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 » 全国各地资讯 » 宁夏 » 正文

全球宁夏频道:宁夏多个扶贫点活跃着一位“牛气”专家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7-21  来源:中新网
核心提示:宁夏多个扶贫点活跃着一位“牛气”专家人物档案梁小军,1971年7月出生,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母牛带犊营养与饲养”岗位科

宁夏多个扶贫点活跃着一位“牛气”专家

人物档案

梁小军,1971年7月出生,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母牛带犊营养与饲养”岗位科学家,宁夏农林科学院动物科学研究所所长,主要从事反刍动物繁育与健康养殖方面研究。主持省部级项目20余项,获宁夏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8项,宁夏标准创新贡献一等奖1项;研发认证饲料新产品6项,发表论文100余篇,合著专著4部。入选宁夏“新世纪313人才”、首批“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塞上农业专家”。

作为科技扶贫东西协作行动“宁夏深度贫困区肉牛产业提质增效技术集成示范”项目首席科学家,他带领团队让项目两个核心示范村提前实现了脱贫目标,打造的“马沟模式”成为产业技术扶贫样板。

王迎霞

7月18日,央视新闻联播一则题为《宁夏西吉:新庄村“牛”起来的脱贫路》的报道,让这个国家级贫困县的肉牛养殖产业声名鹊起。

地处六盘山腹地的固原市西吉县,是宁夏唯一尚未摘帽的贫困县,也是国家52个挂牌督战贫困县之一。肉牛养殖是这里的传统产业,更是脱贫攻坚主导产业,辐射面宽,助农增收效果显著。

为此,农业农村部成立52个产业技术顾问组开展帮扶工作,西吉县肉牛产业赫然在列,负责人名叫梁小军。

作为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母牛带犊营养与饲养”岗位科学家、科技扶贫东西协作行动“宁夏深度贫困区肉牛产业提质增效技术集成示范”项目首席专家,梁小军在西吉县和宁南山区被很多人尊称为“梁首席”。

“老乡们过奖了,就是干活的首席。”这个爱开玩笑的专家,来自宁夏农林科学院动物科学研究所。如今,他把周末时间都贡献给了扶贫点。

他制定的技术标准被广泛采用

“省级农业科研单位的主要职责应该是围绕地方产业发展的科技需求,攻关解决制约其发展的技术瓶颈,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支撑。”这一观点,早在梁小军参加工作不久就形成了。

来自固原农村的他,对祖祖辈辈耕耘的这片黄土地感情深厚。高考填报志愿时,他很自然地填了清一色农业院校,最后被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医学专业录取。

5年的学习让梁小军打下了扎实的理论基础。毕业后,他顺利分配到宁夏农林科学院。从繁殖到营养,从疾病防控到胚胎移植,用他的话说,“从此就在家畜研究这条道上一去不复返了”。

很快,他迎来第一个重大挑战。

2003年,银川市金凤区进口的3000头奶牛状况频出,疾病多,繁殖率低,死亡率高。于是,政府专门邀请农科院出面解决问题,梁小军被委以重任。

那时候,奶牛的身价特别高,一落地就四五千元,而公牛才二三百元。梁小军调研发现,农民养奶牛不但不挣钱,还亏损得厉害,便决定以高产奶牛性控快繁为突破口。

正好,奶牛性控快速冻精开始了商品化生产,梁小军申请了相关科研项目,银川市科技局经过反复论证,批给他一个重大助农项目。

冻精即公牛的冷冻精液,性控冻精就是通过电磁场作用把X与Y精子分离,从而提高母犊率。当时国内性控冻精情期受胎率较低,普遍在30%左右,梁小军经系统研究确定了性控冻精最佳输精时间和部位,突破了技术瓶颈。

“主要是在现场工作。母牛开始发情的时间得盯准,还得在排卵前的2到4小时内把性控精液准确输到有滤泡侧的子宫角。”那阵子,梁小军同时跑七八个养殖场,专负责这事,自己干,也教别人。

项目执行期3年,共完成奶牛冻精1万多枚,性控冻精的平均情期受胎率高达50%以上,银川地区的奶牛性控冻精母犊率高达93%。

更让梁小军有成就感的是,他制定出全国第一个性控冻精应用技术地方标准,被国内多个厂商列为技术教材,对高产奶牛的性控快繁起到了助推作用。

揭示奶牛繁殖障碍背后的“玄机”

2008年,随着三聚氰胺事件的曝光,乳品质安全受到空前关注。

紧接着,宁夏成立了草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拿到项目的梁小军,又将研究领域转向奶牛隐性乳房炎病原微生物的分离鉴定和防控方面。

“你是不是觉得奇怪,奶牛隐性乳房炎竟然和繁殖有关系?其实,它们高度正相关。”梁小军笑了起来。

原理听起来简单。

一头奶牛产后胎衣不下,可引起子宫内膜炎,生殖系统的炎症就会沿着血液或淋巴系统下行到乳房组织,引发这里的炎症。而如果奶牛乳房组织有炎症,即便是顺产,胎衣也下了,却仍然屡次不孕,研究发现是乳房组织的炎症上行,最终影响到生殖系统。

但是,研究过程颇费周折。从养殖场到实验室,每个环节都是重点。

梁小军带着团队一边广泛采集奶样,一边从隐性乳房炎的发病规律到引起炎症的病原分离鉴定,再对应到药物和临床以及如何降低发病率、提高乳品质等,展开了系统研究。

“那个项目最大的突破点,就是发现了隐性乳房炎的病原微生物不单纯来自环境。”他说。

这是国内第一次从同一头奶牛的乳汁和子宫分泌物中分离出五六种相同病原微生物,揭示了乳房炎和繁殖之间的高度相关性。

梁小军给它们起了个名字——奶牛繁殖障碍。

这个项目一共进行了5年。他在执行过程中又有新发现:越是高产的奶牛,越不容易配种。

经过调研奶牛泌乳周期的繁殖状况,梁小军越来越深刻地意识到,这是制约奶产业扩量提质的一个重要因素。紧接着,他又报了另一个宁夏科技厅的重点攻关项目——奶牛繁殖障碍信息病的病因与防治技术研究与示范。

梁小军的研究还涉及滩羊、肉羊等畜种。随着科研经历日渐丰富,2016年5月份,他接替罗晓瑜研究员成为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母牛带犊营养与饲养”岗位科学家,又向肉牛领域进军。

“眼界突然打开了。”梁小军感慨,“这是能让宁夏南部山区群众脱贫的一个主导产业,更要好好做!”

首席科学家的产业扶贫情结

有人建议,这回肉牛好办,都是养牛,把奶牛模式全盘复制不就行了?

“不一样。奶牛产奶的这部分效益可以抵消饲养成本且有盈余,因此产业能够实现高度集约化。”梁小军解释说,而肉牛养殖中,基础母牛超过500头以上规模的,牛场很难盈利,这一产业属性也决定了它更适合小群体、适度规模的农户饲养繁殖。

然而,宁南山区虽有肉牛养殖的自然条件和悠久传统,现状却不容乐观。

老乡养牛,最初是把它当作苦力来使,后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其肉用属性才慢慢凸显。“但很多人还是老思想,有啥喂啥,只要活着就行,所以效率非常低下。”

梁小军觉得肩上的担子很重。

他跑了好多村落,从种、草、繁、养、管等多个点位着手,每个点位细分关键技术,再通过技术成果的物化形式渗透下去,让老乡精准掌握技术要领。

在梁小军的探索下,山区肉牛胎间距缩短45天以上,育肥牛日增重达1.5公斤,养殖效益大幅提高。

2018年初,科技部与宁夏科技厅聚焦深度贫困区草畜等五大产业发展关键技术瓶颈,实施科技扶贫东西协作行动。梁小军联合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曹兵海教授团队、宁夏肉牛首席吴彦虎研究员团队和固原市肉牛团队等,共同创建了“为养而种、为种而养”的循环农业模式。

科技与扶贫,堪称完美结合。梁小军自己也加入了科技扶贫指导员队伍,深入开展技术服务。

目前,项目的两个核心示范村均已提前实现脱贫目标,打造的“马沟模式”成为产业技术扶贫样板。

他忙,却不忘抓团队建设。

“年轻人不缺专业技能和学历,就缺热爱‘三农’的情怀。”如何“让兔子爱吃胡萝卜”,成为梁小军业务指导之余最重要的工作。

我问:“那您爱吃‘胡萝卜’吗?”

“我去年跑牛圈保守都在200天以上。你说呢?”他又笑。

今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梁小军跑得更欢实了。他现在考虑更多的,是“固原黄牛肉”这一品牌该怎么打。科研助力产业发展这条路上,他说自己还有很多事要做。

原标题:宁夏多个扶贫点活跃着一位“牛气”专家

【编辑:王思硕】
免责声明:本文若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刻删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全球资源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关键词: 宁夏 扶贫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公益慈善栏目 赞助本站可以扫描支付 | 免费推广计划 | 全球资源网顾问团 | 帮助中心 | 企业文化 | 关于我们 | 全球信息中心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本站对所有发布的信息不承担任何责任,用户应决定是否采用并承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