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 » 全国各地资讯 » 江西 » 正文

全球江西频道:井冈新答卷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5-23  来源:人民网
核心提示:原标题:井冈新答卷时间的意义,不仅在于长度,更在于见证。2016年2月,瑞雪丰年,习近平总书记踏上八百里井冈,对井冈山脱贫寄

原标题:井冈新答卷

时间的意义,不仅在于长度,更在于见证。

2016年2月,瑞雪丰年,习近平总书记踏上八百里井冈,对井冈山脱贫寄予殷殷嘱托无限关怀。

时隔一年,春暖花开,井冈山人民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在全国脱贫攻坚中率先实现脱贫退出。

这份光荣的成绩,是向长眠地下4.8万余名烈士奉上的历史告慰,是向老区群众兑现的庄严承诺,更是向总书记交出的一份答卷。

脱贫不是终点,而是16.8万井冈儿女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当历史的时针指向2019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踏上江西这片红土地,勉励我们 “努力在加快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上作示范、在推动中部地区崛起上勇争先,描绘好新时代江西改革发展新画卷”。作为中国革命的摇篮,井冈山以总书记的讲话精神为指引,围绕“巩固提升不返贫、乡村振兴奔小康”,坚持红色引领、绿色崛起,奋力书写了一份激情澎湃的井冈新答卷。

“在扶贫的路上,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丢下一个贫困群众”

——从实现脱贫到减少返贫,从消除绝对贫困到解决相对贫困,从鼓励个人致富到注重集体富裕,长短结合、标本兼治,不断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

2016年2月2日,南方小年。习近平总书记乘车沿着崎岖山路,来到井冈山市茅坪乡神山村,看望慰问贫困群众。他深情地说:我们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将继续大力支持老区发展,让乡亲们日子越过越好。在扶贫的路上,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丢下一个贫困群众。

井冈山是全国率先脱贫退出的贫困县,脱贫后不脱政策、不脱帮扶、不脱责任,即使绝对贫困人口只剩下23户68人,贫困发生率降至0.055%,稳定脱贫、减少返贫的目标仍不放松。对存在返贫、致贫风险的人群,实行动态监测、跟踪管理,应进则进、应退则退。每年从旅游门票收入、土地出让金中各切出10%,持续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建立起巩固提升的长效机制。

去年,井冈山市新识别贫困户5户22人,为贫困边缘户32户96人、脱贫监测户36户93人建立了帮扶台账。今年,他们又出台了“遇困即扶”机制,对遭受突发情况可能导致无法或即将无法达到“两不愁三保障”的困难家庭,立即启动应急救助和专项帮扶。

过去的一年,对于厦坪镇菖蒲村村民尹后志来说,人生就像坐了趟过山车。

2019年6月,尹后志突患尿毒症,花了20多万元,原本就不宽裕的家庭,一下陷入贫困。正一筹莫展时,厦坪镇将他识别为贫困户,一系列帮扶措施接踵而至:健康扶贫报销了大部分医疗费,教育扶贫让读中学的儿子上得起学,就业扶贫帮妻子安排了工作……

一人富不算富,集体富了才算数。

根据各村不同的资源禀赋、区位特点、产业优势,积极探索多元化的集体经济发展路径,打造欣欣向荣、生机勃勃的村集体经济,是井冈山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的一道独特风景。

“去年,我们村集体收入突破了100万元,在井冈山所有行政村中排名第一。”昔日的贫困村、东上乡曲江村党支部书记许先文自豪地说。前几年,曲江村的集体经济主要靠对外出租集体山塘水库、建光伏发电站,吃的都是“资源饭”。“无论是脱贫攻坚,还是巩固提升,村集体经济必须起带动作用。”许先文介绍说,如今村里种白莲、养蜂、出租农机,只要有利于发展村集体经济的事,他们都会试一试。一年年积累下来,不仅壮大了村集体经济,还培养了一批懂经营、会管理的乡土人才。

村集体有实力了,很多以前想办而办不了的事也迎刃而解。曲江组30多户群众为了排水难的事,多次向村里反映,去年,村集体出资10万元修建了700米的排水管网,一举把问题解决了。如今的曲江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村民变股民,支部更有凝聚力,村庄更有精气神,村民更有归属感。“通过做公益事业、开展各种活动,这人心啊,更齐了。”许先文说。

斗转星移、岁月更迭,从井冈山革命时期“让穷苦人过上好日子”的铮铮誓言,到脱贫攻坚“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丢下一个贫困群众”的庄严承诺,中国共产党人历经风雨、初心如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未变。

“让老区人民同全国人民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从提高物质生活水平到丰富精神文化生活,从经济发展到社会全面进步,因地制宜、锐意创新,努力追求发展的平衡协调可持续

“民亦劳止,汔可小康。”与人民心心相印的中国共产党人,最懂得群众脱贫之后的所思所盼。“小康”这一古老而美好的概念,被创造性地用来诠释中国现代化坐标上一个至关重要的阶段。

去年5月20日至22日,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来到江西视察。在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工作座谈会上,他语重心长地说:“我们要继续着力推动老区特别是中央苏区加快发展,让老区人民同全国人民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随后不久,省委书记刘奇围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这一主题,在井冈山进行了三天蹲点调研,要求弘扬井冈山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描绘好新时代江西改革发展新画卷。

解决了区域性贫困问题的井冈山,按照党中央、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正大踏步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迈进。

这是一条红色和绿色交相辉映的发展之路,创新而追求实效。

漫步在拿山镇长路村长塘古韵度假村,青石板、小溪、池塘串联呼应,一幢幢灰白色的古建筑被青山碧水环绕,桃花、桐花、海棠花竞相绽放,眼前景致醉美动人。

胡艳梅是长路村村民,也是长塘古韵度假村前台服务员。她一边干活,一边笑着向记者介绍,长塘古村,原本是一座拥有百年历史的明清古建筑群村落。之前,村里的老房子已破败不堪,不能住人,村民也没钱维护。后来村里组织村民把房子租给一家公司。经过改造,荒废的长塘古村,摇身一变成了一个拥有53间房、83个床位的精品民宿度假村。

“村民每户每年有几千元房租进项,还可以在家门口就业,每月收入也有几千元,我们的生活越来越红火。”胡艳梅脸上抑制不住的喜悦。

巍巍井冈,每一寸土地都浸润着烈士的鲜血,一山一水、一瀑一泉都彰显着优良的生态。红色最红,绿色最绿,脱贫最好。井冈山充分运用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优越的绿色生态资源,吸引外来资金,大力发展旅游+,不仅乡村环境面貌焕然一新,还带动群众致富增收。

这是一条传统和现代更替转化的升级之路,坚定而充满生机。

映山红瓷厂是井冈山一家以生产日用瓷为主的企业,企业最辉煌的时候用工达8000多人,激烈的市场竞争让企业规模日益萎缩。为摆脱困境,企业大力推动转型升级,紧盯礼品瓷市场发力,不仅研发、生产了符合年轻人需求的旅游商品瓷,还承接了华为、苏泊尔、黑人牙膏等品牌礼品瓷订单,在日用瓷销量下降的情况下,企业综合效益实现逆势上扬。

传统工业转型升级的同时,传统农业也在寻求新的突破。由山东寿光九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投资3亿多元打造的高科技蔬菜基地,占地300余亩,高峰时日均向上海等地输出高品质蔬菜上百吨,平均每亩地年产值超过6万元。种了一辈子蔬菜的农民张里本,在蔬菜基地务工后,由衷地感叹道:“从没见过这样种蔬菜的,比我们原来效益高多了,看来,种菜也要高科技啊。”

这是一条物质和精神齐头并进的治理之路,精彩而富有内涵。

今年年初,在茅坪乡马源村,一场关于集体流转土地种什么的村民议事会热火朝天。“我主张种太空白莲,又好看还赚钱”“土地要轮作,我认为明年要种绿色水稻”……你一言,我一语,好不热闹。村党支部书记魏成芳告诉记者,现在村里的大事小情都由村民理事会商量着办,乡村文明蔚然成风,马源村也成为全国乡村治理的示范村。

魏成芳感慨地说:“过去我们关心的是口袋里没钱,现在关注的是脑袋里‘没货’。”

如今的井冈山,村村都有“五老”调解队、“群众说事室”、义务巡防队、志愿者服务队,处处可见红色讲习所、乡村大讲堂,公众安全感连续四年排名全省第一、全国前列,连续三年实现信访“三无”。

小康,这个穿越无数苦难与辉煌岁月的执着梦想,对井冈山人民来说已经触手可及,近在咫尺。

“让井冈山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

——从结对帮扶到永不走的工作队,从革命摇篮到精神高地,从偏远山区脱贫实践到人类反贫困成功样本,率先垂范、赓续传承,以实际行动践行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

90多年前,中国革命的星火,从井冈山开始燎原,伟大的井冈山精神随之诞生。岁月悠悠、青竹愈翠,90多年后,井冈山精神穿越历史的鸿沟,容光焕发。

“井冈山时期留给我们最为宝贵的财富,就是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曾动情地说,今天,我们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坚持坚定执着追理想、实事求是闯新路、艰苦奋斗攻难关、依靠群众求胜利,让井冈山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

孟夏时节,行走在新城镇排头村,28个大棚一字排开,棚内的火龙果正在蓬勃生长;棚外40多亩新种植的红美人柑橘寄托着村民们新的希望。“村里现在发展得这么好,多亏我们有个好的当家人啊。”基地管理员谢超敏说。

排头村的当家人就是村党支部书记谢樟华。早年在外务工赚到钱后,他毅然回乡。第一件事,申请入党;第二件事,带着村民一起干。“我是听着革命故事长大的”,谢樟华指着远处的层峦叠翠说,那片山叫七溪岭,红军就是从那里出击,打败了国民党杨池生、杨如轩所率之敌,取得了龙源口大捷。“当年红军出生入死,就是为了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如今我是党员,就应该带着村里人一起干、一起富。这是我的责任!”

139个驻村帮扶单位,122名驻村第一书记,3690名党员干部结对帮扶贫困户……通过把致富能人培养成共产党员,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人,把党员中的致富能人培养成村组干部,井冈山打造出一支永不走的扶贫队伍。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拿山镇草莓基地负责人甘惠民的节奏。春节本是草莓销售的黄金期,他却只能看着草莓烂在地里。镇里的扶贫干部杨本标知道老甘的困难,多次上门,和他一起想办法。疫情形势稍微好转,就忙着帮他办理外销手续,还给他介绍了电商销售平台。

“虽然碰上这么大的困难,但今年的收益比去年还多了100多万元。”老甘说,那段时间,草莓是烂了,但人心是暖的。

当年,红军干部着草鞋、打灯笼走家串户,如今党员干部进村入户、同吃同住同劳动;当年,群众送郎参红军打白狗子,如今跟着党员干部一块干、一起脱贫致富……“这就是井冈山精神的赓续传承!井冈山人民以新时代的奋斗实践,丰富了井冈山精神的内涵,为伟大的井冈山精神注入新的活力。”井冈山市委书记刘洪说。

渐渐地,来井冈山探寻脱贫致富“秘密”的人越来越多。井冈山因势利导,打造“红色培训+教育阵地”模式,一系列“国字号”红色培训机构相继落户。

荷花乡大仓村曾经是毛泽东与袁文才会见的地方,正是这次会见让共产党领导的工农革命军最终落脚井冈山。通过挖掘这一独特的红色资源,大仓在讲好红色故事的同时,还将课程开发与群众就业致富相结合,不仅弘扬了井冈山精神,让当地群众也得到了实惠。

吃一顿红军餐、走一趟红军路、听一堂传统课、访一家贫困户,独特的红色培训模式,刷新了人们对井冈山精神的理解。“正是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的尝试与努力,让中国革命建设的力量得以生生不息”“灵魂受到了强烈的震撼,信念进一步坚定,心灵得到了洗礼,党性进一步增强”……参加培训的人们,对井冈山精神有了新的认识。越来越多人们从全国各地、从四面八方赶到井冈山寻访共产党人的精神高地,也找寻内心深处的精神家园。

据统计,2019年井冈山共接待红色培训学员43.57万人次,近三年,红培人次年均增长都在50%以上。

从率先脱贫退出,到小康路上的生动实践,井冈山全面发展的新答卷,还赢得了世界的关注和认同——

2017年7月,美国资深中国问题专家罗伯特·库恩来到井冈山,寻访一项首创发明:根据贫困程度深浅,将贫困户标注为红卡户和蓝卡户,有针对性开展帮扶。在美国公共电视网、澳大利亚广播电视台等境外主流媒体播出的纪录片《中国面临的挑战》中,他以这个故事向世界讲述了中国精准扶贫的探索。

2017年12月,神山村迎来一批由非洲27个国家使节组成的访问团,他们此行有一个共同的愿望:在大山深处发现隐藏的中国力量,探寻非洲国家脱贫的良方。

2019年5月,尼日尔总统伊素福率团在对我国进行国事访问期间,特意安排了一天时间,专程赴井冈山参访。他感慨地说:“我看到井冈山精神在继续发扬和传承,我相信正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井冈山精神的指引和激励下,中国的改革开放才能取得今天的伟大成就,中国的发展经验值得学习和借鉴。”

行程万里,不忘初心。井冈山的挑粮小道,是通往民族复兴的康庄大道;八角楼的灯光,映照着共产党人的奋斗历程。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征程上,井冈山正唱响一曲新时代革命老区全面发展的凯歌——

旧貌换新颜。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云端。(记者 张天清 张 晶 郑 颖)

(责编:毛思远、邱烨)


免责声明:本文若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刻删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全球资源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关键词: 井冈新答卷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