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别误读了!目前数字人民币试点仍是“4+1”
新华社北京8月15日电题:别误读了!目前数字人民币试点仍是“4+1”
新华社记者吴雨
商务部近日印发《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总体方案》,其中公布了数字人民币试点地区: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及中西部具备条件的试点地区开展数字人民币试点。记者15日了解到,目前数字人民币试点仍是“4+1”,先行在深圳、苏州、雄安新区、成都及未来的冬奥场景进行内部封闭试点测试,并没有变化。
相关人士指出,网上传的北京、天津、上海等28个试点,其实是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深圳、苏州、雄安新区、成都分别是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京津冀及中西部的代表,中国人民银行正在上述四地开展数字人民币试点测试。
数字人民币到底是啥?
当前,不少国家都在进行法定数字货币的研究,但在技术路线、运行体系、投放路径上各有不同。在谈及我国法定数字货币时,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曾介绍,人民银行把数字货币和电子支付工具结合起来,将推出一揽子计划,目标是替代一部分现金。
也就是说,咱们国家的法定数字货币,就是纸钞的数字化替代,是“人民币的数字化”。此前,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所长穆长春表示,数字货币的功能和属性跟纸钞完全一样,只不过它的形态是数字化的。
易纲介绍,当前,数字经济是全球经济增长日益重要的驱动力。法定数字货币的研发和应用,有利于高效地满足公众在数字经济条件下对法定货币的需求,提高零售支付的便捷性、安全性和防伪水平,助推我国数字经济加快发展。
数字人民币怎么用?
纸钞谁都会花,但数字化以后怎么用,这让很多人对数字人民币充满好奇。
其实,随着移动支付深度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对于数字人民币的使用场景应该并不陌生。穆长春曾这样描绘使用的情景:只要你我手机上都有数字人民币的数字钱包,那连网络都不需要,只要手机有电,两个手机“碰一碰”,就能把一个人数字钱包里的数字货币,转给另一个人。
这很像现在“挥一挥”等非接触支付方式,但又有所不同。数字人民币在支付时可能不需要绑定任何银行账户,而微信支付、支付宝的支付转账背后仍需要绑定银行卡。
数字人民币和比特币有何不同?
当央行宣布开始研发数字货币时,有不少人不理解,一度以为要出央行版的“比特币”了。
易纲此前明确指出,数字人民币在研发工作上不预设技术路线,可以在市场上公平竞争选优,既可以考虑区块链技术,也可采取在现有电子支付基础上演变出来的新技术,充分调动市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可见,区块链是数字人民币研发考虑的技术路线,但绝不是唯一选择。此前,曾有个别机构冒用人民银行名义,发行或推广“法定数字货币”。对此,央行也发布声明称,未发行法定数字货币,也未授权任何资产交易平台进行交易。
近年来,区块链吸引着大量企业与资本涉足,与之相关的“加密货币”也成为热词。一方面,以比特币为代表的加密数字货币收获了一批执着的支持者;另一方面,打着区块链“幌子”的非法集资案件屡屡被曝光。
据此,不少专家直言,数字货币的未来必须和“炒币”分开。穆长春也曾强调,要坚持“币花不炒”。可见,数字人民币就是用来流通使用的,绝不是用来“炒币”赚钱。
啥时能用上数字人民币?
央行从2014年开始研究法定数字货币。2017年末,经国务院批准,央行组织部分实力雄厚的商业银行和有关机构共同开展数字人民币体系(DC/EP)的研发。到底啥时能见到数字人民币的真面目?
记者从人民银行了解到,目前数字人民币已经基本完成了顶层设计、标准制定、功能研发、联调测试等工作,将先行在深圳、苏州、雄安新区、成都及未来的冬奥场景进行内部封闭试点测试。也就是说,如果顺利的话,北京2022年冬奥会上也许能“一睹芳容”。
其实,在研发和测试过程中,不止一次有传言称,数字人民币要正式落地发行。央行也不厌其烦地解释:内部封闭试点测试不意味着数字人民币正式落地发行。数字人民币目前的封闭测试不会影响上市机构商业运行,也不会对测试环境之外的人民币发行流通体系、金融市场和社会经济带来影响。
数字货币的真正投放使用,需要检验理论可靠性、系统稳定性、功能可用性、流程便捷性、场景适用性和风险可控性,还要满足反洗钱、反恐融资、反避税等监管要求,要经过一系列研究、测试、评估和风险防范等。因此,央行也多次表态,数字人民币尚没有推出的时间表。
央行召开的2020年下半年工作电视会议提出,法定数字货币封闭试点顺利启动。下半年将积极稳妥推进法定数字货币研发。
期待在不远的将来,数字人民币会与大众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