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区是战“疫”一线,同时又是经济建设的主阵地,当前,有序推进复工复产,持续发挥开发区在经济发展上的“造血功能”,是分布全省的120家开发区共同面对的一次大考。
为切实推动各级各类开发区进一步发挥在防控疫情、稳定经济、引领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省商务厅积极协调联络各方,帮助省内开发区和企业解决一次性口罩60多万只和温控枪、防护服等防疫物资,指导全省开发区全力组织企业复工复产,力争实现开发区经济建设“开门红”。
截至2月25日,全省开发区(工业集中区)对5785户“四上”企业开展调查,4562户企业复工复产,复工率平均达到78.86%,一些开发区复工率已达100%;上岗人数30.42万人,外省返工人数19987人,严格按照隔离14天要求上岗。
在抗击疫情和保证生产秩序的双重压力下,站在吉林招商引资和对外开放前沿的全省各地开发区,扛起责任,陆续复产,既做好疫情防控的“后勤站”,也当好恢复经济的“先锋兵”。一段时间以来,省内开发区迅速从督导检查防控疫情、号召企业捐款捐物等工作转向统筹协调推进企业复工复产和项目建设工作,下好先手棋,打好总体战,力争疫情防控和稳增长“两手抓”,为有序复工交上了一份优秀答卷。
发挥“稳定器”作用 有序保障复工复产
为帮助开复工企业解决实际困难,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长春新区率先印发“应对疫情助企十五条”,提出“鼓励防疫企业扩大产能。对新区防疫物资生产企业,出于防控疫情需要,疫情期间新建生产线或购置设备提高产能的,按照事后奖补方式对此期间新购置设备投资额的20%给予补助,最高不超过300万元”等15条有力举措,涵盖助力企业生产、减轻企业负担、强化财政金融保障、支持科技创新和优化提升服务等五大方面。
为充分发挥重大项目建设对促投资、稳增长的关键作用,全面加快“一谷一城”建设,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白山市也于日前出台加强项目建设方案,明确2020年,白山经济开发区新谋划项目至少20个,新开工项目至少5个等多项任务分工,以及成功落地食药产业项目,单个项目最高奖励1000万元人民币(含税)的奖励机制,为开发区和企业下一步工作指明了方向。
在农安经开区,第一时间成立的新冠状肺炎疫情巡查领导小组,将整个开发区划分成6个网格,建立严格的疫情防控责任制,指导和帮助企业做好疫情期间的复工和防控工作。
“目前,区内企业疫情防控工作小组覆盖率达到100%,打通了疫情监管的最后一步,实现企业和人员的疫情、生产等情况全面动态监管。”农安经开区主任蔡佳锋告诉记者。
措施有力、落地有声。自疫情发生以来,我省各地开发区严格督导检查,谋划防疫项目,补齐物资短板,全力做好防疫药品和物资的生产保障。不仅充分发挥了“稳定器”作用,更为企业安全复工复产画出“路线图”,传递出政府和企业共渡难关的态度和决心。
重大项目不暂停 招商引资不断线
一直以来,开发区都是我省招商引资和对外开放的“高地”,是集聚新兴产业、优化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示范区和增长极。
在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省内开发区将如何更好招商并有效引导重大项目开工建设?
日前,长春经开区创新推出7条招商举措,确保疫情防控期间招商力度不减。“我们已建成总面积100万平方米的标准厂房,帮助企业实现了轻资产进驻的同时,还大大缩短招商项目落位进程,目前总体出租率超过90%。”长春经开区有关负责人表示,与工业地产招商同时推进的,还有强化企业跟踪服务,“经开区外资企业集聚,疫情发生后,我们紧急调度外资企业开复工及解决生产经营中的困难和问题,共收到世倍特汽车电子、一汽丰田发动机等11家区内重点外资企业反馈的主要问题34条,协助外商投资企业做好各方协调沟通,力争降低疫情影响。”
长春经开区的有效做法,只是我省开发区有序推进复工复产,力保重大项目不暂停、招商引资不断线的一个缩影。
记者了解到,四平红嘴经开区实行“一个项目、一位领导、一套方案、一抓到底”工作机制,成立项目专班,采用电话、微信等方式,积极与投资主体沟通对接,通过网上平台填报、在线审批等手段加快推进项目前期手续办理,扎实推进拟春季集中开工项目的手续办理工作,保障项目建设顺利开展。
在我省已经签约的大项目纷纷进入节后复工“黄金期”的同时,还在招商的大项目,同样是各开发区的“必争之地”。在疫情防控仍处关键期的当下,招商引资的传统模式正悄然发生着改变——第一时间从线下转到线上,全面式招商转到全链式招商。
省商务厅正在创新和优化招商引资方式,积极通过网上洽谈、视频会议、在线签约等方式推进网上招商,积极开展委托招商、以商招商,组织灵活多样的招商活动。对于洽谈签约的项目、准备开工的项目、准备投产的项目和拟招商的项目,要实行“不见面”跟踪服务,做好基础性工作,强化项目推进和落地,继续发挥开发区在经济发展上的“造血功能”。
据了解,四平市正在探索“链长制”招商,由市级领导、行业主管部门领导和产业集聚地主要领导带队开展专业化精准招商,聚焦现代农业、特色装备等“八大产业”精准发力,立足自身实际“建链”、聚焦薄弱环节“补链”、推进协调发展“强链”,加强产业集聚承载区建设。力争利用2至3年的时间,推动“八大产业”在转型升级、延长产业链条、补齐产业短板和推进产业集聚方面实现新突破。
转危为机提前谋划 为产业发展积蓄后劲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防疫期间,我省国家级产业园仍在争分夺秒地谋划和建设中。
吉林(中国—新加坡)食品区管委会主任杨晶明告诉记者,该区的“两区”建设(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先行区,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正在有序推进中,“我们已经获批国家城乡融合发展实验区,并由国家发改委小城镇中心指导完成了《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产业协同发展先行区实施方案》等3个规划和实施方案,待吉林省政府审定上报国家发改委审批后实施。同时,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也按要求上报待批。”
日前,经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备案审查同意建立东辽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为全面推进园区建设,东辽县迅速成立产业园建设推进领导小组,征地拆迁、现场踏查、规划设计等工作随即快速展开。
而为了打赢疫情防控和稳增长两场战役,全省开发区系统在全力为企业提供支持服务的同时,更把目光聚焦在“转危为机”上,提前谋划、提前部署,力争为区内产业后续发展积蓄强劲力量。
为进一步壮大我省医药产业集群,省商务厅鼓励我省以医药健康产业为主导产业的开发区加大医药产业扶持力度。比如针对医疗、康养、食品、卫生防护等医药产业和应急体系建设催生的新需求,充分发挥我省中草药资源禀赋和医药产业基础,支持企业加大疫苗、医疗器械、中西药及保健品生产研发等方面的投入,加快产业集聚,培育支柱性企业,尽快形成产业优势。
同时,省商务厅支持省内开发区推动区内信息技术产业加速发展,如:抓住疫情防控中和疫情后政务、经济、民生等领域对信息技术的强烈需求,结合“数字吉林”建设,加快谋划系统研发、大数据应用等产业发展,加大对线上办公、远程医疗、在线教育等智能应用研发企业扶持力度。
据悉,下一步省商务厅还将指导开发区畅通中小企业问题反馈渠道,对企业遇到的困难和需求及时解决,充分发挥开发区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为全面完成省委省政府确定的目标任务作出应有的贡献。(记者张雅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