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网上了解非遗技艺、云端看展览 黑龙江人宅在家里也可以很“文艺”
人民网哈尔滨2月7日电(杨雪楠)宅在家里不能出门,线上文化生活成为很多人的选择。黑龙江省文艺工作者们充分利用线上平台,展示文艺作品、非遗技艺。黑龙江省内博物馆、图书馆等资源丰富的展馆闭馆却不谢客,制作数字资源,并通过视频、纪录片、电子图书馆等多种方式,让广大群众通过手机就能看展览、看展品、看图书,丰富了宅在家中的文化生活。
博物馆闭馆不谢客 云上看展览
疫情当前,人在家中宅,想学学历史,欣赏文物,线上博物馆是个不错的选择。黑龙江省多个地市的博物馆都开通了数字服务,通过“黑龙江省博物馆”微信公众号,就可以走进360度全景博物馆,只要点一下地面上的箭头,就可以自由在省博各个展厅里出入,可以走近感兴趣的展品仔细端详,也可以快速穿梭于多个展厅。
足不出户就能看文物,鹤岗博物馆推出数字线上导览服务。进入“鹤岗博物馆”微信公众号,选择“精品文物”,汉魏时期的陶罐、南北朝时期的项饰、清朝的官服等博物馆内的文物就排着队来到眼前。
黑河市瑷珲历史陈列馆通过微信公众号发出瑷珲历史陈列、俄罗斯铜版画艺术展、旧上海广告月份牌特展等18个展览视频,跟着视频用手机看展览,既能看到展览中的精华,又能通过解说了解展品背后的故事。
齐齐哈尔博物馆精心整理出馆藏的中国美术书法界名家代表作。图片来源于齐齐哈尔文旅微信公众号
近百幅书法名家作品,一条微信就一览无遗,齐齐哈尔博物馆精心整理出馆藏中国美术书法界名家代表作,通过“齐齐哈尔文旅”公众号发布,看着龙飞凤舞的名家字画,仿佛也闻到了墨香。为了丰富鹤城居民的生活,齐齐哈尔博物馆还精心录制了展馆讲解视频,跟着展馆的金牌讲解员,倾听黑龙江督军署的历史背景。据了解,疫情期间,齐齐哈尔博物馆还将通过这种视频讲解的方式,为市民陆续展现网上展厅。
线上画糖画、教剪纸 非遗传承人各显本领
“大家好,今天我们要介绍几种剪纸纹样。常见的纹样有太阳纹、月牙纹、水滴纹、柳叶纹、锯齿纹。”剪纸传承人将剪纸常用的纹样录制成了视频发送到网上,教网友剪纸。
牡丹江市糖画技艺传承人姚兴波在线做糖画,从如何化糖、到构思作画都在网上直观呈现,他用琥珀色的糖浆画出了“武汉加油”,获得网友纷纷点赞。
“下面我为大家演示鱼皮如何制作。”入选国家非遗名录的赫哲族鱼皮制作技艺传承人尤文凤,面对镜头演示了鱼皮技艺制作过程。“用来制作的鱼皮材料要先熟制,将晾晒干后的鱼皮放上玉米面,为啥要放玉米面呢,因为玉米面可以吸出鱼皮的油脂,一层鱼皮一层玉米面,大概放四到五层。然后用铡刀反复按压变软,完成熟制。”尤文凤介绍,视频里,熟制后的鱼皮变得又软又韧,用剃刀刮掉表面的纤维,就可以缝制衣服了。
文艺工作者即兴创作 颂赞“最美逆行者”
疫情当前,全省广大文艺工作者感受到了万众一心抗击疫情的力量,宅在家中也纷纷发挥专业特长,通过文艺作品宣传疫情防控。创作出一系列短小精悍的文艺作品。黑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也通过“文旅龙江”微信公众号,每天推送演出视频。
黑龙江省龙江剧艺术中心创作了《抗击疫情任在肩》《木兰演兵》,黑龙江省曲艺团相声演员李大宇、姚行国创作了相声《最美逆行者》。黑龙江省杂技团的艺术家们用杂技、魔术等多种形式宣传疫情防控知识,喜闻乐见。
孙嘉驹手绘的”不信谣不传谣“海报。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孙嘉驹手绘的宣传海报。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旅游手绘艺术家孙嘉驹近期也转变了手绘主题,绘制了多幅宣传海报,号召大家不要听信谣言,宅在家中最安全。
不要再刷朋友圈了 海量图书资源免费在线阅读
“珍惜时光、宅在家中,用阅读充实自己。”大庆图书馆面向市民发出读书倡议,并上线了海量数字资源,听书、朗读、电子书下载、考试服务、英语学习、期刊阅览,丰富的藏书,通过手机就可查看。
进入大庆市图书馆微信平台,选择菜单“学习中心”,可以免费下载百万册电子书,还有听书、教学视频、动画片资源,丰富市民生活。
为了让社会各界观众在家就能欣赏到高雅文化、享受博物馆里的视听盛宴,佳木斯市博物馆推出了赫哲族以及佳木斯地域历史故事系列专题片。佳木斯前进区文化馆把舞蹈、声乐、书法课堂搬到了线上,音乐、舞蹈课讲授基本发音、基本舞蹈动作,活动强度适中,适合有锻炼身体需要的各类群体,中老年人也可以做。这组课程通过486个网格微信群,直接送到居民的手上,社区居民纷纷参与,一致表示欢迎,都说既能锻炼身体,又能保持良好心态。
齐齐哈尔市图书馆也为广大市民开通了海量的数字资源,登陆齐齐哈尔市图书馆官方网站,可以免费阅览电子期刊、名师讲坛、有声读物、连环画、海量电子书等数字资源。
朋友圈刷多了难免无趣,疫情信息看的太多也容易增长负面情绪,疫情形势依然严峻,群众短期内仍不能出门,除了安心宅在家中,还可以通过这些丰富的云端资源、文化视听盛宴,让生活更加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