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2万亿资金直达方案落地,政策开始集中发力
中国在5月底的全国两会上敲定了应对疫情冲击的宏观调控政策后,6月刚开始就快速推出政策实施方案。其中,财政政策在稳经济中担当了关键角色。
6月9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再次部署中央2万亿元新增资金直达市县事宜。这笔巨额资金用在哪、怎么花、如何管都更加清晰。对受疫情冲击的企业和居民来说,这笔钱是“救命钱”,国务院十分重视这笔钱能否花好见效,这对今年“六稳”“六保”意义重大。
资金快速直达基层,只是近期一揽子积极财政政策落地的一个体现。2.5万亿元规模空前的减税降费红包正快速兑现。政府投资力度还将继续加大,在前期2万多亿元的筹资基础上,地方接下来还将筹资2万多亿元继续投向基建,以对冲经济下行压力。
各省级财政一把手8日齐聚财政部,参加全国财政厅(局)长座谈会,会议布置了下一阶段财政工作,其中落实政策支持“六稳”“六保”是一大核心内容。
“这其实就是一场落实财政政策的‘动员会’。力度空前的积极财政政策大幕正式拉开,能否落实好政策也考验着政府治理能力。”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施正文告诉第一财经。
2万亿直达资金实施方案明确
面对疫情对经济社会前所未有的冲击,今年财政政策力度空前,相比去年新增举债3.6万亿元,其中2万亿元属于中央新增举债,但与以往不同的是,筹集资金全部留给地方。
这次疫情对地方财政冲击较大,前4个月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收入同比下滑11.5%,基层财政困难。叠加2.5万亿元规模空前的减税降费政策带来的减收,地方财政缺口大,官方预计接近八九千亿元。而“六稳”“六保”具体工作最终由基层政府来落实。
正因如此,总理十分重视这笔纾解地方困难的直达资金,近期在多个场合多次对这笔资金进行部署。“这次国务院常务会议则更为系统地明确了直达资金使用的范围、方向、程序和管理机制。”施正文说。
会议确定,建立特殊转移支付机制,将新增财政资金通过增加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安排政府性基金转移支付等方式,第一时间全部下达市县。
中央财经大学预算管理研究所所长李燕对第一财经记者分析,通过建立特殊的转移支付机制,将原五级政府间层层转拨资金的分配路径扁平化,减少中间层级和避免截留占用,使资金能够第一时间全部直达基层县市。
“资金第一时间全部下达市县,较好补充了基层资金的充裕性,有利于提振信心,稳定预期。”辽宁大学地方财政研究院院长王振宇告诉第一财经。
在前述全国财政厅(局)长座谈会上,省级财政决不能截留挪用中央直达资金,被作为今年财政工作的一条红线。
不仅中央要支持市县基层,省级政府也要大力支持。
国务院常务会议称,省级政府要当好“过路财神”,同时不做“甩手掌柜”,在加强资金监管同时,将自身财力更多下沉基层,弥补基层财力缺口,以确保中央确定的保就业保民生保市场主体举措真正落到实处。
地方拿到直达资金后,花在哪备受关注。
根据官方多次公开表述,地方拿到这笔钱将花在三个地方:受疫情冲击较大的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贫困户、失业人员、低保和临时救助对象等困难群众,涉及几亿人;公共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和用于抗疫相关支出。
“花在困难企业上资金,可能主要体现在减税降费、贷款贴息、减租等方面。针对困难群众则主要是发放补助资金、就业补贴、价格补贴等方式。”施正文说。
用好这笔资金离不开强监管。为此,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市县政府要建立使用台账,确保资金流向明确、账目可查。
另外,财政部要同步建立全覆盖、全链条监控系统,各级国库要督促做到点对点直接拨付资金、确保账实相符,审计部门要开展专项审计。对截留挪用、虚报冒领的要依法依规严肃问责,坚决处理。
李燕认为,这次监管措施很实在。市县从过去的被动接受到主动落实资金帮扶的具体对象,选择有效的投资项目,通过台账确保资金流向明确、账目可查。作为资金拨付主体的财政部也不能一拨了之,而是要同步建立全覆盖、全链条监控系统;各级国库要督促做到点对点直接拨付资金、确保账实相符;审计部门要围绕专项转移支付开展专项审计。
“这样一种纵横交错、责任到位的资金使用和管理机制的建立,也应该正是这种特殊转移支付机制的核心内涵,同时也体现国家现代财政治理体系的创新,会倒逼各方协同配合的治理能力提升。”李燕说。
下半年政策集中发力
为了减轻企业负担、渡过难关,今年减税降费规模高达2.5万亿元,在我国整个财政史上力度前所未有。
税务总局数据显示,今年前4个月全国累计新增减税达到9066亿元。这意味着5月份以后还将有1.6万亿元减负空间释放,国务院常务会议称减免社保费将大部分在下半年实现。
上述财政厅(局)长会议提出,要坚决把减税降费政策落到实处,要与税务等部门加强协同配合,依法依规组织收入,严禁征收“过头税费”、违规揽税收费和虚增收入,不能因为财政收支矛盾大而乱收费增加企业负担。
除了减税降费快速落地,政府投资也在加码。
从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来看,今年全国人大批准地方新增举债限额为47300亿元,财政部数据显示,截至5月末地方实际发行新增债券27024亿元。这笔资金效应将更多地体现在下半年,而且地方还将发行约2万亿元债券。
地方发债筹资主要用于市政建设、交通运输等传统基础设施、5G、数据中心等新基建、公共卫生、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等领域。
今年中央政府将发行国债筹资37800亿元,相比去年增加近2万亿元,这笔钱主要拨给地方支持“六保”。
其中,中央新增的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全部用于地方项目,主要支持公共卫生设施、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建设、市政设施、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交通基础设施等六大领域。
多位财政人士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当地已经开始申报抗疫特别国债项目,申报流程与此前地方政府专项债的申报流程相似。
中财-鹏元地方财政投融资研究所执行所长温来成告诉第一财经,抗疫特别国债主要在下半年发行,筹资用于公共卫生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建设,是直接加强防疫投入,以构建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保障老百姓健康。另外把筹资用于市政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目的是补短板拉动经济增长,以恢复经济运行。
财政部部长刘昆在前述财政厅局长会议上表示,从支出规模上看,积极财政政策的力度是空前的,并且考虑了下半年可能存在的不确定性。当务之急,就是要抓好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确保财政政策和资金尽快见到实效,发挥好稳定经济增长的关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