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朋友圈”再拓展——美国企业参展热情回升
本届链博会,650余家企业汇聚北京,来自75个国家和地区,境外参展商占比高达35% 。其中,美国参展企业数量较上届增长15%,继续领跑海外参展 。这一变化表明:
全球供应链合作信号趋强,美国企业积极对中国市场“投票”。
在贸易摩擦与地缘政治不确定性背景下,“以供合作为主轴”的机制逐渐成为行业对冲策略。
二、创新链专区首登场:科技成果加速转化
“创新链专区”本届首次亮相,聚焦发明至应用全链条对接,由14家机构共推专利转化路径 。国家知识产权局展示了存量专利盘活系统,工信部“一条龙”方案凸显科技支撑产业发展 。这暗示中国正在加速构建“产学研用”闭环模式,让科技成果从实验室直达市场。
三、“找朋友3.0”:AI+大数据驱动的全球智能配对
本届继续升级的“找朋友”平台已进入3.0版本,集成大数据与AI,贯穿展前、展中、展后全流程,实现高度精准的产业链上下游对接 ,显著提升对接效率与合作精准度。配合成立的中外参展商联盟,链博会再次实现“规模+深度”合作。
四、智能汽车链成焦点:变革加速
现场设置了智能汽车链展区,集中展出多项关键技术与产品,包括AI计算芯片、电驱系统、智能网联方案等,30余家企业参与展示 。特别是以AI为核心的小鹏、黑芝麻等中国企业,以及首度亮相的飞行汽车原型,体现了从智能化到网联化的快速突破。
五、英伟达亮相:高端AI芯片与合作共识再确认
英伟达创始人兼CEO黄仁勋穿唐装亮相,并首次用中文演讲,用“奇迹”形容中国供应链和AI生态 。他强调英伟达与中国团队合作紧密,150万中国开发者在其平台构建模型,展现出技术联通与合作共赢的全球信号。这一细节不仅是企业级合作范例,更是一场地缘科技博弈的软化与融合。
六、首发利好持续涌现:展示链博会“新”实力
本届链博会设置“首发站”,超过100项新品、首展与首秀亮相,数量较上届提升约10% 。从新能源电池材料、智能电源,到纯电小卡和国产机器人,这些首发产品集中体现了供应链科技化、智能化和绿色化的新趋势。
七、全球倡议共识:携手应对产业链需现代化挑战
开幕式发布了《北京倡议》,呼吁维护产业链安全稳定、推动绿色供应链发展和深化国际商业合作 。联合国贸发会议等国际组织参加这一倡议,表明链博会正从国家展会迈向全球公共产品平台,具备较强的制度性和话语权影响力。
总结趋势与思考
结语
链博会正从展会走向“全球供应链公共平台”。在技术、制度与市场的三重驱动下,其正逐步形成一个以开放合作为核心特质的全球供应链生态。这不仅是中国供应链实力的体现,更是全球产业链韧性与韧性合作的战略桥梁。
出品单位:全球资源网国际智库联盟办公室
策划统筹:全球资源网国际运营中心
顾问支持:全息元宇宙联合会(总会)
微 信:QXYYZCEO
总策划部:全球华人记者联合会(总会)
支持单位:全球资源网国际书画专业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