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财经 » 正文

全球财经报道:助力实体经济 年内各类债券发行规模达54.7万亿元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12-11  来源:中新网
核心提示:助力实体经济 年内各类债券发行规模达54.7万亿元本报记者 包兴安今年我国债券市场表现亮眼,整体发行规模继续保持增长,吸引了更

助力实体经济 年内各类债券发行规模达54.7万亿元

本报记者 包兴安

今年我国债券市场表现亮眼,整体发行规模继续保持增长,吸引了更多的境外机构投资者积极配置,对实体经济支持能力显著增强。《证券日报》记者根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梳理,今年以来截至12月10日,债券市场共发行各类债券54.7万亿元,同比增长27.8%。

从各类债券来看,今年以来截至12月10日,国债发行67047.4亿元,地方政府债券发行63128.48亿元,央行票据发行560亿元,金融债发行88704.51亿元,企业债发行3762.89亿元,公司债发行33348.54亿元,中期票据发行22906.57亿元,短期融资券发行47472.83亿元,国际机构债发行120亿元,政府支持机构债发行2130亿元,资产证券化发行25373.42亿元,可转债发行2328.31亿元,可交换债发行499.47亿元,同业存单发行182349.67亿元,定向工具发行6852.75亿元。

按行业来看,债券发行量排在前五位的行业是金融业、工业、公用事业、房地产、能源;按地区来看,债券发行量排在前五位的地区是北京、广东、上海、江苏、浙江。

巨丰投顾投资顾问总监郭一鸣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今年我国债券市场各类债券发行稳步扩大,为实体经济提供更多资金支持,对于经济复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郭一鸣说,今年公司债和企业债发行实施注册制,债券发行效率得到提升,而宽松的货币政策也有利于债券发行。此外,主管部门对于债券发行的鼓励,也使得债券发行规模有所加大。在多方努力下,债券市场化程度显著提高,对实体经济的作用越来越大。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刘向东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今年疫情的发生给不少企业造成影响,要克服短期流动性困难,需要增加资金支持力度,扩大优质企业债券发行,有助于企业走出困境。

刘向东认为,实体经济中很多企业面临融资难融资贵的困境,在政策扶持下,增加企业债券融资规模可以有效缓解这一问题,使实体经济维持正常生产。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我国债券市场对外开放加快,增强了国际投资者的吸引力。12月2日,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发布的11月份债券托管量数据显示,境外机构投资者的债券托管量大幅增长,11月份境外机构债券托管面额为27663.36亿元,同比上涨47.88%,相较上年末上涨47.38%。至此,境外机构投资者已经连续24个月增持中国债券。

12月3日,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发布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1月末,境外机构持有银行间市场债券3.1万亿元,较10月末增加967.21亿元,约占银行间债券市场总托管量的3.1%。从券种看,境外机构的主要托管券种是国债,托管量为1.79万亿元,占比57.9%;其次是政策性金融债,托管量为8979.99亿元,占比29.0%。11月份,新增17家境外机构主体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截至11月末,共有893家境外机构主体入市,其中467家通过直接投资渠道入市,612家通过“债券通”渠道入市,186家同时通过两个渠道入市。

北京国家会计学院教授崔志娟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我国债券市场逐步对外开放,境外机构投资更加便利,债市流动性和活跃度不断提高。同时,中国经济持续复苏,境外投资者对中国经济的未来发展充满信心。而较高的人民币债券收益率是吸引境外投资者增持中国债券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随着中国企业盈利能力逐步提升,人民币计价资产保值增值功能增强,中国债券得到外资青睐是资本逐利的自然反应。”刘向东说。(证券日报)

原标题:助力实体经济 年内各类债券发行规模达54.7万亿元

【编辑:陈海峰】

免责声明:本文若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刻删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全球资源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公益慈善栏目 赞助本站可以扫描支付 | 免费推广计划 | 全球资源网顾问团 | 帮助中心 | 企业文化 | 关于我们 | 全球信息中心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本站对所有发布的信息不承担任何责任,用户应决定是否采用并承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