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韩国毫无关系,包装说明却大部分使用韩文;与意大利毫无瓜葛,却在标签上做“意大利XX总经销”的标识……这都是我市工商部门在近期检查中发现的现象。本土商品偏爱“洋马甲”的现象不鲜见,这在全球化如火如荼、商业策略多元化、消费选择多元化的今天还是有深思量的必要。
近期,关于洋品牌的消息不时见诸报端,先有“飞人”乔丹要求中国乔丹体育“停止侵权”并将与之对簿公堂;后有成都一男子申请注册华裔球星“林书豪”商标,并已收到受理通知书……
宁波工商在日前展开的检查中也发现有企业擅自将国产服装产地标注为意大利。
根据笔者了解,国内不少上市公司都有中英双名,洋名字在这些公司开拓国际市场的过程中确实起到了积极作用,有些已享誉海外,成为有竞争力的品牌。然而,更多的企业对洋名则无所谓品牌战略,仅仅只是扮洋鬼子,谋一时之利。在专利日益受到重视的今天,后者的做法无疑是惹火上身,卷入侵权官司得不偿失。
洋名字有助于自我提升
“国产商品有洋名字并不奇怪,在中国很多大品牌都如此。”市企业品牌保护协会有关人士说,从海尔、联想、海信,到宁波的雅戈尔、奥克斯,都有自己的“洋名字”。
这位人士表示,“洋名字”是企业与国际接轨的重要手段,企业要打响国际品牌必须要有洋名字甚至洋商标。据市工商局统计,宁波企业为了走出去纷纷注册境外商标,截至去年底已达7471件,数量处于全省领先地位。因此企业起“洋名字”一点都不奇怪。
“从企业发展角度来讲,洋名字可以理解。”市社科院社会所副所长史斌说,通过学习国外先进理念、工艺提升产品品质,宁波乃至全国不少外单企业,虽然走的是来料加工、贴牌生产之路,但其产品本身在国际市场上确实有实力,只是需要品牌提升,注册一个有助于商品推广的洋名字,也可以理解的。
纵观国内一些企业的发展之路,一些有创意、引潮流的洋名字确实能对企业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如雅戈尔依据早期的“青春”服装厂英文“YOUNGOR”音译,建立“雅戈尔”品牌,既保留传统又进行创新,对产品竞争有正面影响;天津老字号“狗不理”几年前注册英文商标“GOBELIEVE”,这个朗朗上口、音意皆好的洋名字,为“狗不理”品牌增添了“诚信”的新内涵,也为其在国际市场上的推广助了把力。
不少“洋马甲”仅为谋暴利
当然,也有企业仅仅是想穿着“洋马甲”谋暴利。前不久,鄞州直属工商所查获了一批产地标注不规范、让人误以为是意大利产的服装936件。据当事人陈某介绍,这批服装是由温州一家企业生产的,而陈某的父亲曾于2006年在香港注册了一家“意大利某国际服装公司”,该“国际公司”平时并不从事经营活动,陈某发现消费者比较喜欢意大利产品,就在标签上做了“意大利XX国际服饰有限公司总经销”的标识。
“迎合消费者的崇洋心理,也是企业喜欢洋名字的原因。”史斌说。据了解,陈某将服装改为意大利企业总经销后,其销量翻了一番。“可见消费者对洋产品盲目追求。”据介绍,上述服装企业对消费者进行了误导,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自主选择权和公平交易权,是被法律所禁止的。
另外,由于我国法律并没有对产品包装使用洋名提出禁止,也使一些“假洋鬼子”混水摸鱼。消费者陈女士向笔者出示了一款饼干,只见正面包装上80%的内容为韩国元素,四行韩文占据了绝大部分位置。仔细一看,该饼干为福建一家企业生产,跟韩国毫无关系。笔者将这包饼干出示给10个人看,8人认为这就是韩国饼干。不过,由于该产品在背面用较小的中文字体明示了品名、厂家、生产日期等,所以并不构成假冒,但它确实给消费者造成了误导。
内外兼修才能赢得市场
“这样的饼干,如果品质不好消费者肯定不会再此购买。企业要想真正留住消费者,关键还是要靠品质。”史斌说,“虽说崇洋,但消费者普遍理性,也许消费者第一次选择了‘洋名字’,但最终选择的还是产品的质量。对企业来说,光有一个名字是远远不够的。产品要赢得市场,最终的决定因素还是产品质量、服务意识。”
日本的丰田汽车进入中国市场,并没有另起一个中国名字,而是简单地对将TOYOTA译作“丰田”。东芝、松下,都采取了同样的办法,它们同样在中国打响了知名度。而中国的不少老字号,产品品质经过了数十年上百年的沉淀,在赢得消费市场的过程中,名字也仅是辅助手段。
很明显,品牌是外衣,品质是核心,企业只有内外兼修才能真正成长,赢得广阔市场。
新闻内存
工商查处商标违法案逾百件
窥悉部分消费者盲目崇尚名牌以及知假买假的畸形消费心态,一些摊贩受暴利驱使,屡屡铤而走险进行制假售假违法经营活动。笔者从工商部门获悉,今年以来我市工商部门已查处商标违法案件124件,其中生产和销售假冒侵权商品案件102件,占了全部商标案件的82.3%。
具体来看,涉外高知名度商标遭侵权较多,工商部门共查处涉外高知名度商标假冒案件60件,同比上升25%,占商标侵权假冒案件总数的52%。重点涉案商品集中在服装、生产资料等日用消费品领域,其中假冒侵权服装商标案件最多,共有11件,其次为侵犯生产资料商标案件10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