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解读4月CPI:食品价格普遍回落,猪周期见顶向下趋势明确
根据国家统计局5月12日公布的数据,4月CPI环比下降0.9%,降幅比上月收窄0.3个百分点;同比上涨3.3%,重回“3时代”,涨幅比上月回落1.0个百分点。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同比上涨1.1%,涨幅比上月回落0.1个百分点。
4月食品价格普遍回落,通胀压力继续缓解。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唐建伟认为,国内疫情改善以来物流交通逐渐恢复,食品供应改善促进价格下降。猪肉价格是影响食品价格走势的主要因素,“当猪肉价格对CPI拉动作用降到2%以内,CPI同比涨幅将很快回到3%以内。”
浙商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超预计,猪周期同比见顶将成为推动食品CPI趋势回落的最重要因素,非食品CPI不大可能出现明显的补偿性反弹,其维持年内CPI趋势下行的判断不变。
食品价格普遍回落,通胀压力继续缓解
4月份,国内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向好的态势进一步巩固,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食品价格普遍回落,通胀压力继续缓解。
CPI环比下降0.9%。其中,食品价格下降3.0%,降幅收窄0.8个百分点,影响CPI下降约0.70个百分点,是带动CPI继续下降的主要因素。
食品中,天气转暖,鲜菜供应量增加,价格下降8.0%,降幅收窄4.2个百分点;生猪产能加快恢复,猪肉供给持续增加,价格继续下降7.6%,降幅扩大0.7个百分点;鲜果和鸡蛋供应充足,价格均下降2.2%。
非食品价格下降0.2%,降幅收窄0.2个百分点,影响CPI下降约0.17个百分点。非食品中,受国际原油价格波动影响,汽油、柴油和液化石油气价格分别下降7.5%、8.2%和3.7%;随着复工复产加快,出行需求增加,飞机票价格上涨5.6%。
从同比看,4月CPI上涨3.3%。其中,食品价格上涨14.8%,涨幅回落3.5个百分点,影响CPI上涨约2.98个百分点。
食品中,猪肉价格上涨96.9%,涨幅回落19.5个百分点;牛肉、羊肉、鸡肉和鸭肉价格上涨8.2%—20.5%,涨幅均有所回落;鸡蛋价格由上月上涨2.1%转为下降3.4%;鲜果和鲜菜价格分别下降10.5%和3.7%,降幅分别扩大4.4和3.6个百分点。
非食品价格上涨0.4%,涨幅比上月回落0.3个百分点,影响CPI上涨约0.31个百分点。非食品中,医疗保健、教育文化和娱乐价格分别上涨2.2%和2.0%,交通和通信、衣着、居住价格分别下降4.9%、0.4%和0.3%。
本轮猪周期见顶向下趋势已较明确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唐建伟认为,国内疫情改善以来物流交通逐渐恢复,食品供应改善促进价格下降。气温回升促进蔬菜生产增加,鲜菜价格显著下降。
而猪肉价格是影响食品价格走势的主要因素,目前影响CPI同比上涨约2.36个百分点。唐建伟表示,随着生猪存栏量逐渐回升带来猪肉供给增加,猪肉价格涨幅将显著收窄。“当猪肉价格对CPI拉动作用降到2%以内,CPI同比涨幅将很快回到3%以内。”
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2020年第18周(即2020年4月27日-4月30日),16省份瘦肉型白条猪肉出厂价格总指数的周平均值为每公斤42.52元,环比跌1.2%,同比涨108.7%,较上周收窄4.9个百分点。
由于大体重肥猪销售难度仍较大,加之月底规模养殖场为完成月度计划而集中出栏,造成供应短时增多,致使生猪价格连续下跌;五一国际劳动节对终端消费市场提振有限,猪肉价格小幅下跌。
浙商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超预计,由于2019年3-11月份猪肉价格基数逐月上行较快,从同比角度,本轮猪周期见顶向下趋势已比较明确。猪周期同比见顶将成为推动食品CPI趋势回落的最重要因素。
随着扩内需措施落地,非食品价格涨幅下降趋势有望逐渐缓解。但唐建伟表示,疫情导致旅游、餐饮、住宿、生活服务等消费需求偏弱状况的恢复是个缓慢过程,整体需求偏弱,再加上工业品出厂价格下降,非食品价格可能仍将处于低位。通胀压力已不存在,可能会有通缩风险。
“居民消费意愿有望延续修复,但商户对餐饮、服装等项目大幅涨价的可能性低,因而非食品CPI不大可能出现明显的补偿性反弹。”李超预计,食品和非食品环比都将逐渐向历史季节性均值方向修复,维持年内CPI趋势下行的判断不变,CPI的趋势下行有望增强债市多头预期。
“往前看CPI继续下行,下半年大概率转负。”当前海外疫情仍在延续,对经济的冲击也在蔓延,中泰宏观分析师梁中华、吴嘉璐表示,二季度海外经济或进一步负增长,外需持续走弱也会拖累我国经济增长。目前部分领域的经济数据回暖,更多体现的是之前积压的生产和消费需求的集中释放,可持续性有待观察,货币政策大概率进一步放松,债市短期调整,不改牛市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