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前夕放眼世界,疫情还在肆虐,经济持续低迷,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逆流依然横行……全球面临的诸多挑战,并不会随2020年日历最后一页的翻过而消失。
科学处置疫情,理性应对分歧,完善全球治理,正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和企盼;全球抗疫的同心、复苏经济的信心、多边合作的决心,正在点亮新年的曙光。丢弃歧视、偏见、冲突的旧思维,迎接平等、对话、合作的新理念,是2020年的启示,更是对2021年的瞩望。
新突破开辟战疫新愿景
12月14日,美国纽约的护士桑德拉·琳赛成为全美第一个新冠疫苗接种者。彼时,这场世纪疫情已在全球夺去超过160万人的生命。新冠病毒威胁各国人民,早日战胜疫情是新年里全世界更加迫切的愿景。
12月14日,在美国纽约,长岛犹太医疗中心重症监护室护士桑德拉·琳赛(左)接种新冠疫苗。新华社发(纽约州州长办公室供图)
随着疫苗研发取得突破、抗疫协同不断增强,人类击退病毒的胜算正在加大。“新的一年将迎来更多抗疫希望”,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高级顾问布鲁斯·艾尔沃德的话令人振奋。
新的一年,疫苗担当破疫之剑。
疫情之下,科学界争分夺秒,从“破译”病毒到病毒检测再到药物疫苗研发,全世界多方合力跑出史上新速度。据世卫组织数据,截至12月2日,全球共有214款新冠疫苗处于研发中,其中51款处于临床试验阶段。《柳叶刀》总编辑理查德·霍顿感叹,“从未见过全球科研界作出如此迅速的反应”。临近岁末,多款疫苗获批使用,多国启动疫苗接种。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说,人们看到了“隧道尽头的光芒”。
这是美国辉瑞制药有限公司与德国生物新技术公司联合研发的新冠疫苗。新华社发(德国生物新技术公司供图)
新的一年,科学仍是战疫之本。
随着疫情演变,各国防控观念在转变。相较于初期的无助、混乱乃至歧视、反智,人类抗疫正在回归科学理性的正轨。从反口罩到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从信奉“群体免疫”到隔离病例、必要时“封城”,从抗拒“居家令”到逐渐习惯“云上”生活新常态,各国各地区逐渐形成科学防疫体系,公众对病毒的科学认知不断加深,全球战疫的基石新年里将更加牢固。
7月25日,在埃及首都开罗的一家剧院,人们坐在名人照片之间交谈。埃及开罗的一家剧院在座椅上摆放了埃及早期歌星和影星的照片,帮助人们在观看演出时保持社交距离。新华社发(艾哈迈德·戈马摄)
新的一年,团结方为抗疫之策。
疫情暴发以来,生命至上的价值理念促国际社会守望相助,共同书写着同舟共济的战疫故事,从世界卫生大会到全球疫苗峰会,从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应对新冠肺炎特别峰会到中非团结抗疫特别峰会……国际社会致力于构筑知识、经验和资源共享的全球战疫联合防线。经此一役,人类对彼此依存、命运与共的理解更深,团结合作的力量新一年有望得到进一步提升。
5月27日,在秘鲁首都利马雷瓦利亚蒂医院,中国医疗专家组成员与医院医护人员合影。新华社发(中国医疗专家组供图)
4月11日,工作人员在国药集团中国生物新冠疫苗生产基地质量检定部门对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样品进行杂质检测。新华社记者 张玉薇 摄
全球战疫过程中,中国坚持以团结取代分歧,以理性消除偏见,推动凝聚起抗击疫情的强大合力,展现应有的大国担当。中国在率先控制住疫情后,发起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全球人道主义行动,并宣布中国疫苗研发完成并投入使用后将作为全球公共产品,为实现疫苗在发展中国家的可及性和可负担性作出贡献。新的一年,随着中国积极同有需要国家分享中国疫苗和继续提供其他抗疫援助,中国将为全球抗疫提供新助力。
新动能催生复苏新机遇
12月24日,德国柏林街头冷清,往年饮热红酒、品咖喱肠、观旋转马的景象不再,零售商没有等来火热的圣诞假日购物季。停航停运、停工停产、破产失业、供应断链、股市熔断……病毒抵达之处,经济活动骤冷。世界经济正在经历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衰退。尽管如此,英国智库牛津经济研究院世界宏观经济研究主管本·梅认为,2020年虽以“惨淡”收场,“世界经济的新生机”却值得期待。
12月16日,在德国首都柏林,行人经过关闭的“圣诞木屋”。德国联邦与各州政府13日商定,鉴于该国新增新冠确诊病例数和死亡病例数居高不下,从16日起进一步收紧疫情防控措施直至明年1月10日。新华社记者 单宇琦 摄
3月18日,交易员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工作。当天,纽约股市出现当月的第四次熔断。新华社发(郭克摄)
新的一年,经济有望企稳向好。
疫情让人们越发看清,各国经济高度依存,经济全球化大势难以逆转。统筹好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成为政策共识,各国规模空前的财政货币刺激计划创造新机遇,为民生就业构建防波堤,避免更大危机的出现。经合组织最新报告指出,“最坏的情况已经避免,大部分经济结构得以保留并可能迅速复苏”。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2021年世界经济将迎来修复性增长,出现5.2%的强劲反弹。
5月18日,在瑞士日内瓦世界卫生组织总部,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在第73届世界卫生大会视频会议上发表讲话。新华社发(世卫组织供图)
新的一年,数字转型更将加快。
疫情中数字空间全球化进程明显加快。全球生产组织形式和业态发生新变化,非接触、非集聚性生产方式和商业模式迎来新爆点。各国政府加大资金投入,推进社会治理数字化转型,远程工作、医疗、学习和政务等领域迎来新的发展空间。微软公司首席执行官纳德拉表示,疫情推动大量数字技术的应用提前了两年。《经济学人》指出,新生产模式和新技术的应用让疫情后世界可能迎来久违的劳动生产率提升。
7月31日,古里与妻子在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公寓内进行线上探戈舞教学。胡安·古里与妻子娜塔莉亚·福萨蒂都是阿根廷探戈舞教师。受疫情影响,阿根廷文化娱乐场所关闭,他们无法像往常那样开展探戈舞教学工作,就改为在公寓中通过网络进行线上教学。新华社发(马丁·萨巴拉摄)
新的一年,中国动能备受期待。
中国成为2020年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2021年是中国“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以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体量,中国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不断扩大对外开放,成为带动全球经济复苏的重要希望。
这场公共卫生危机和经济衰退推动人们从根本上反思经济增长方式。新的一年,各国对经济发展和人类生活、地球生态的关系将会继续进行新的思考。“最深重的经济危机也是炼就新经济思想的熔炉”,英国《金融时报》如是说。
12月3日,在埃及坦塔的一所医院,马哈茂德·科米在Cira 03机器人旁工作。这台名叫Cira 03的遥控机器人由埃及工程师马哈茂德·科米开发,具备体温检测、新冠病毒的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等功能,能够减少医务人员的感染风险。新华社发(艾哈迈德·戈马摄)
新共识开启治理新征途
2020年,世纪疫情和百年变局交织,危机与乱象共生。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逆流冲击国际合作,个别大国唯我独尊,散播政治病毒,煽动冲突对抗,毒化多边体系。国际社会要求抵制单边霸凌行径、摒弃冷战思维、弘扬多边主义、捍卫多边体系的呼声强烈。
5月19日,在津巴布韦中马绍纳兰省的姆武尔维医院,中国抗疫医疗专家组为当地医疗机构捐赠医疗物资。新华社记者 张玉亮 摄
疫情是大考,更是警报。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呼吁,面对新冠疫情暴露出的全球治理问题,各国应立即行动起来,“我们别无选择”。阿联酋学者阿尔卜卢希认为,如果人类从新冠危机中学到了什么,其中就有多边主义的重要意义。
过去一年来,从联合国成立75周年系列高级别会议,到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二次会晤;从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五次峰会,到气候雄心峰会……各国领导人频频“云聚首”,讨论对策、协调立场、凝聚共识,表明多边主义仍是当今世界主流。人们希望,新的一年,经历危机洗礼的国际社会,带着对命运与共的更深刻认知,能够开启坚持多边主义、加强和完善全球治理的新征途。
新的一年,期待以多边协商更多化解阻力。
人们希望,有关国家切实改变大搞单边主义、四处“毁约退群”,对国际机制合则用、不合则弃的错误做法,真正通过多边协商来化解分歧和阻力。人们也希望各方进一步凝聚共识,以实际行动坚持多边主义,加强和完善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全球治理体系,支持世卫组织在全球抗疫合作中继续发挥领导作用,加强合作应对疫情、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全球性挑战。
9月10日,在法国巴黎的软银机器人公司,机器人Pepper展示检测人们是否正确佩戴口罩的功能。软银机器人Pepper通过自带的摄像头扫描人脸,检测对方有没有佩戴口罩,并给予礼貌提醒和指导。新华社发(奥雷利安·莫里萨尔摄)
新的一年,期待以开放合作更多创造活力。
疫情冲击下,全球经济为数不多的亮点,无一例外闪烁着开放合作的智慧。面对后疫情时代共同的发展挑战,人们希望各方进一步凝聚共识,共同抵制谋求“脱钩”或搞封闭排他的“小圈子”等悖潮流、逆大势、违民意之举,加强互利共赢合作,继续推进经济全球化,坚定维护多边贸易体制,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畅通运转,激发活力,推动世界经济早日重现繁荣。
3月24日,工人在湖北武汉东风乘用车公司工厂总装车间的流水线上作业。3月下旬左右,武汉各企业开始陆续复工复产。新华社记者 肖艺九 摄
3月28日,开往德国杜伊斯堡的中欧班列(武汉)X8015次列车从中铁联集武汉中心站驶出。这是自新冠疫情防控以来,从武汉开出的首趟中欧班列,标志着中欧班列(武汉)恢复常态化运营。新华社记者 肖艺九 摄
新的一年,期待以携手共进更多凝聚合力。
当今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但和平发展的时代主题没有改变。人们希望各方进一步凝聚共识,共同反对冷战思维和意识形态对抗,探索对话合作新路径,寻找不同制度、不同文明和平共存之道,努力扩大共同利益汇合点,建设和谐合作的国际大家庭。
世界正处在何去何从的十字路口。中国坚定不移站在历史正确一边,新的一年将继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各国共创世界更加美好的明天。(参与记者:刘曲、聂晓阳、杨海若、孙晓玲、李骥志、沈忠浩、刘春燕、张骁、王建刚)
原标题:新愿景·新机遇·新征途——世界的新年瞩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