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前葱”“姜你军”又来了,农户如何不再坐过山车
年末的北京,寒意沁人。居住在东城区的张女士来到附近一家超市,打算多买些生姜和葱回家煲汤,“没想到卖得还挺贵”。
第一财经记者注意到,这家连锁超市的生姜分为精选和促销两种,精选生姜价格在15.80元/斤,品相较好,促销生姜价格6.99元/斤,姜面多有破损和水分,货架上也已所剩无几。大葱只有一种价格为4.99元/斤,存量充足,但是正在挑选的顾客认为大葱价格明显高了不少。
葱姜线下价格攀升,最近正在打“价格战”的电商售价又如何呢?记者查询一家主打“30分钟送达”的知名电商平台发现,200克的自营生姜售价为5.6元,约合14元/斤。450克的自营大葱售价是3.9元,约合4.3元/斤。
根据农业农村部监控数据,11月,全国生姜批发价格为每公斤14.13元,同比上涨70.60%,已达近6年内最高水平;全国大葱批发价格为每公斤4.56元,同比上涨99.1%,已达近4年来最高水平。
新葱上市,产量有限
“(大葱)确实涨价了,而且价格涨了一周多。以前卖两块多一斤,现在都涨到五块钱了,但是我们也没多挣,批发价翻了快三倍。”12月9日,北京市朝阳区一家农贸市场摊主告诉记者,以前批发价是每斤一元多,现在已经超过4元了。
我国大葱主产区在华北和华东地区,山东、河北和河南三省大葱产量的总和超过全国大葱总产量比重的50%。
一位经营章丘大葱的山东供应商告诉记者,往年10月底大葱还没开始卖,但是今年同期已经去货一半多了,现在只剩少量存货。虽然今年生意紧俏,但是去年的大葱却不值钱,甚至很多直接烂在了地里。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收一亩地的葱要3个人刨、3个人捆,这就需要付出1500元的人工费,“(卖价)不够刨葱的工钱”。
受此影响,许多散户今年减少了种植面积或者压根没种,错过了这波涨价潮。山东临沂平邑县的刘女士告诉记者,去年种植大葱因卖不出去亏损得太多,今年已经把土地转让出去,自己进城务工了。尽管今年大葱价格一路涨到历史高位,但她并不打算重新种植,“明年(多少钱)也说不准”。河北邢台一位种植数亩长白大葱的农户则表示:“一个月前就卖完了,那时候出地价才七八毛。”
中国蔬菜流通协会常务副会长陈明均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大葱等农产品价格上涨的根本原因在于供小于求的现状。一方面,前几年大葱的种植效益不大好,挫伤了葱农的种植积极性,山东、辽宁、河北等北方主产区种植面积普遍减少;另一方面,近期上市的多是山东大葱,受雨水天气影响,大葱被水淹了以后也会出现减产。两种因素叠加导致今年大葱价格居高不下。
进入12月中下旬,大葱主供应地即将转移到江苏、浙江等南方地区。随着大量新葱上市,葱价会向下走吗?
“大葱是按照茬口供应的。由于今年8月下旬大葱价格往上冲的时候,江浙地区已经播种过了,所以这些产区的种植面积也是略有减少。据我们估计,今年大葱总体供给还是偏紧,到春节前很难有大幅下降。”陈明均说。
姜价经历“过山车”
相较于一路上涨的葱价,近期生姜的价格有所回落。上述农贸市场摊主告诉记者,前几天在北京大洋路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生姜批发价是每斤12元,现在回落到近10元,眼看就要恢复到去年正常价8元左右。
山东临沂的经销商赵先生也经历了这一过程。他表示,11月下旬,自己从种植户手中购买的价格在8~9元,而现在的价格回落到了6~7元,他通常会给每斤加价一元卖至超市或者批发市场。总体而言,与往年相比销量较为稳定,因此无论生姜价格涨跌,自己获得的利润都不会产生大的变化。
近年来,生姜价格如同坐上过山车。2011年11月,生姜产地市场批发价格一度从最高的4.8元/斤暴跌至0.35元/斤,达到近十年的最低水平。此后,生姜价格波动上涨。2015年7月,生姜收购价在4元左右。2016年6月以后,生姜收购价又跌至0.5元/斤。此后,生姜价格多在2~4元波动,今年7月上涨至每斤6元。
尽管近年生姜价格波动剧烈,但我国生姜种植面积总体呈现上升趋势。2015年生姜种植面积最低点为324万亩,2018年最高点为448万亩。到了2020年,生姜种植面积为428万亩,比2019年增长了6.73%。
据卓创资讯监测,2016年到2020年我国生姜产量分别为938万、893万、846万、762万和919万吨。生姜产量并未与种植面积同步增长的主要原因在于自然灾害。例如,2017年主产区山东遭遇了高温、干旱天气,生姜的长势受到影响,而2018年和2019年连续两年山东、河北降雨偏多,姜瘟病集中暴发,导致生姜单产减少。
“生姜是可以储存的,今年卖不完明年再来。但是最近两三年,生姜供应持续不充足,缺少可以调节的库存,再加上种植户和经营户的惜售心理,造成了今年生姜价格的大幅上涨。”陈明均解释,受到11月以来新姜陆续入库的影响,当前生姜价格有所回落,但是考虑到库存的结余量不多,生姜价格不会出现大幅下滑,售价仍会比去年同期要高。
如何走出农产品价格暴涨暴跌的怪圈
陈明均分析,农产品价格波动的根本原因在于供求关系不平衡。从需求端看,我国每年的农产品消费量变化不大,也可以被预测,因此要解决的是供给问题。具体来说,一要提高科技手段降低自然灾害对农产品的不利影响;二要稳步提高种植面积以保障价格基本稳定。
目前,我国农产品的生产和组织化程度较低,多是小农经济和“小摊小贩”,市场供给相对不稳定。同时,产品缺乏品牌效应,农户往往容易跟风种植,采购商也是高进高出、低进低出的模式,难以形成如工业品般的订单式锁定。
“我们总让农民朋友不要跟风种植,但更重要的可能是提供相应的信息服务,帮助农民科学决策。另外,山东探索的农产品价格保险,由政府补贴一部分,农民自己掏一部分,也值得向全国推广。”陈明均说。
2021年,“向前葱”“姜你军”还会高歌猛进吗?一位熟悉农产品领域的人士表示,小众农产品的固有特性,决定了它容易受到气候、种植面积等因素的影响,并且这种起伏动辄就是数倍。“去年,章丘大葱烂在了地里,此前,金乡大蒜也经常出现烂在地里的情况。一年年,就这么往复着。这个过程中,掌握信息、做出准确判断的流通领域可以获利,但对种植户来说,就是在坐过山车。今年喜上眉梢,明年可能就是愁容满面。”(作者:马晨晨)
原标题:“向前葱”“姜你军”又来了 农户如何不再坐过山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