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资源网引言:数据不是“资源”,而是“资产”,在2025年的数字经济版图中,数据早已不只是“看不见的资源”,而是推动全球产业升级、治理创新与经济增长的核心资产。据麦肯锡、Gartner和IDC预测,全球数据总量正以年均25%-30%的速度猛增,预计到2030年将超过200泽字节(1ZB = 1万亿GB)。其中,与AI相关的数据资产预计每年将直接驱动超过3万亿美元的产值。
但一个关键问题也随之凸显:数据的权属不清、价值难估、无法流通,将直接限制其释放潜能。谁拥有数据?谁能交易数据?谁从数据中受益?这些问题的答案,取决于两个关键环节:确权机制是否完善,转化率是否提高。
本报告将从全球视角深入解析数据资产确权的基本条件、转化率的最新统计、影响因素及发展趋势,并结合政策动向和典型案例,勾勒数据资产化的现实路径。
一、数据确权的全球趋势与三大基础条件
数据确权,即明确数据的“所有权、使用权、经营权”等属性,使其可交易、可保护、可增值。2025年,全球数据确权体系正从“碎片化探索”向“标准化体系”迈进。
1. 法律条件:权属清晰,是数据能不能“变现”的前提
权责分置成全球趋势
中国提出数据“三权分置”:
数据资源持有权归原始生成者(如农户、用户)所有;
使用权归处理者(如企业平台)所有;
经营权归产品化或服务化输出者所有。
欧盟《数据法案》也强调:数据确权必须明晰各方主体的权利边界,防止“谁用谁占”“谁握平台谁赢利”的单边垄断。
分类分级是通行做法
美国DOJ对敏感数据跨境传输设限,要求分类管理。
中国的《数据安全法》与“数据分类分级指南”则要求在确权前,对数据类型(公共、企业、个人)和敏感度进行评估,防止风险扩散。
积极确权正在取代“消极规制”
如通过区块链直接记录数据来源和权属(积极赋权),代替传统“等出事再处理”的事后管理。2025年,《民法典》第127条正式将数据列为民事权利客体,明确数据可成为企业出资或入账的资产形式。
2. 技术条件:可追溯、安全合规是底线
区块链与可信计算成为确权标配
项目如 @campnetworkxyz 通过“Proof of Provenance”机制,将图文、音频、AI模型等IP数据转化为ERC-721资产,实现自动确权、版税分配和价值传导,避免“复制就流失”。
TEE技术保障隐私可控
确权必须合规,不能牺牲用户隐私。可信执行环境(TEE)可在不泄露原始数据的前提下进行“可验证计算”,满足GDPR和中国数据安全法的合规要求。
3. 经济条件:如何给“数据”定价,决定了它是否能进“市场”
评估机制逐步清晰
中国在“数据要素×”行动中明确提出,确权后的数据应能“入表”并参与定价与交易。2025年已有25个城市试点数据资产“入账”制度,部分地方国企率先实施数据入表,用作融资抵押。
案例启示:
温州某大数据公司用公民数据融资378万元,展示“轻资产也能带来真金白银”的路径;
但23andMe因数据资产争议引发破产,说明确权不清将严重影响数据资产的可持续性。
二、数据转化率:从“存量”到“增值”的关键指标
数据资产转化率,是指数据资源中能够变成可交易、可估值资产的部分比例。它直接反映了数据资源是否“活了起来”。
1. 最新统计:2025年全球数据转化加速但仍存差距
中国领先全球
2025年,中国重点企业数据转化率达到38%,比2022年提高22个百分点;
截至3月,全国已有330家非上市公司披露数据资源入表,总价值超百亿元。其中地方国企表现尤为突出。
全球对比
UNCTAD报告显示,数据资产转化已为多个国家GDP贡献1%-5%;
欧盟预计《数据法案》到2028年可释放2700亿欧元新增GDP;
美国资产调查显示,79%的企业正在提升数据治理与精准度,以加快数据资产转化步伐。
行业差异显著
制造业转化率最高,通过设备数据预测性维护,每年可减少高达1万亿美元的运营成本;
能源、交通领域转化率中等,因合规压力大、数据复杂度高;
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数据受政策约束,转化率提升缓慢。
2. 影响因素分析
政策引导是最大驱动力
中国“数据要素×”行动计划和7000亿元特别国债对产业数字化的倾斜,直接提高数据资产入表率和金融价值。
技术赋能是硬底座
如mAItrix框架(@campnetworkxyz)将AI训练数据资产化,并支持跨平台分发和价值捕获。Crypto工具也正重构数据商品逻辑,提高其流动性和市场吸引力。
现实挑战仍需正视
数据垄断:头部平台控制90%以上数据流入口;
隐私争议:越“精确”,越容易侵犯隐私;
税收政策不合理:如劳动税重、资产税轻,抑制个人参与数据确权收益。
三、未来趋势与政策建议:从“资源时代”迈向“资产时代”
发展趋势
链上确权+链上交易成主流
区块链将成为数据流通和确权的重要通道,不仅可防止篡改,还能自动执行数据授权和价值分配。数据价值链将被重构
从“收集—加工—输出”走向“确权—定价—交易—再创收”。真实世界资产(如土地、能源)与虚拟数据资产(如用户画像、模型训练数据)融合成为RWA(真实世界资产)的一部分。国际协同加速
OECD、G20等国际机制正推动“数据自由流动+可信边界”规则,为跨境数据交易打通政策通道。
政策建议
推进数据民主化:通过立法鼓励公共数据开源,让中小企业和个人也能参与“数据红利”分享;
构建国家数据基础设施:设立“国家数据登记平台”“公共数据交易所”“资产评估系统”;
建立价值评估模型:采用收益折现法(如10%折现率)对数据未来价值进行估算,支持资产定价和融资应用;
制定个人数据收益分配机制:通过智能合约自动按权利分配数据收益,激励更多人共享数据。
结语:数据,从“沉睡资源”走向“可控引擎”
未来10年,数据资产的确权与转化将成为全球竞争的新战场。谁能率先建立完善的数据资产制度,谁就能在新一轮技术革命中拔得头筹。
在AI驱动、政策引导和技术进步的共同作用下,数据不再是看不见、摸不着的“灰色地带”,而是可确权、能交易、有价值的“生产引擎”。这将为全球带来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数权觉醒”。
出品单位:全球资源网国际智库联盟办公室
策划统筹:全球资源网国际运营中心
顾问支持:全息元宇宙联合会(总会)
微 信:QXYYZCEO
总策划部:全球华人记者联合会(总会)
支持单位:全球资源网国际书画专业委员会