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江苏应对疫情动态优化工作举措 释放强大动能
恢复封闭的高速公路出入口、13个设区市均恢复城市公交运营、近70%县(市、区)恢复城市公交运营、10个设区市恢复市县际班线客运……打通“大动脉”、畅通“微循环”,我省交通运输防控措施迎来新变化。其实,变化还体现在很多方面。
昨日,省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会议,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的重要讲话,根据最新形势动态优化完善各项工作举措,建立与疫情防控相适应的经济社会运行秩序,充分释放江苏发展的巨大潜力和强大动能。
分区分级,差异化防控更加科学精准
自2月19日开始,我省连续多日没有新增确诊病例,出院病例占累计确诊病例的比重持续提高。这表明前一段防控措施有力有效,随着经济社会运行有序畅通,社区防控更为关键,企业成为外防输入、内防扩散的第一线。“推动防控资源和力量下沉,织牢社区防控网。压实单位防控责任,强化单位和社区协同,督促企业严格落实防控措施。”省卫健委副主任周明浩说。
眼下,医疗机构要统筹好疫情防控与正常医疗服务。“除有明确限制的机构和专科外,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恢复日常诊疗秩序,满足群众基本就医需求。”周明浩介绍,进一步加强院内感染防控,严格执行“一人一诊一室”,引导患者分级、分时段就诊,减少在大医院集聚。
我省95%的乡镇半个月以来无新增确诊病例,具备实施差异化防控的条件。“注重分类指导,按照县域疫情风险等级,推动乡镇和村组差异化防控。”省农业农村厅厅长杨时云介绍,促进人员、物资通行顺畅,逐步恢复生产生活秩序。
抓好农村劳动力就业增收,关系到脱贫攻坚大局。“正在多渠道挖掘就业潜力。”杨时云介绍,组织农民工“点对点”有序返岗就业,引导农产品加工、营销、物流、仓储等企业尽量招本地工,让农民就近就业。
交通运输是经济发展的“先行官”,既要确保可防可控,又要保证通行畅通。“目前,交通领域从强化卡口防控转向突出交通场所、工具和在途运输防控。”省交通运输厅厅长陆永泉介绍,全面畅通货物运输通道,分区分类恢复旅客运输,创新人员复工返岗运输方式,着力打通人流、物流堵点。
面广量大的商贸企业涉及基本民生需求,有序复工营业,符合疫情形势、顺应群众期待。目前,卫健、商务、市场监管等部门正在制定务实可操作的分类指导政策,大力推动网络服务业加快复工营业,小超市、便利店等在安全可控前提下有序复工营业,影剧院、网吧、室内健身等空间相对密闭、人员相对集聚场所根据防控形势变化,对达到防控标准、符合防控要求的逐步有序复业。
精准施策,凝心聚力推动经济发展
疫情不可避免会对经济社会造成较大冲击,但疫情冲击是短期的、总体是可控的,并没有改变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江苏是经济大省,越是在关键时刻,越是要扛起肩负的责任使命,在全力以赴抓好疫情防控的基础上,聚精会神推动经济发展。
加快重大项目建设,对于落实“六稳”要求、应对疫情冲击、完成全年目标任务至关重要。“围绕省重大项目、年初集中开工产业项目、民生领域补短板项目,强化用工、用地、资金等要素保障,加快复工和开工。”省发改委主任李侃桢介绍,省重大项目复工率超过70%。
全省交通系统正按照“投资目标不变、开工交工项目不变、进度质量安全要求不变”要求,加快重大项目开工复工——
推进在建项目全面复工,制定“一项目一策”疫情防控和复工方案,全面保障返岗人员通行和工程材料、机械运输,列入省重点投资计划的项目已恢复2/3,力争本月底全面复工;
加快计划开工项目前期工作,通过电话沟通、网上签约、远程审批等方式加快审批进度,协调开通重大项目招标绿色通道,推动年内计划开工的58个重大交通项目尽早落地;
全面扩大项目储备,下发今年交通建设项目前期工作计划,将原计划推进的70个重点项目拓展到157个,确保具备条件时拿得出、批得下、能落地。
近期,农业企业复工复产进度明显加快,省级以上龙头企业、饲料企业、屠宰企业复工率分别超过75%、60%、80%,饲料产能超过去年同期。农业农村部门打出了“组合拳”——
加强肥水管理、病虫草害防治、防灾减灾,努力夺取夏粮丰收。全面做好生产要素准备,落实好春夏播布局,打牢秋熟基础;
对照全年生猪出栏、存栏目标,对全省规模猪场实施指导员挂钩联系制度,抓好动物疫情防控,加快养殖场复工。根据采收期分类做好蔬菜春季管理,抓好存塘水产品管理,确保“菜篮子”稳定供应;
加强协调指导,强化产销对接,推进农业生产、农资生产、农产品营销等各类农业主体复工复产。
狠抓落实,让好政策尽快产生好效应
省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会议研判认为,一季度除去原本的春节假期,实际上目前只耽误了10天左右,一批重点企业连续生产、重点工程连续施工。随着各行业复工复产进度加快,经过3月份努力,一季度能够争取好的成绩。再经过艰苦努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有基础、有信心。眼下,必须咬住全年目标任务不动摇,切实强化“六稳”举措,统筹推进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
近期,我省围绕“减、免、缓、退、补”等,出台一系列惠企利企、畅通经济循环的政策措施,完全符合中央精神,关键是要抓好落实。
围绕落实省里出台的推动经济循环畅通和稳定持续发展政策措施,省发改委制定了相对应的服务指南,让政策落实到“最后一公里”。“坚持问题导向,动态跟踪关注,加大协调力度,逐一落实到位。”省发改委主任李侃桢介绍,比如有中小企业反映,金融支持政策还需深化操作细则,正在协调有关部门研究,聚合力量推进现有政策落实,并适时加大支持力度。
“对于国家和省支持企业发展的政策,尤其是支持中小企业渡过难关的各项举措,已汇编成册,广泛宣传贯彻。”省工信厅厅长谢志成表示,将督促各地落实好,确保政策不走空。
与此同时,省有关部门创新政策落实方式,让企业便捷享受利好。比如,更大力度推进“不见面”审批,简化审批流程、压缩审批时限,为企业发展求突破、抢时间;实施轻微失信豁免机制,开通信用修复“绿色通道”,失信企业信用修复全程网上办理等。
围绕打好三大攻坚战、保障和改善民生、抓好安全生产和社会稳定等系统性工作,各部门着力完善协作机制。比如,针对疫情对农村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消费扶贫、乡村旅游等带来的影响,农业农村部门指导加快扶贫项目开工复工,推进扶贫车间、产业园复产复业,加大扶贫小额贷款投放力度,确保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圆满收官。 (黄 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