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专家 » IT圈 » 正文

成都鞋服商家理性对待伦敦奥运营销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2-10-31
核心提示:  伦敦奥运赛场上,各国运动健儿正在进行激烈的较量,而在场下,另一场有关奥运的竞技也在悄然展开。在蓉城,无论是运动品牌,

  伦敦奥运赛场上,各国运动健儿正在进行激烈的较量,而在场下,另一场有关奥运的“竞技”也在悄然展开。在蓉城,无论是运动品牌,还是餐饮卖场,都或重或轻地打出了“奥运牌”,但是其热度能否与4年前的北京奥运会媲美?上周天府早报记者走访城内各大商业区,为你触摸伦敦奥运的“热度”。

  经过北京奥运的历练,面对伦敦奥运会的时候,中国品牌不再不计成本蜂拥而上,而是开始选择与自身品牌合适的策略与方式寻找商机,龙服大卖体育用品“热”奥运。

  安踏大打“龙服”拳

  首当其冲的是运动品牌,4年一度的奥运盛会,已成为国内国外知名运动品牌企业的一场逃不过的“硬仗”。

  作为本次中国奥运代表队龙服的赞助商,安踏围绕奥运龙服的促销活动不遗余力。在成都,安踏在各大品牌专卖店的显著位置展示出了中国代表队出场所穿的奥运龙服。同时,安踏还推出了印有中国、孙杨等字样的奥运系列T恤,均摆放在了奥运龙服周围的显眼位置。在促销方面,安踏则推出了购买一件8折、两件6折的促销优惠。“单买和团购的人都比较多,我们还接到过超过万元的团购大订单”。在春熙路一家安踏专卖店里,销售人员正忙得不可开交。短短10分钟时间,超过10名顾客在进入安踏专卖店时,都会首先被奥运服饰吸引,而店员也极力推荐奥运服饰。

  耐克阿迪争战难舍难分

  在国际体育品牌的“竞技”,则集中在耐克阿迪身上。

  耐克推出了几款奥运服饰,均摆放在了店面较为显眼的位置,并推出7折的折扣优惠。春熙路一家耐克店,一店员表示,他们店里的奥运T恤,成都其他的耐克店都没有,“只配额给了我们一家,而且配额量也很少,买的人很多,现在店里面只有3件了”。在另外一家耐克店里,天府早报记者看到了另一款同为红色但款式不同的T恤,店员同样表示销量比较好,一天可以卖出十几件。

  同为国际体育品牌,阿迪达斯创意地推出了为中国加油,奥运聚龙环免费领取的活动。在每家阿迪达斯店面的显眼位置,都可免费领取聚龙环。不过,各家阿迪达斯门店里并没有奥运相关服饰等的销售,只有1家店面在并不显眼的位置摆放有一双奥运限量版篮球鞋。

  卖场难觅奥运热潮

  与体育品牌的火热相比,各大卖场的奥运热情却明显降温,远远不如4年前那般火热。

  伊藤洋华堂是少数能够捕捉到奥运气息的地方。在建设路店,除了正在播放着比赛的LED超大屏幕以及门口摆放的金牌榜在努力营造着奥运会的氛围外,与奥运挂钩的实质性促销动作与4年前相比已明显减弱。而在成都其他卖场,满眼花花绿绿的“暑期促销”“价格抄底”的宣传招贴,早已掩盖住“奥运”的踪影。

  正在建设路逛街的田女士似乎也感受到了这点。她说:“不但奥运会周边产品难觅踪影,伦敦奥运会吉祥物我一个都没见着。”

  与此同时,在各个电器商场内,虽在奥运期间推出了促销,但是并没有提振电视机和数码产品的销量。来自苏宁的工作人员称,“北京奥运会是中国人的百年梦圆,大家的消费热情很高,在旅游、观看比赛的带动下,相机、手机等数码产品出现过一个销售高潮,但伦敦奥运远在欧洲,加上近期天气炎热,购买摄影器材和进行户外活动的人明显少了。”


  中国赞助商急剧减少

  “奥运是体育和商业的盛宴。在2008年的奥运会上,中国企业热情高涨,共襄盛举,赞助商数量之多,成为了北京奥运会上除体育健儿之外当之无愧的主角。”有业内专家谈道,“眼下的情形与4年前大相迳庭。据悉,在伦敦奥运会赞助商名单中,除了台湾企业宏碁和北京水晶石数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几乎找不到中国企业的名字。赞助商的急剧减少,阻碍了企业对于奥运的投入热情。”

  此外,不比在家门口办奥运以及时差等因素,中国观众对这届奥运的热情和关注度大大降低。专家分析,对于奥运营销,拥有全球市场的品牌的潜在收益,要远远大于以中国本土市场为主的品牌。同时,因有较雄厚的资本,实力较强的企业巨额赞助投入的风险也较低,而实力较弱的品牌往往因此承受巨大的风险。除此之外,海外市场的萎缩也使得中国企业把目光转向国内市场,从而搁置了伦敦奥运会赞助计划。

  记者手记

  4年前,在所有中国企业家的眼中,北京奥运会无疑是一棵 “摇钱树”。无论哪家企业,只要与奥运会 “沾亲带故”,无疑给自己镀上一层金,就意味着登上了国际化的大舞台。

  但是兴奋和荣耀总是那么一时半会,4年后当又一届奥运来临的时候,企业家却在疲于奔波应付金融危机,同时又在审视,奥运能带给中国企业什么,比如2008年曾风光无限的李宁。归根结底,没有国际化的营销渠道,全球最先进的技术产品,只凭投入巨资成为一个半个赞助商,无法让中国企业充分分享奥运会的胜利果实,更无法让中国企业实现品牌国际化。因此,记者更愿意把眼前的这种“冷”,理解成一种低调、理智和休整,中国企业俨然已意识到这一点。(中国鞋网-最权威最专业的鞋业资讯中心)

免责声明:本文若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刻删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全球资源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网站首页 | 公益慈善栏目 赞助本站可以扫描支付 | 免费推广计划 | 全球资源网顾问团 | 帮助中心 | 企业文化 | 关于我们 | 全球信息中心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本站对所有发布的信息不承担任何责任,用户应决定是否采用并承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