:与大时代共成长

——贵州省人大常委会设立40周年回顾

1980年1月,省五届人大二次会议在贵阳召开,选举产生了我省第一个人民代表大会的常设机关——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在历史长河中,40年也许只是“弹指一挥间”。然而,对于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来说,却是一段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不断发展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履职尽责,开拓进取的壮阔岁月。

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

40年来,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始终按照党中央关于人大工作的要求,紧紧围绕省委决策部署,认真履行宪法法律赋予的职责,结合贵州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先后召开44次代表大会,264次常委会;制定300余件地方性法规。先后听取和审议“一府两院”专项工作报告500多次,组织开展执法检查80多次,受理群众来信来访10万多件次,有力推动了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和民主法治建设。

40年来,省人大常委会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要位置,坚持党对人大工作的绝对领导,牢牢把握人大工作正确的政治方向。省人大常委会坚持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建立常态化学习制度,确保第一时间学习贯彻落实。两次召开全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交流会,深入推进全省各级人大常委会学习宣传贯彻全覆盖。

认真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积极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强化理论武装,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把传达学习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精神作为省人大常委会会议的第一议题,自觉对标对表,努力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三者真正打通、有机统一起来。

40年来,省人大常委会始终自觉把党的领导贯穿于人大工作各方面、全过程,坚决做到党中央和省委有号召、有部署,人大就有行动、有落实。坚持每年向省委汇报工作并形成常态化、制度化,自觉接受省委领导,并充分发挥常委会党组的领导核心作用,确保党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不折不扣得到贯彻落实。

立法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轨道

“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培植后发优势,奋力后发赶超,走出一条有别于东部、不同于西部其他省份的发展新路。”是习近平总书记对贵州工作的殷切嘱托,深刻把握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2014年省人大常委会制定并通过了全国首部省级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条例,并陆续出台水污染防治条例、大气污染防治条例、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条例、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等系列法规,基本构建起具有贵州特色的生态文明法规体系。2015年6月,在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5年会期间举行“绿色化与立法保障分论坛”,达成绿色化与立法保障贵阳共识。2016年9月,省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关于设立“贵州生态日”的决定》,决定将每年的6月18日设立为“贵州生态日”,全力助推贵州建好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

身处全国脱贫攻坚主战场,省人大常委会坚持把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依法履职的重中之重。2016年在全国率先制定大扶贫条例,以法治化方式构建“全民战、全力帮、全面扶”的大扶贫格局,被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汪洋誉为:“善于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扶贫工作的典范。”2018年作出《关于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十二届三次全会精神?依法推动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议》,广泛动员各方力量,打一场脱贫攻坚的人民战争。

2016年全国首部省级《大数据发展应用促进条例》将贵州大数据产业发展纳入法制轨道。2019年通过的《贵州省大数据安全保障条例》是我国大数据安全保护省级层面的首部地方性法规,是我省大数据产业发展制度保障顶层设计的又一项新成果。专利保护条例、外来投资者权益保护条例、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条例、民营科技企业条例、信息基础设施条例等,则为推进我省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2015年3月,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立法法的决定,由此我省的立法主体从20个增加到41个。从2016年1月1日起,全省9个市州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对城乡建设与管理、环境保护、历史文化保护等方面事项制定地方性法规,市州人民政府开始制定地方政府规章。那时起,我省地方立法工作形成新格局,走入发展新时期。

地方立法开展得有声有色,很多既适合当地需要,又有地方特色,一些地方立法还获得多方称赞。去年8月,在全国人大新闻局的支持下,人民日报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暨地方人大创新调研行采访组到贵州等4个立法工作有特色的省份采访,并在人民日报刊发长篇通讯《立法护航大数据发展——贵阳市人大常委会让大数据立法立得住、行得通、接地气、有实效》,产生了很大反响。

40年,300多部地方法规,记录和见证了贵州法治建设的历程,也展现了省人大常委会的责任和担当,经过40年发展,贵州地方立法工作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的轨道,进入了依法立法和全省立法工作“一盘棋”的新时代。

积极探索、完善监督工作的制度机制和方式方法

40年来,省人大常委会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事项,当做省人大常委会监督工作重点。从2011年开始,省人大常委会根据监督法,对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食品安全问题开展专题询问。此后先后对全省脱贫攻坚、生态文明建设、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民族村寨保护、耕地保护等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开展了12次专题询问。询问直面矛盾,问出了民心;回答实事求是,答出了承诺。会后形成审议意见交省政府研究办理,推动有关问题的解决。

2014年开始,省人大常委会在专题询问的基础上开展工作评议,先后对省交通运输厅、民政厅、林业厅、教育厅相关工作开展评议,促进了相关工作进展及机关作风转变。

40年来,省人大常委会找准监督工作切入点,紧扣省委工作部署,突出事关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问题、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确定监督事项,逐渐形成专题询问、执法检查、听取报告等较为稳定的监督形式。每年一月,省人大常委会就对当年开展的监督工作进行详细安排,包括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计划预算报告,开展执法检查、专题询问等多项监督内容。

专题询问是国家权力机关依法监督、代表人民群众进行的庄严之问。每年的执法检查已经成为省人大常委会主要的监督方式,由常委会领导带队对一两部法律实施情况进行检查,以此推动相关法律的实施。

把专题调研、听取报告、专题询问三种监督形式结合起来,形成人大监督工作的“组合拳”,彰显了人大监督的刚性、硬性。

40年来,随着时代发展,省人大常委会及时对人大监督工作进行创新,增强了监督的有效性。根据修改后的预算法等法律法规,突出监督重点创新监督方式,加快实现预算审查监督“全口径、全覆盖、全过程、全公开”,实现从程序性审查向实质性审查的转变,为人民看好“钱袋子”。

让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参与也是监督工作的新常态。省人大常委会连续七年紧盯赤水河、乌江开展环保督查,关键是让部分人大代表、媒体记者全程参与。连续七年开展的赤水河、乌江环保行活动都由新华社、中央电视台、贵州日报、贵州电视台等10余家新闻媒体,随同部分人大代表一同采访,进行集中报道,通过媒体让人民群众了解多年来保护和治理赤水河、乌江流域的工作及成效。

40年来,省人大常委会通过切实监督“一府两院”解决民生问题、伸张公平正义,以更好地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通过坚持走群众路线,深入群众开展调查研究,倾听群众呼声,了解民情民意,集中群众智慧,使省人大常委会的工作建立在广泛的民意基础之上,也使国家权力机关作出的决定、制定的地方性法规更加顺应民心、体现民意、贴近民生。

更好发挥人大代表及县乡人大作用

2019年11月的松桃,乍寒乍暖。中央电视台拍摄地方人大设立40周年专题片的5名记者专门到松桃县,拍摄全国人大代表石丽平利用苗绣帮助乡亲们脱贫的故事。在都匀市,央视记者还对省人大代表杨加军提出发展电商建议帮助脱贫的事迹进行拍摄。

每一位投身脱贫攻坚的人大代表,都有自己的一套致富经。指尖上的工艺,历经千年后,能够在新时代成为一方群众创造美好生活的瑰宝,背后是大扶贫条例等政策法规的支持,是人大代表的履职尽责,兑现为民承诺的奋斗与奉献。

全省88000多名各级人大代表,已经成为脱贫攻坚的一支重要力量。在这两位人大代表的身后,是全省8万多名各级人大代表在各条战线上,书写着一篇又一篇决战贫困、助力改革、推动发展的动人篇章。

每年阳春三月,全国人大代表汇聚北京。全国人代会期间组织的“代表通道”集体采访,中央电视台全程直播,观看人数过亿,社会各界高度关注,传播广泛。这两年,来自我省的全国人大代表杨昌芹、傅信平、罗鹏结合自己的履职情况,讲感受、谈体会,语言朴实、事迹鲜活、感情真挚,感动了不少观众。

人大代表来自于人民,为民代言是他们的使命;人大代表是人大工作的根,根深才能叶茂。改革开放以来,全省共进行11次乡级人大代表直接选举,10次县级人大代表直接选举,充分保障了人民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40年来,省人大常委会不断完善人大代表联络群众制度,推动各级人大建立健全代表联络机构。加大代表培训力度,实现了人大代表初任履职培训全覆盖。形成人大、“一府两院”承办部门和人大代表多方联动的合力督办工作机制,办理好人大代表依法提出的议案建议。加强对重点建议的督办,促成具体问题的解决。

40年来,省人大常委会累计办理代表议案、建议1.5万多件,并于2015年重新制定了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议案和建议办理条例,进一步完善了代表议案建议办理工作机制。确保件件有回应,事事有回音,让人民参与国家管理的权利得到充分的尊重和保障。

现在的贵州大地,“人大代表之家”遍地开花。各地普遍设立“代表之家”“代表联络室”“代表工作站”等代表联络机构,实现了闭会期间代表活动有组织、有制度、有经费。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在基层。这些年,省委、省人大常委会按照中央和全国人大有关文件要求,结合实际制定贯彻落实措施,形成了层层推动县乡人大工作和建设的良好局面,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基层焕发出蓬勃生机。

时序更替,梦想前行。40年的历程说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一套有效保证能干事、干好事、干成事的政治制度,具有巨大政治优势和组织功效。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开启了我国制度建设的新篇章。对40年历程最好的纪念,就是在新的征程上创造新的辉煌。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省人大及常委会各方面建设一定会越来越好,蓬勃出无限生机和活力。

(责编:陈晶晶、陈康清)

免责声明:本文若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刻删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全球资源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关键词: 与大时代共成长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