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实体经济不搞“大水漫灌”
积极的财政政策更加积极有为 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灵活适度
面对疫情冲击,要加大宏观政策调节和实施力度,抓紧研究提出积极应对的一揽子宏观政策措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
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注重灵活适度,把支持实体经济恢复发展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
|
需要加强逆周期政策对冲力度稳定经济,但不应再走“大水漫灌”老路,而需要根据国内外疫情影响对增长目标作出适当调整
□ 本报记者 杜 晓
□ 本报实习生 蒋蒙洁
中共中央政治局3月27日召开会议。会议指出,要加大宏观政策调节和实施力度。要抓紧研究提出积极应对的一揽子宏观政策措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适当提高财政赤字率,发行特别国债,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引导贷款市场利率下行,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要落实好各项减税降费政策,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发行和使用,加紧做好重点项目前期准备和建设工作。要充分发挥再贷款再贴现、贷款延期还本付息等金融政策的牵引带动作用,疏通传导机制,缓解融资难融资贵,为疫情防控、复工复产和实体经济发展提供精准金融服务。对地方和企业反映的难点堵点问题,要抓紧梳理分析,及时加以解决,推动产业链协同复工复产达产。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不少国家经济受到严重冲击,与有的国家比如美国股市大起大落相比,我国社会经济保持平稳,金融风险可控,在全球范围内“风景这边独好”。
财政政策积极有为
政府投资带动经济
历史上,我国仅发行过两次特别国债:第一次是1998年发行2700亿元特别国债,用于补充四大行资本金,以应对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第二次是2007年发行1.55万亿元特别国债,用于成立中投公司。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白景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其重要内涵之一就是要适度加大支出强度。“适当提高财政赤字率、发行特别国债、增加专项债券规模等措施,是中央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和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形势作出的重要决策。”
对于特别国债的用途,上海财经大学公共政策与治理研究院副院长郑春荣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分析,此次特别国债的投向可能包括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对企业帮困等。
郑春荣认为,从稳增长和补短板角度来看,加大公共卫生服务、应急物资保障领域投入,加快5G基建、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和工业互联网等领域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将成为地方政府债券资金投向的主要方向之一。
采访中,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教授冯俏彬认为,随着经济下行的压力加大,政府需要有所担当,目前形势下,加大投资是带动经济的重要手段。
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投资司司长欧鸿表示,确保精准投资,不搞“大水漫灌”。扩大有效投资,要聚焦疫情暴露出来的薄弱环节,聚焦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的短板领域,聚焦高质量发展和国家重大战略,决战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加快推进国家规划已明确的重大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建设要科学论证,有序推进。
“如果政府在投资过程中,能够同时考虑到怎样去带动和激活民间投资,那么将会进一步放大政府投资对于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要通过合理运用政府投资,来盘活民间投资,从而进一步激发经济发展整体活力。”冯俏彬说。
货币政策灵活适度
更加支持实体经济
3月30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称,为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中国人民银行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7天期500亿元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2.20%,前期的中标利率为2.40%。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研究员马骏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这标志着货币政策进入了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的阶段,选择在这个时点降息,应该是综合考虑了国内复工复产需求,以及国际疫情和外部经济环境恶化等多方面因素后作出的决策。调降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可以进一步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
3月26日,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2020年第一季度例会在北京召开。会议认为,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的冲击总体可控,我国经济增长保持韧性,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稳健的货币政策体现了前瞻性、针对性和逆周期调节的要求。
会议还指出,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注重灵活适度,把支持实体经济恢复发展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
目前的宏观政策走向,与此前学界的分析不谋而合。3月初,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提供的研究报告认为,面对疫情冲击,需要加强逆周期政策对冲力度稳定经济,但不应再走“大水漫灌”老路,而需要根据国内外疫情影响对增长目标作出适当调整。短期内,需要增强逆周期调节,加大减税补贴力度,财政政策更加积极有为,货币政策更加灵活适度。疫情暴发前期,央行已及时通过MLF降息、大量逆回购等操作,提供了充足的流动性支持,此时央行不应进行“大水漫灌”,而是应该以精准施策的方法支持实体经济,满足真实的信贷需求。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刘少军认为,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必须在预算法规定的权力运行范围之内,使积极的财政政策成为落实和细化预算法的具体步骤,不能违反法定权限和程序。实行灵活的货币政策,也必须在中国人民银行法规定的权力运行范围之内,使其成为更加精细化、准确化的操作手段。增加建设投资也必须按照产业政策规划和投资审批程序进行,这应该作为进一步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具体措施。
宏观政策运用合理
复工复产局面良好
在宏观政策有力有效引导下,有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为中小企业“输血”,我国社会经济正在不断克服疫情影响。
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财政部副部长余蔚平表示,目前养老保险基金结余省际分布不平衡,为帮助困难地方做好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财政部门将加大中央财政对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补充力度,加大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力度,加大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的力度,加大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改革力度。通过这些措施,能够不折不扣地落实好阶段性减免社保费的政策,切实减轻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负担。
国家税务总局总审计师王道树表示,今年1月份至2月份,全国减税降费共计4027亿元。其中,2020年新出台的支持疫情防控相关政策的新增减税降费1589亿元。今年新出台的4批政策当中,第3批聚焦减轻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负担的政策和第4批聚焦稳外贸稳外资的政策都是自3月起实施的。
近日,中国银保监会发布《关于加强产业链协同复工复产金融服务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指出,加大产业链核心企业金融支持力度。支持核心企业通过信贷、债券等方式融资后,以适当方式减少对上下游企业的资金占用,帮助产业链上下游中小微企业解决流动资金紧张等问题。优化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金融服务。通过应收账款融资、订单融资、预付款融资、存货与仓单质押融资等方式加大对产业链上下游中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
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表示,截至3月28日,全国规上工业企业平均开工率为98.6%,人员平均复岗率为89.9%,中小企业复工率已达到76%,3月份以来日均升幅在1个百分点左右,开工步伐明显加快。
国家统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3月份制造业PMI、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和综合PMI产出指数,在2月份大幅下降基数上环比回升,这些数据表明,3月份企业生产经营状况与2月份相比,发生了明显的积极变化。
重大项目投资也在有条不紊进行。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水利部规划计划司司长石春先表示,重大水利工程具有覆盖面广、吸纳投资大、产业链长、创造就业机会多的特点,能很好地发挥投资拉动作用。重大水利工程一般都有较好的规划基础,而且大部分都经过多年的论证,具有加快建设的条件,建成以后不会造成产能过剩问题。
刘少军认为,积极应对的一揽子宏观政策措施,目的是增加社会投资品和消费品的需求数量和供应能力,促进经济快速回升到合理水平。疫情发生后,由于各地采取了一些防控措施,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在全球疫情暴发后,非疫用物资出口数量大幅度下降,相关企业经营困难。再加上国际金融市场大幅度波动,股市大起大落,这些都会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负面影响,加大金融市场的潜在风险,需要通过积极应对的一揽子宏观政策措施,尽快使社会经济恢复正常,并有效防控金融风险。
积极参与国际协调
维护金融市场稳定
3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特别峰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加强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各国应该联手加大宏观政策对冲力度,防止世界经济陷入衰退。要实施有力有效的财政和货币政策,维护全球金融市场稳定,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中国将加大向国际市场供应原料药、生活必需品、防疫物资等产品。要保护弱势群体,保障人民基本生活。中国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坚定不移扩大改革开放,放宽市场准入,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积极扩大进口,扩大对外投资,为世界经济稳定作出贡献。
近年来,我国经济迅速增长,在全球金融市场、产业链供应链的地位日益突出,成为疫情影响下,波诡云谲的全球经济的稳定器。
3月26日,英国智库Z/Yen集团发布第27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数(GFCI27),上海首次升至全球金融中心第四位。
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陈雨露表示,中国已经是一个世界性的金融大国,拥有全球最大规模的信贷市场和外汇储备,拥有世界第二大的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和保险市场,保持好中国金融市场的稳定就是对全球金融稳定的重大贡献。积极参与宏观经济政策的国际协调,要加强对国际金融市场运行的监测,深入分析和研判本轮国际金融动荡的内在规律,要结合前期中国在应对疫情方面的政策经验,及时为经济政策的国际协调提供建设性意见,共同对受疫情影响比较大的、遇到困难很大的发展中国家进行多边国际救助,共同维护全球金融市场的稳定。
辛国斌表示,我国有1500多家原料药生产企业,是全球最大的原料药生产国。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高度重视全球医药产业供应链的安全。我们也会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庄严承诺,做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努力维持原料药生产企业的生产,保障全球产业链供应的安全和稳定。
据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介绍,今年前两个月,我国境内投资者共对全球147个国家和地区的1733家境外企业进行了非金融类直接投资,累计实现投资1078.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8%;新签合同额2150.3亿元,同比增长38.3%。其中,我国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投资保持稳定增长。
刘少军认为,疫情暴发后,各国都采取了相应管制措施,对经济会造成较大影响,不仅会导致产业链供应链断裂,而且会进一步传导到金融市场引起剧烈波动。各国之间必须加强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共同采取方向一致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尽可能减少全球金融市场、产业链供应链波动带来的负面影响。
“各国应就防疫物资等的生产供应作出必要的机制性沟通和安排,避免相关产业链供应链出现断裂,具体包括减免关税、取消壁垒、畅通贸易等。加强国际经贸合作是一项长远目标,在此过程中应该使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更加合理有效配合,而非疫情期间的权宜之计。”刘少军说。
刘少军认为,现在许多国家的企业已经被迫停工停产,在这种情况下,各国金融监管部门应督促金融机构,系统分析产业链供应链中的资金堵点和核心企业资金需求,重点有效进行资金供应,确保堵点企业和核心企业能够尽快恢复正常的生产经营能力,带动产业链供应链全面恢复正常运行。各国央行应该精准向这些金融机构增加货币供应量,使其有足够的贷款资金供应给堵点企业和核心企业,确保整个产业链供应链尽快顺畅运行起来。
《通知》指出,加强金融支持全球产业链协同发展。强化银行业金融机构金融支持“稳外贸”作用,增加外贸信贷投放,落实好中小微企业贷款临时性延期还本付息等政策。鼓励保险机构进一步拓宽短期出口信用保险覆盖面。
“疫情背景下,全球各个经济体要勠力同心,通过合理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冲疫情给全球经济带来的前所未有的压力。我国在稳住经济基本面,有效防控各种风险同时,主动援助其他经济体,充分体现了一个负责任大国的风范,以及为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所作出的努力。”冯俏彬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