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 » 全国各地资讯 » 江苏 » 正文

全球江苏频道:江苏“统考”擂台赛出县(市、区)“强中强”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5-10  来源:人民网
核心提示:原标题:江苏“统考”擂台赛出县(市、区)“强中强”根据对96个县(市、区)的监测,和各市对县市区考核结果,我省年度综合考核

原标题:江苏“统考”擂台赛出县(市、区)“强中强”

根据对96个县(市、区)的监测,和各市对县市区考核结果,我省年度综合考核评出2019推进高质量发展先进县(市、区)20强。在我省,县域经济可谓“强手如林”,通过全省“统考”,能在激烈竞争中夺得20强,这些“强中强”,强在哪里?

一场“擂台赛”,

赛出“你追我赶”蓬勃态势

“经专家组评定,T3科技平台项目落户南京江宁。”今年1月初,伴随新年钟声敲响,这个堪称国内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先行者”的“大块头”项目,花落江宁。在与相关一线城市的激烈比拼中,能够赢得这个超百亿元投入规模的项目,背后是江宁作为江苏高质量发展排头兵和南京创新名城核心区的“叠加引力”。

综合考核中,江宁也获得了丰收:排名提升,超过半数指标名列前茅、薄弱指标实现质的飞跃……

“对标先进,比学赶超,就是要跟强的比,跟快的赛。”南京市委常委、江宁区委书记李世贵表示,“我们把位列全省区县前五名之外的指标,都作为预警指标,定期调度,靶向施策,补短攻坚,让各条战线都始终处于奋进赶超状态。”

多项指标走在前列,来自于对先进的不懈追赶。“上年度成绩单出炉后,虽然综合成效处于全省区县第一方阵,但区委要求我们各个综合部门对考核结果进行逐项研判,每项指标都瞄准省内最先进地区,开展对比分析,发现不足,系统提升。”江宁区统计局局长吴仁成告诉记者。

正如省委书记娄勤俭在考核表彰大会上说的,考核就是比拼实绩的“大擂台”、提升发展效能的“推进器”。一场考核,考出了县区间你追我赶、争创一流的浓厚氛围。

作为综合考核结果运用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份详实的“2019年高质量发展监测评价”反馈表被发放到每个县区委书记手中。拿到这份成绩单,无锡市副市长、江阴市委书记王进健紧迫感满满:“这是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面评价,客观真实地反映了高质量发展的成效与不足。”

2019年,江阴紧紧围绕“六个高质量”目标,以集成改革和现代化建设两大省级试点为推动,攻坚克难、持续突破,地区生产总值历史性地迈上4000亿元台阶,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首次超过250亿元,各类中国“500强”企业数量突破50家,“强富美高”新江阴建设取得重要的阶段性成果。

“面对全省高质量发展整体提速的蓬勃势头,面对周边同行争先进位的逼人态势,江阴必须用加倍的努力、超常的付出,为领先而战,为使命而战,为荣誉而战。”王进健说。

针对考核中的失分环节、发展中的短板弱项,针对无锡市委指出的“总量背后的‘八个差距’”,江阴主动对标找差,部署“六攻坚六突破”三年行动,涉及区域一体化发展、产业转型升级、新旧动能转换、滨江城市打造、长江生态保护、社会治理共享等方面的新突破,明确喊出“到2022年,地区生产总值超5000亿元、人均GDP超过30万元,工业总产值超1万亿元,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超2500亿元,高新技术投资占制造业投资比重超40%”的奋斗目标。

王进健说,“我们就是要自我加压、挑战极限,用高远目标来倒逼自己,用艰巨任务来激发潜能,把规划图变成实景图,把绊脚石变成垫脚石,把不可能变成可能,奋力当好高质量发展排头兵、现代化建设先行军。”

对标新发展理念,

“理解再深入”“行动紧跟上”

初夏时节,秦淮河两侧繁花似锦、绿植成荫。随着秦淮河风光带建设的推进,一步一景的秦淮河岸线成为众多市民“打卡”的首选。

“以前想跑步就是找不到地方,现在风景多好,一大圈跑下来都不觉得累。”家住江宁区明月花园的张霞阿姨感叹。

实际上,时间再往前推一年,江宁城镇污水集中收集处理率和地表水水质这两项指标的位次并不好看:分别位列全省第49位次和第33位次。为了提升弱势指标,江宁下决心推动全域综合环境全面提升,一年时间里啃下了不少“硬骨头”。考核成绩揭晓,两项指标实现“跨越式”的进步,跻身全省前列。

“对标新发展理念和综合考核细则,我们就是要从问题导向出发,从拼速度转向提质量,从拼规模转向提效益。”李世贵表示,在新一轮发展中,江宁将坚决扛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试点使命,推动各项事业实现更高质量发展。

考核只是手段,发展才是目的。各地在考核中明确主攻方向、更新发展理念,对新发展理念“理解再深入”“行动紧跟上”,让高质量发展的决策部署落地生根、取得实效。

对于地处苏北的沭阳县来说,全面实现小康的最大短板是人均GDP水平低。面对不断扩大经济总量、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紧迫要求,沭阳选择坚守实体经济,以创新引领发展,加快新旧动能转换。

“我们全力拼抢大项目、全力建设大项目、全力培育大企业,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2019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1.9%,加快建设科技综合体,加速集聚拥有全球领先技术的企业。2019年我们新竣工超10亿元项目6个,新批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8家,比上一年增长71.42%;新增省级以上研发机构8个,总数达到95个,建成全市唯一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沭阳县委书记卞建军介绍。

抬目标补短板,

跑出发展新空间

一场考核,考出了城市的发展实力,也考出了新的进步空间。

作为全国首个经济总量突破4000亿元、财政收入突破400亿元的县级市,昆山把眼光瞄准最好地区,把目标定在最高标准,紧盯上海、深圳等城市最新发展动态,聚焦产业发展、改革开放、乡村振兴、安全环保等领域,学习先进经验,注重集成超越、出新出彩,推动昆山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试点走在最前列。同时,坚守“底线思维”,推进高效治理。

“昆山人口规模大、市场主体多,亟需通过县域社会治理创新,加快建立与城市能级、经济体量、人口规模相适应的现代化社会治理体系。”昆山市委书记吴新明说,打牢安全生产“底板”、守牢生态文明“红线”、筑牢社会治理“防线”,成为坚守的重点“底线”,“我们统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连续两年投入超百亿元改善生态环境,加快补齐环保基础设施短板,基本消除劣V类河道,让‘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成为美丽昆山的鲜明标识。”

海安市在南通市高质量发展综合考核中排名第一,在全省高质量发展监测中的位次也大幅推进,呈现全面进步、整体提升的良好局面,但环境质量仍是短板。积极补短板,海安市围绕“根本好转”目标,认真抓好环境问题整改,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同时对照城乡一体的要求,更加注重以人为本,努力实现城乡均衡发展。

“我们持续提升城市发展内涵,全力推进两大新区建设,打造全市创新的核心区、发展的动力源。”海安市委书记顾国标表示,目前,规划面积9.18平方公里的上湖创新区(中意生态园)里,一批重大工程推进顺利;规划面积6.15平方公里的新通扬河生态区,将突出绿色、宜居、文化理念,打造记得住乡愁、让人深呼吸的宜居家园。本报记者 林元沁 郁 芬

(责编:马晓波、张鑫)

免责声明:本文若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刻删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全球资源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