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 » 全国各地资讯 » 贵州 » 正文

全球贵州频道:喜看贵州农村产业革命纵深推进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1-14  来源:人民网
核心提示:原标题:喜看贵州农村产业革命纵深推进这场农村产业革命以思想观念革命为引领,以发展方式革命为核心,以工作作风革命为推动,加

原标题:喜看贵州农村产业革命纵深推进

这场农村产业革命以思想观念革命为引领,以发展方式革命为核心,以工作作风革命为推动,加快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加大结构调整力度,促进农村经济发生脱胎换骨的深刻变化,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同步小康、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2018年初,贵州省委作出“来一场振兴农村经济的深刻的产业革命”的重大决策,这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贵州“要着力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党的十九大关于推进农业现代化重大部署的重要举措。这场贵州农村产业革命以思想观念革命为引领,以发展方式革命为核心,以工作作风革命为推动,加快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加大结构调整力度,促进农村经济发生脱胎换骨的深刻变化,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同步小康、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这是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的主要矛盾,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部署,立足贵州山地农业实际情况,综合分析经济发展大局作出的科学决策。贵州大地由此迅速掀起了一场农村产业升级和经济振兴的革命热潮,初步探索出一条符合贵州实际的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新路。

两年来,贵州农村产业革命正在推动落后生产方式占很大比重的农村产业发展方式发生历史性变革,正在推动小农经济占很大比重的农村产业格局发生根本性变化,正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加速融入现代社会化大生产进程,取得了振兴贵州农村经济的显著成效。

农村产业发展规模化、市场化、组织化快速推进。全省特色优势产业规模迅速扩大,其中茶叶、蓝莓、李子种植面积全国第一,猕猴桃、火龙果、刺梨种植面积名列全国前茅,“一县一业”不断做精做强,改写了“贵州什么都有”“什么都好”但“什么都少”的历史。两年间,全省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400多万亩,建成设施大棚5600多万平方米;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完成投资2200多亿元,综合产值4800多亿元,入园企业达6300多家;建成基础设施完善的省级农业园区480多个,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达到4个。黔货出山推动特色农产品加快走进粤港澳大湾区和发达省市,走进了东南亚、海湾地区等国际市场。建立面向东部省市的农产品供应基地290个,在对口帮扶城市设立绿色农产品旗舰店和展销中心86个,近两年对东部帮扶省市农产品的销售额达47亿多元。已发展近1000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3200多家市县级农业龙头企业、乡村农业专业合作社近4万个,创办村社合一合作社1万多个,组织3800多个贫困村开展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三变”改革试点,农业组织化程度大幅提升。全省相继涌现出西秀大坝村、平坝塘约村、盘州娘娘山、岩博村等一批“三变”改革的典型。

农村经济发展的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快速形成。特色优势农业产业产加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快速推进,产业链不断延伸,产业幅不断拓宽。优势农产品的优良品种率、优秀品质率、科技贡献率、知名品牌数量较快增加,参与市场分工的层级得以提升。主要农作物良种率达95%以上、生产综合机械化率达到36%以上、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40%左右。农业支撑条件不断改善,农业服务水平提速社会化,农村产业供应链更加健全,农业市场竞争力持续增强。实现辣椒产加销规模全国第一。“贵州绿茶”成为全国唯一省级茶叶区域农产品地理标志。“虾子辣椒”“兴仁薏仁米”等荣获中国百强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毕节等地的绿色农产品入选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产品供应体系,进入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广州江南市场、上海西郊国际、重庆双福国际农贸城销售。全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加快,2019年有遵义市播州区枫香镇花茂村、铜仁市江口县太平镇云舍村、六盘水市盘州市淤泥乡岩博村、毕节市大方县核桃乡木寨村等12个村庄入选第一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农村产加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农旅文融合发展迈出崭新步伐。

农村经济增速、产业增效、农民增收齐头并进。2018年全省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6.8%,2019年预计增长6%左右,均位居全国前列,为缓解经济下行压力、推动全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2019年,全省集中力量推进由省领导分别牵头的12个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推动在规模、产量、产值整体上实现较快增长,蔬菜、茶叶、食用菌、水果和辣椒产量同比分别增长11.9%、10.7%、27%、16.7%、19.6%,种植业增加值预计增长8%以上,创近年来最高增速;坝区农业产业平均亩产增加值增长30%左右,全省农业从业人员人均产值大幅提高。仅在2018年,贵州农村产业革命就带动204万户788.2万人,实现户均增收1.01万元。农村产业革命两年间助力贫困县脱贫摘帽、贫困人口脱贫退档、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稳定增长,贵州实现了脱贫人口数量和农民可支配收入增速的全国领先,创造了中国减贫的“贵州奇迹”。

广大干部群众思想观念革新、发展能力提升、务实作风培育协同推进。全省农村产业革命带来的变化,最根本的是人的变化,是生产力中这个最活跃因素的精气神和能力素质的显著提升。在农村产业革命的创造性实践中,全省广大干部群众中存在的懒惰麻木、因循守旧、小农经济思想观念加快破除,积极作为、探索求变、融入大市场的观念加快树立,各级领导干部更加重视产业规模、研究市场规律、强化组织发动,广大农民群众增强了组织起来、抱团发展、握拳出击的思想意识。广大干部群众“在战争中学习战争”“在游泳中学会游泳”,各级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激情、领导发展的能力、做好群众工作的本领明显增强,各地农民群众市场经济的意识、改变命运的斗志、加快发展的能力明显提升。全省广大干部群众在脱贫攻坚和产业革命的一线,躬身践行团结奋进、拼搏创新、苦干实干、后发赶超的新时代贵州精神,挺起大山脊梁,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开创出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省委连续在2018年和2019年“七一”期间,累计表彰全省脱贫攻坚优秀共产党员1000名,优秀基层党组织书记600名,优秀村第一书记500名,先进党组织1000个。

贵州农村产业革命能够迅速取得骄人战绩,在于坚持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起点出发,突出推进思想观念革命、发展方式革命和工作作风革命,突出抓具体抓深入,创造性地在全省统筹谋划、精心部署和协调推进农村产业革命。

立好农村产业革命“方向标”是前提。省委对农村产业革命极为重视,精心擘画、统筹布局、高位推动。省委主要领导明确提出了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迈进的“六个转变”,就是从自给自足向参与现代市场经济转变、从主要种植低效玉米向种植高效经济作物转变、从粗放量小向集约规模转变、从“提篮小卖”向现代商贸物流转变、从村民“户自为战”向形成紧密相连的产业发展共同体转变、从单一种植养殖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转变,引领着农村产业革命朝着正确方向阔步前行。省委采取中心组学习会、专题调研、专题调度等具体方式进行专题研究,在省委全会、经济工作会、农村工作会等重要会议上进行专题部署,专门召开省委十二届五次全会通过《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入推进农村产业革命坚决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的意见》,完善农村产业革命顶层设计,提供成套政策支持,立起了农村产业革命“方向标”。

绘好农村产业革命“施工图”是关键。遵循产业发展的基本规律,省委主要领导精心描绘了包括产业选择、农民培训、技术服务、资金筹措、组织方式、产销对接、利益联结、基层党建“八要素”的农村产业革命“施工图”。重点采取调减低效玉米种植开路、坝区产业发展示范、12大特色优势产业带动、政策配套组合等一系列“施工”举措,坚定不移把农村产业革命进行到底。两年间,全省累计调减低效玉米种植1000多万亩,推动蔬菜、水果、中药材、茶叶、食用菌等高效经济作物替代种植,为农村产业革命腾出了用武之地。集中力量在1600多个坝区进行产业革命示范,有力推动坝区产业发展资源重组、产业重构、组织重建、人才重聚。突出“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优势,科学选择发挥贵州地理、历史、文化和自然环境特质的12个特色优势产业,明确12个省级领导领衔,采取一个产业一个领导小组、一个工作专班、一个专家团队、一套推进方案的措施,同心聚力推进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围绕拓展营销渠道,延伸市场半径,专门组建绿色优质农产品营销专班,针对沿海省市和海外市场举行贵州特色农产品展销会、展示会,建立绿色优质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探索推进消费扶贫,确保农产品卖得出、卖得好,不发生大规模滞销问题。有力有效整合脱贫攻坚产业扶贫、乡村振兴产业兴旺、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升级版小康业发展、农业园区建设、生态产业开发、东西部扶贫协作、中央部门和发达省市定点、对口帮扶等人力、财力、物力,支撑农村产业革命乘风破浪。

舞好农村产业革命“指挥棒”是保证。全省各级各部门在农村产业革命中,积极推行政策设计、工作部署、干部培训、督促检查、追责问责“五步工作法”,把农村产业革命成效纳入各级目标考核、纳入干部政绩考核,推动各项政策落地见效。先后发起“春风行动”“夏秋攻势”“秋后喜算丰收账”“冬季充电”等脱贫攻坚和产业革命战役,一线战场捷报频传,产业发展风生水起。在省委、省政府的部署、推动和督办下,各级党政一把手、四大班子成员、省市县乡相关部门主动聚焦产业扶贫,层层聚力攻坚,下派4.56万名驻村干部,其中,第一书记8848名,实现所有贫困县、乡、村都有挂帮领导,所有贫困人口都有帮扶干部。

在农村产业革命推动下,全省特色优势产业发展之快、农民获益之多、农村发展方式转变之深前所未有,农村产业革命已实现良好开局,为下一步全面纵深推进积累了丰富经验,为乡村振兴集聚了强大能量,为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当前,在贵州农村产业革命方兴未艾之际,全省上下必须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深刻把握新时代产业转型升级、消费结构升级的发展特征,把农村产业革命作为脱贫攻坚这个头等大事和乡村振兴这个重大部署的治本之策,作为稳增长和高质量发展现实需要的重大支撑,作为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实现百姓富生态美有机统一这个最根本目标的重大举措,切实把贵州的特色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

要进一步聚焦优势产业迅速扩大规模、提高效益,进一步做强“一县一业”,做精坝区特色农业产业,打造一批现代高效山地农业发展基地;进一步强化科技服务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加快构建企产学研用一体化农业科技创新服务体系,促进大数据与农业经济的深度融合,提高农村产业发展的科技贡献率;进一步以12个农业特色优势产业的产品精深加工为重点,突破农村产业发展的精深加工瓶颈,带动农村一二三产深度融合,着力把贵州省打造成为全国绿色食品工业基地;进一步加快推进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培育农村产业发展龙头企业,全力延伸农产品市场半径,深度推进黔货出山,聚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地区、成渝经济区等地绿色农产品供应基地;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实现“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组织方式的广覆盖,促进农业专业合作社、农村信用社、供销社和科研院所的融合发展,彻底改变户自为战、单打独斗的农业经营模式,促进农业经营的社会化大生产;进一步大力培育现代职业农民,充分尊重群众意愿促进土地集中集约经营,支持引导返乡农民工创业,强化群众产业发展的利益联结,探索闯出传统产业现代化、现代农业生态化的现代化特色高效农业发展新路径。(李裴 张再杰)

本文为贵州省绿色发展战略高端智库系列成果

李 裴:贵州省绿色发展战略高端智库首席专家

张再杰:贵州财经大学中国西部绿色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贵州省绿色发展战略高端智库建设项目执行人

来源:《当代贵州》周刊2020第2期

(责编:陈晶晶、陈康清)

免责声明:本文若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刻删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全球资源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