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一年里,省政协拓宽民主监督履职渠道,把督办提案作为推进民主监督的重要举措,省政协委员、省政协各参加单位和各专门委员会围绕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和自由贸易港建设等全省中心工作和生态环境保护、医疗教育事业等民生问题,通过提案积极履行职能,共收到提案669件,最终立案625件。提案内容丰富、重点突出、质量有所提高。
在省政协七届三次会议召开之际,本报特撷取10件省政协主席会议成员督办重点提案,刊登提案内容及办理落实情况,以飨读者。
1 “海澄文”一体化
提案
《加快推进“海澄文”一体化综合经济圈产业协调发展的建议》
提案人
郭燕红
推进“海澄文”一体化协调发展
案由:“海澄文”是海南省发展的龙头区域,在区位、禀赋、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都具有优势,在全省发展大局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海澄文”产业协调发展空间巨大,机遇和挑战并存。
建议:由省级层面来统一规划建设和规范运营“海澄文”重点产业园区。重点推进高新技术与信息产业等六类重点产业园的大园区建设,实现“海澄文”三地产业的差异化协同发展,避免三市县产业同质化和过度竞争;探索和建立省级层面的“决委会、管委会、咨委会”三位一体的行政运行体制;构建“立体监管”新模式;构建“海口为主、澄文联动、责任共担、利益分享”的招商引资统筹机制。
办理结果:省发改委答复——目前,省发改委推进“海澄文”一体化综合经济圈产业协调发展,一是突出错位互补,统筹产业园区布局,牵头完成了全省重点产业园区规划布局的研究调整优化工作,并研究制定各重点产业园区个性化扶持政策。二是突出一体联动,统筹招商引资,省发改委将会同省商务厅、海口市、澄迈县、文昌市共同研究打造三地专业化的招商机构。三是突出重点领域,加大资金支持,对于“海澄文”区域入选省委确定的重大基础设施和民生服务项目,符合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的,省发改委将继续给予大力支持。四是突出节约集约,强化用地支撑,积极支持“海澄文”三地盘活闲置土地。五是突出高位统筹,创新管理体制。省发改委将建立省级议事协调机制,统筹指导园区重大政策制定、规划、审批及考核评价等事务,打破行政体制限制,有效激发园区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推动产业项目进园区。
2 水资源保护补偿
提案
《建立重点河流下游对上游地区水资源保护补偿机制的建议》
提案人
符会从
符英兰
建立水资源保护补偿机制
案由:山区林地占据着大部分土地,致使农民人均耕地面积少。为保护生态,上游群众作出了巨大牺牲,无法开垦种植、进行开发性生产,守着青山过“穷日子”的现状,让农民失去了“靠山”及可利用的土地资源,也失去了继续生产和后续发展的机会,从而引起农民及其子女的生活、就业、教育以及社保等民生问题。
建议:省委、省政府建立重点河流下游对上游地区水资源保护补偿机制,按照“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以城市工业和生活用水量为依据,综合参考各水源地地区生态公益林数量及其对流域的贡献大小、地方经济发展水平等测算补偿额度,以此充实老百姓的“绿色口袋”,增加贫困人口收入,助力脱贫攻坚。同时调动省内各条河流上下游地区生态保护的积极性,为建设美好新海南作出积极贡献。
办理结果:省水务厅答复——将认真研究并采纳意见和建议,按照国家和本省关于流域生态补偿工作的总体部署,积极配合省财政等部门进一步建立完善重点河流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推进落实流域跨界断面的水质水量作为补偿基准;进一步扩大补偿范围,推进500平方公里及以上跨市县河流和重要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建立完善横向生态补偿机制;探索建立多元化生态保护补偿机制,鼓励流域上下游市县开展水权交易;协商推进流域保护与治理,推进水源涵养建设和水土流失防治,统筹协调水资源开发利用、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3 共享农庄
提案
《关于把共享农庄作为脱贫攻坚重要创新的建议》
提案单位
致公党海南省委会
探索助力脱贫攻坚新模式
案由:共享农庄创新探索了助力脱贫攻坚的新模式,为海南省打赢脱贫攻坚战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实际工作中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为:共享农庄建设在用地方面还需进一步研究;共享农庄在布局方面还需进一步优化;共享农庄的产业融合作用有待进一步加强;共享农庄在助推村集体经济发展方面还需进一步发力;共享农庄在利益联结分配机制方面还需进一步完善。
建议: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完善并创新配套政策。二是推动共享农庄合理布局,扩大扶贫覆盖面。三是以产业融合为根本,创新共享农庄脱贫攻坚模式。四是推动共享农庄成为发展壮大贫困村集体经济的重要抓手。五是创新共享农庄与农户间的利益联结分配机制。
办理结果:省农业农村厅答复——组织开展海南共享农庄试点创建,并要求市县政府组织农业农村、自然资源和规划、环保、住建、旅游等部门,对海南共享农庄申报主体项目进行现场联合考察。强化督查检查,对创建试点主体督促检查,努力确保创建试点工作稳步健康推进。进一步对海南共享农庄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进行支持,积极搭建线上平台、延伸线下服务,开展农庄、生活服务、物流跨界合作,解决产业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加大投资方和农庄之间的资源整合力度,推动农庄服务与居民生活深度融合,以此提高客户黏度,增强自身竞争力。
4 人才培育
提案
《关于重视海南本土人才培育和使用的建议》
第一提案单位
民进海南省委会
提案
《关于构建1+1>2海南新型人才引培系统的建议》
第二提案单位
省工商联
人才引进和本土人才培养并重
案由:外来人才在一定程度上填补海南省人才队伍中的空白,优化了人才结构,为海南省人才队伍注入新鲜活力。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海南本土人才同样也在为海南经济社会发展奉献力量。在重视引进外地人才的同时,不能忽视本土人才的培育和发展。
建议:加大对本土人才的培育和使用,为本土人才的发展创造良好条件,提供广阔的事业平台。一是重视本土人才的培养,推进人才队伍整体开发。二是改善本土人才的待遇及发展空间,留住本土人才。三是建立健全人才服务保障制度,保证人才发展环境。
案由:新时期海南对人才使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持续吸引人才,留住优秀人才,用好本土人才”,为海南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值得深思。
建议:海南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构建新型人才引培系统,要求招引人才和培育本土人才同步发力,建立“1+1>2”的叠加效用。一是坚持引培并重,搭建产业人才“蓄水池”。二是搭建人才资源服务平台,助力人才发展。三是建立产业企业家领航学习计划,发挥企业家引领作用。
办理结果:省委人才发展局答复——将尽快研究起草人才培养专项政策,打造省内人才培养品牌,全面做好省内人才培养集聚使用工作。将进一步加大人才投入力度,以更大力度创新人才培养、激励政策,从而让更多创新创业活力充分涌流,让更多创新创业成果充分涌现。将以问题和需求为导向,打好政策“补丁”,落实好各类人才服务保障政策,更好更快推进各类基础设施建设,持续优化人才社会和生活环境,切实营造海南省宜居宜业的人才生态。
省国资委答复——指导跟踪落实企业已签约人才、见习生,特别是琼籍毕业生到岗到位工作情况。加大本土人才的培养力度,不断创新培训方式,不断提高本土企业家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
5 海洋生态保护
提案
《加强海南近海海洋生态系统保护的建议》
提案人
李松海
加强海南近海海洋生态系统保护
案由:加强海南近海海洋生态系统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有助于推进海南全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助力美好新海南以及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近年来,海南各级政府积极开展海洋生态保护修复,有效遏制了海洋生态平衡失稳趋势,但部分海域受各种人类活动影响的基本面仍然没有太大改观。
建议:加强海南近海海洋生物资源和生态环境本底调查,通过加大资金投入,组织专家系统开展海南近海海洋生物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本底调查。尽快查清海南近海海洋生物资源的基本状况及其受威胁的状态。建议环保执法机构不断创新完善执法模式、工作机制,保持查办海南近海违规违法渔业活动。强化宣传教育与公众参与,切实提高公众保护海洋的意识,鼓励社会各界共同参与治理海洋环境污染和破坏。
办理结果:省自然资源和规划厅答复——各部门将通力配合,加强工作协同,确保海南省海洋环境只能更好。一是农业农村等部门做好南海渔业资源调查,大力开展水生生物资源增殖放流和海洋牧场建设。二是海洋执法单位将努力抓好“五全三化”工作:即全链条管理、全队伍协同、全装备保障、全过程闭合、全数据共享;以及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三是生态环境部门完善海南本岛周边近岸海域海洋生态环境系统性调查及风险评估机制,针对性地进行近岸海域污染防治的政策措施。四是林业部门将结合省政府印发的《加强红树林保护修复实施方案》,加强红树林的科学保护和修复。
6 地下水资源
提案
《关于加强地下水资源管理使用的建议》
提案单位
省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
加强地下水资源使用
案由:海南省地下水资源较为丰富,但目前海南省地下水现状总体开采利用量不大,且随着海南省地表供水设施的建设呈逐年下降趋势。
建议:一是设置专项财政资金,加强地下水资源勘查工作,摸清“家底”,为开发利用与保护规划编制服务。二是合理调配和综合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与地表水资源。三是加强地下水开采的污染管控,确保水资源的永续利用。四是完善优化地下水动态和地质环境监测网络。五是科学规划,做到地下水资源优质优用。六是加强立法工作,完善监督管理体系。
办理结果:省自然资源和规划厅答复——加大投入加强地下水动态监测。进一步加强多部门协调联动,力争国家的大力支持,突出重点、补齐短板、信息共享,建立完善地下水动态监测网,获取系统资源动态资源信息。深入推进地热水、矿泉水开发的严格监管。加强地热水、矿泉水保护,严格规范开发许可出让登记管理,科学管控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加强饮用天然矿泉水采矿许可专项水质动态监测。
7 政务服务
提案
《关于省12345热线的建议》
提案单位
民革海南省委会
推进12345改革任务
案由:海南省12345热线是全国第一家由省政府成立的综合服务热线,是海南省委、省政府深入实践“放管服”改革的产物。热线上线以来,凭借优质的服务、快捷的反应,不仅获得人民群众的好评,也在全国“大比武”中成绩斐然。但仍存在有些地方、单位重视不够,诉求办理时限过长,业务系统、工作标准不统一,尚未建立监督考核机制等问题。
建议:一是提高思想认识,推进12345改革任务。二是全面优化诉求办理流程。三是建立省12345热线监督考核体系。四是建立完善的知识库管理体系。五是为12345热线解决人员编制及资金困难。
办理结果:省政务服务中心答复——草拟了《海南省政府综合服务热线12345平台建设管理实施方案》,对省12345平台建设提出了新的目标和要求。按照“应纳尽纳”原则,与诉求量较大的非成员单位对接,如省公安厅、省妇女联合会、省打击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省医疗保障局等研究业务联动机制;研究制定了全省统一的热线业务分类标准,目前已下发各有关单位征求意见;印发了省12345平台《运行管理办法(试行)》等五项制度,明确全省12345各级平台均采用“7×24”小时工作制。目前,省政府政务服务中心每月通过《政务服务动态》,向省委、省政府报送12345热线月度运行情况。通报展示了群众诉求分布情况、群众关注热点问题、办结率及满意度情况、逾期情况等热线运行数据,对各级12345平台工作进行监督。
8 企业融资
提案
《关于解决海南省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建议》
提案单位
民建海南省委会
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
案由:海南省民营经济虽然发展势头良好,但受国际国内多重因素的影响,发展上遇到了融资难等一些困难和问题,特别是社会上出现一些贬损民营企业、看衰民营经济的言论,导致一些民营企业家对政策预期不稳、发展信心不足。据调研,海南省民营企业发展的资金来源大部分依靠自有资金或其他融资渠道,从商业银行融资的比例较低。资金供求巨大的缺口不仅制约了民营企业的创新,且影响了民营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建议:第一,建立资金安全评估预测机制,设立资金安全的风险底线和指数,构建政府、银行、企业多管齐下的扶持民营企业投融资平台和机制,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第二,加大政府融资政策的支持与推动力度。第三,通过制度创新,培育和完善银行为主的信贷市场。第四,促进以企业上市为主的融资多元化建设,支持民营企业直接融资。第五,按市场化方式建立扶优基金,做好重点扶持工作。
办理结果: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答复——一是加大信贷投放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民营企业信贷投放增加,融资担保行业为民营企业增信,加强产品服务创新,提高信贷可得性,积极运用再贷款、再贴现政策,压实降低融资成本责任。二是有力发挥政策综合效能,完善政策体系,搭建综合金融服务平台。三是支持民营企业直接融资规模不断扩大,积极推动后备企业上市,协调解决上市公司相关问题,组织培训,推动省内企业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四是创新完善民营企业融资机制,支持民营企业进入金融行业,推动设立海南省融资担保基金,发挥政银保、银税互通支持作用,大力优化市场环境。
9 离岸创新创业
提案
《关于建立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中心的建议》
提案单位
致公党海南省委会
引进跨境企业进驻海南
案由:从全国范围来看,深圳、上海、武汉、苏州等地均通过建立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中心的形式吸引海外人才创新创业,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人才资源。目前,海南省自发或在单一园区成立了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中心(或基地),但覆盖面单一,对海南在全域范围内探索建立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的支撑作用有限。
建议:海南省积极利用独特的自然环境优势以及当前经济新一轮发展的契机,尽快建立海南省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中心,引进跨境企业进驻海南,吸引更多优秀海外人才“为琼所用”。一是构建“1+N”模式,统筹协调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中心与基地建设。二是加大宣传力度,建立信息精准对接平台。三是完善前置服务,提高海外人才落地创业成功率。四是完善配套服务,为离岸创新创业提供保障。五是拓宽国际协作,做好国际合作交流战略部署。六是加快园区产业集聚,提高海外人才吸纳能力。
办理结果:省科技厅答复——积极发挥牵头单位作用,与各责任单位紧密联系,开展前期相关工作。一是积极争取国家部委支持,省科技厅领导带队到科技部对接海南省建设国际离岸创新创业示范区等有关工作。二是加强调研与方案制定。三是大力推进示范基地建设。四是进一步完善管理体系和平台,吸聚海外人才。五是推动国际教育创新岛建设,为吸引更多的海外人才来琼创新创业,省教育厅大力推动国际教育创新岛建设、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和做好国际合作交流。六是加大宣传力度,建立信息传播与对接平台。
10 农村土地
提案
《解决土地撂荒问题 增加农民经济收入》
提案人
林美
解决土地撂荒问题
案由:近年来,随着城镇化建设的推进,大量农民进城务工,农村土地撂荒现象日益突出,不仅影响了粮食生产、制约了农民增收,且浪费了宝贵的土地资源,如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土地撂荒问题将进一步恶化。从目前的情况看,由于农村青壮劳力纷纷外出,土地耕种交由年老体弱的父母或未成年子女承担,劳动力有限,造成乡村普遍存在土地失耕撂荒情况。
建议:一是转变观念找出路,解决土地撂荒问题。二是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提高耕地的产出效益。三是出台相关政策,遏制农地撂荒现象。四是灵活执行国家各项补助政策,提高农民耕种的积极性。五是加大对土地的监管力度,及时发现和化解土地撂荒问题。
办理结果:省农业农村厅答复——一是摸清全省底数,查清撂荒原因。逐乡镇、逐村、逐户摸清撂荒地基本情况,并做好撂荒地的面积、分布地点、土地现状、具体承包人相关信息和撂荒原因的统计登记。二是采取针对性措施,提高农民复耕积极性。从扶持政策、资金投入、技术创新和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等方面着手,研究和出台相关政策,推进撂荒地复耕。三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加大支持力度。加强撂荒地恢复生产的基础建设工作。四是加强业务指导和督查督办。加强对推进撂荒地恢复生产工作的督导,确保撂荒地复耕工作顺利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